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稈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
來源:網絡 2018-6-22 16:38:00 |
玉米空稈是玉米生產過程中常出現的一種現象,近年來已成為影響玉米單產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玉米空稈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哪些呢?農戶們該如何應對玉米空稈呢?本文將就此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解決該問題的發生。 1、發生原因 一是種植密度過大,對于同一品種,在同等施肥條件下,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稈率逐漸增加。在同一塊地上,每個玉米品種都有適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郁閉,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合成有機營養減少,因此空稈率增加。二是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稈率越高。單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稈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稈率高。三是玉米的生長發育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供應不足,植株生長矮小細弱,葉片發黃,雌穗分化與發育受阻。據試驗,玉米抽雄前后20d內,1m3土層保持180mm水量,穗粒數761粒;保持138mm水量,穗粒數486粒;保持50mm水量,穗粒數只有311粒,因此當土壤供水不足時,有可能導致玉米空稈。四是玉米抽雄散粉期陰雨連綿,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死亡或黏著成團,喪失散粉能力,形成空稈。2008年東港市春季由于雨水偏多,地溫低,夏季陰雨天居多,晴天較少,生育推遲7~10d,在玉米授粉期8月10日左右又受熱帶風暴“麥莎”影響,造成授粉受阻,空稈率增加。五是病蟲危害當玉米遭受地下害蟲、玉米螟危害時,咬斷根系,咬食葉肉,有的甚至傳毒,破壞輸導組織,使組織壞死,致使水分和養分不能正常運輸;或是受黑粉病、病毒病危害,大量養分被病菌奪走而影響體內正常生理活動,造成雌穗發育受阻,易形成空稈。 2、防止措施 因地制宜,選用優良品種,根據品種、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確定適宜的栽培密度,保證玉米中后期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使莖稈粗壯,特別是滿足中部葉片對光照的要求,保證果穗充分發育,減少空稈的發生。在施肥上,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底肥和追肥相結合,氮、磷、鉀合理搭配,從而保證果穗發育過程中所需養分。一是施好幼穗分化肥。在玉米拔節期,施尿素75kg/hm2、磷肥225kg/hm2、鉀肥75kg/hm2,開溝條施于行間。二是重施穗肥。抽穗前5~7d,施玉米專用肥450kg/hm2或尿素75~150kg/hm2。三是巧施葉面肥。自玉米拔節之后,用0.3%硫酸鋅鉀5 000倍液,噴施2~3次。在玉米拔節孕穗至開花授粉期如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水,滿足雌雄穗發育對水分的需求。水分過多時,應及時排水防澇,從而減少空稈的發生。在玉米田間管理過程中,要及時間苗,留大小一致的壯苗,使玉米生長整齊健壯,加強病蟲草害的防治,在玉米開花期如遇陰雨連綿,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減少空稈的發生,從而提高產量。采用去雄技術能有效削弱頂端優勢,減少雄穗對雌穗的抑制,調整養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稈率。當雄穗露尖時,隔行或隔株將雄穗拔出,切忌帶掉功能葉。去雄后,全田只剩1/2雄穗。授粉結束后,將剩余的1/2雄穗再去掉,以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粒重。 |
相關閱讀 |
西瓜苗怎么嫁接 |
防治辣椒死棵病須知 |
柴胡怎么種?柴胡栽培管理技術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