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如何種植才能高產,荸薺高產種植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6-13 16:31:00 |
荸薺又名馬蹄、烏芋等,是莎草科荸薺屬生長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淀粉,且有止渴、消食、解熱等功效。因此,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那么,荸薺如何種植才能高產呢?本文將針對荸薺高產種植技術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詳情如下: 1、品種選擇。一般生產生食鮮銷產品,可選用湖南華林一號,或桂林馬蹄、孝感荸薺等生育期長、成熟較遲但優質、高產的品種。 2、育苗。在1月底至2月初,即立春前進行播種催芽。苗床選用深厚、肥沃、背風向陽的菜園地。播種前,先將苗床的表土整平、整細,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浸泡種荸薺18~24小時消毒。將種球按3厘米間距均勻緊密地排列在苗床上。排種時,將種荸薺芽尖向上。排好種后,蓋上一層細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尖為宜。種荸薺在催芽育苗時,苗床內只需每日澆水2~3次,保持濕潤。 3、假植。當荸薺芽長到13~15厘米,并有三四個側芽時,進行假植。假植一般應在4月下旬完成。定植一畝荸薺需留假植田30平方米。假植前,每畝假植田施人畜糞肥1000千克、碳酸氫銨25千克、三元復合肥25千克作基肥。假植方法:從苗床上將已發芽的種荸薺起出,按40厘米×50厘米的密度移栽到早稻假植田中,前期水深1~2厘米,后期可加深至2~3厘米。移栽后每畝每周追澆30%稀淡糞水1000千克左右,或尿素5~7千克1次,用1000倍液多菌靈噴澆1~2次,防莖枯病。苗高35~40厘米時定植。 4、整地施肥。地要深耕20厘米以上,整細耙爛。一般耕耙3~4次,使田土成泥糊狀。最后一次耕耙時,施入基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 ~2000千克或腐熟廄肥1250~2000千克、三元復合肥20~3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 5、定植。①拔秧。拔秧時將秧苗連球莖挖出,剔除葉狀莖簇生而纖細的雄荸薺秧苗。如果秧苗育苗時間長,已產生分株,可將其與母株分開栽植。如果秧苗過高,可在葉狀莖25~30厘米處剪去末梢,以防栽后風吹搖動植株而影響扎根或招風吹折。 ②消毒。秧苗挖起后洗去泥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根1~2小時,同時剔除病弱苗,然后再定植。同時用ABT(生根粉)5號沾根栽插(濃度按使用說明)。 ③栽植深度。栽植帶球莖的秧苗,以球莖入土9厘米深,根系搭著泥為宜;栽植不帶球莖的分株苗時,先將根株埋齊,然后插入土中,深12~15厘米。 ④栽植密度。栽植球莖苗,7月30日以前每畝栽4000株為宜,行株距50~60厘米×30厘米,8月栽植適當加大密度;栽植分株苗,每畝栽4000~5000株,行株距50~60厘米×25~30厘米,每蔸插7~10根苗。 6、田間管理。①灌溉。宜采用淺水移栽,深水活棵,薄水分蘗,濕潤長果的管理方法。即移栽時放淺水,插后灌深水5~9厘米,活棵后宜用淺水灌溉,一般2~3厘米左右即可。夠苗封行后,可灌深水進行控苗,結薺期宜保持8~10厘米水層,施重肥后,采用淺水勤灌的濕潤管水方法。到11月中旬,荸薺基本定型后,球莖成熟時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②追肥。前期氮、磷、鉀并施,以氮為重;后期以磷、鉀為主,并以鉀為重。以速效肥為主,一般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氣溫高時,施糞肥的濃度宜淡,施化肥應在露水干后進行。在母株旺盛分蘗之前需重施一次氮肥,到抽生結薺莖時再施一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分蘗、分株初期適當補施磷肥,每畝施過磷酸鈣10千克;在分蘗、分株初期、結球初期和中期應適量施用鉀肥,每畝施氯化鉀10千克。 ③除草。從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4次,時間應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間進行。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一次。除草方式宜采用人工田間拔除,在第二次除草過程中,如發現秧苗過密,可將瘦弱苗拔除。操作過程中應細心,防止損壞秧苗。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1次;采用化學除草時,一般選用丁草胺水劑,在荸薺移栽后7~10天,即種苗活蔸到新苗未破土之前,每畝大田用60%的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加水30千克噴霧。施藥時田間保持7~10厘米深的水層。 7、病蟲草害的防治 荸薺無公害栽培中常見有枯萎病,稈枯病,白粉病,紅尾病和荸薺白螟等病蟲害,按照預防為先綜合防治的原則結合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間拮抗和生物藥劑輔助治療等手段進行綜合防治。 7.1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蟲草害等抗逆性強的品種,盡可能地從無病的或病情較輕的田塊中選留種薺,選擇無病球莖或脫毒苗育苗,培育壯苗,調整播期規避病蟲害高發期,水旱合理輪作,加強水肥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來提高荸薺的抗性等栽培管理措施進行防治。 7.2 物理防治 通過誘殺,趨避和熏蒸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例如,安裝佳多頻振式殺蟲燈、摘除卵塊、拔除病株、施用煙霧劑和粉塵劑等方法操作簡單且經濟有效[4]。 7.3 生物防治 通過保護和利用好害蟲天敵青蛙、蜘蛛等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不施或少施對天敵殺傷力較強的菊酯類農藥,禁止施高毒高殘留農藥;采用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藥劑防治荸薺白螟。 7.4 藥劑防治 荸薺枯萎病選用50%多菌靈或36%粉霉靈或50%多霉靈等藥劑噴霧防治,也可將多菌靈,惡霉靈拌細泥撒施;荸薺稈枯病選用杜邦福星等速效內吸治療性殺菌劑防治,病情較重時選用咪鮮胺、丙環唑等藥劑防治。荸薺白粉病選用25%使百克1 500倍液防治。低齡幼蟲高峰期選用10%毒死蜱顆粒劑拌細泥沙撒施防治荸薺白螟。 8、采收、貯藏。一般從11月中旬開始,荸薺已基本成熟,果實色澤鮮艷,糖度高,隨時可以采收。采收前一天排水,保持土壤爛軟,便于挖取。選擇地勢高燥的地方,挖長、寬各100厘米,深80~100厘米,底略寬的地窖,將種荸薺或食用荸薺鋪入窖內,每放20~25厘米厚時,撒上0.5~1厘米干細土一層,以吸收球莖中散出的水分,如此層層堆積,至窖口20~25厘米時,其上鋪干細土封口,每窖貯放400~500千克。舊窖須在使用前一周左右,噴灑1%福爾馬林溶液密封消毒1晝夜。堆藏:將荸薺堆積在室內無直射陽光的地面上,堆成高35~50厘米的圓堆,四周用草席或稻草圍住,草席或稻草外用河泥涂抹,再堆上蓋土和稻草,并涂泥封頂。 |
相關閱讀 |
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癥狀危害、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
白皮洋蔥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
預防玉米瘤黑粉病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