![]() |
西瓜枯萎病的癥狀表現、發病途徑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5-31 17:48:00 |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病害,嚴重影響了西瓜的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針對西瓜枯萎病的癥狀表現、發病途徑及防治措施進行了深入的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癥狀表現 西瓜枯萎病的表現癥狀是,西瓜幼芽受害,在土壤中即可腐敗死亡,不能出苗。出苗后發病,初期葉片白天枯萎,晚上即能修復,幾天后,葉片早晚都出現萎蔫狀,莖蔓基部萎縮變褐猝倒。 病蔓發病,基部變褐,莖皮縱裂,常伴有樹脂溢出,干后呈紅黑色。橫切病蔓,維管束變黃褐色并呈現膠汁粉紅色霉狀物。 后期病株皮層剝離,木質部碎裂,根部腐爛僅見黃褐色纖維。天氣潮濕時,病部常見到紅色霉狀物。 二、發病途徑 西瓜枯萎病是一種土傳病害,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通過帶菌種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蟲及人為傳播。 該病菌存活能力強,一般在旱田中可存活10年以上,甚至在通過牲畜消化道后依然可以存活。一般夏西瓜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份中旬至8月份上旬為發病盛期。 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外部條件,溫度在8℃~34℃時發病最多。病后遇旱或時雨時晴的氣候條件下發病最多。 另外,連茬種植、微酸性土壤、偏施氮肥、土壤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等均會導致或加重枯萎病的發生。 三、防治措施 (一)嫁接防病。可用黑子南瓜、葫蘆作砧木、西瓜作接穗進行嫁接,防病效果非常顯著。尤其是連作地,嫁接是防止該病的最有效措施。 (二)選用抗病優種。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推出的鄭抗系列抗病品種鄭抗1號、鄭抗2號、鄭抗3號,河南農業大學園藝技術公司推出的西農8號、慶發8號等可連續重茬3年以上,抗病效果較為顯著。 (三)合理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1.合理輪作。因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需與非瓜類作物進行5年以上輪作,尤其是發病嚴重的大棚、溫室更要采取與非瓜類作物輪作。 2.合理施肥。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嚴禁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鉀的平衡施用。 3.合理澆水。在澆水時切不可大水漫灌,以防止植株早衰和莖基部因土壤水分供應不均衡,產生自然裂傷。發病時要控水,及時清除病株并徹底銷毀或深埋,并用石灰等進行土壤消毒。 4.種子消毒。為防止種子帶菌,在播種前需進行種子消毒。可用40%甲醛150倍液,浸種1~2小時,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0~40分鐘,或用10%漂白粉浸種10分鐘。浸后均需用清水沖洗干凈。 5.土壤消毒。苗床消毒每平方米可用50%多菌靈8克處理畦面。定植前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21千克,混入細干土30千克,混勻后,均勻撒入定植穴內。 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即收獲后,翻地、灌水、鋪上地膜,然后密閉大棚15~20天,地表土壤溫度在70℃以上,對枯萎病及其他土傳病害、線蟲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6.藥劑防治。發病前或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每株灌500克,每5~7天灌一次,連續灌2~3次,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另外,還可用高錳酸鉀防治西瓜枯萎病發生的地塊,分別于西瓜播種期、幼苗期、伸蔓期三個時期,分別用500~800倍液的高錳酸鉀倍液做壟面噴施和灌根,一般可將西瓜枯萎病發病率控制在0.5%以下。 生長期初見植株發病率控制在0.5%以下。生長期初見植株萎蔫時,用高錳酸鉀500倍液灌根,治愈率可達80%~90%。 |
![]() |
![]() |
相關閱讀 |
三七干葉病的發病癥狀、發病特點及預防措施 |
小麥越冬死苗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豆角蚜蟲的危害及治理方法詳細介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