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蘗的影響因素、發生條件及主要農藝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6-28 15:51:00 |
水稻分蘗是水稻苗長至4片葉后開始出現的一種現象,能夠促進根系發育,使植株更健壯。然而,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水稻分蘗,進而降低水稻產量,給農戶們造成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水稻分蘗的影響因素、發生條件及主要農藝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影響分蘗的因素 1.分蘗發生與秧苗營養狀況有關:秧田期由于播種較密,養分、 光照不足,基部節上的分蘗芽大都處于休眠狀態。拔節以后生長中心轉移,上部節上的分蘗芽也都潛伏而不萌發,所以一般只有中位節上的分蘗節可以發育。秧苗營養充足,生長粗壯,移栽質量保證,低位蘗多,成穗率高。 2.分蘗發生與溫度有關:分蘗生長最適溫度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對分蘗生長不利,16℃以下分蘗停止生長發育。 3.分蘗發生與光照有關:在陽光的照射下,水稻返青后3天開始分蘗;自然光照為50%時,返青后13天開始分蘗;當光強降至自然光照強度的5%時,分蘗不發生,主莖也會死亡。 4.分蘗發生與水分有關:分蘗發生時水分必須充足。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況下,會減退植株生理功能,從而導致分蘗養分供應不足,常會干枯致死,這就是“黃秧擱一擱,到老不發作”的原因。 此外,水稻分蘗還與品種特性有關,不同品種分蘗力有差別。 二、水稻發生分蘗需要的條件 1.內因條件: 品種的分蘗特性、秧苗壯否、干重多少、充實度高低、秧齡大小等。 2.外因條件: 溫度:插秧時氣溫穩定通過13℃,泥溫15℃,溫度越高分蘗越早越多。氣溫低于20℃,水溫低于22℃分蘗緩慢;氣溫低于15℃分蘗停止發生。 光照:充足的光照條件有利于分蘗。陰雨寡照時,分蘗發生延遲,光照低于自然光強的5%時,分蘗停止發生。 水分:保持3厘米左右淺水層對分蘗有利,淺水可以增加泥溫,縮小晝夜溫差,提高土壤營養元素的有效性。無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溫,抑制分蘗發生。 栽插深度:淺插2厘米左右對分蘗有利,插深超過3厘米,分蘗節位上移,分蘗延遲,分蘗質量變差,弱苗插深還會造成僵苗。 礦質營養:在營養元素中氮磷鉀對分蘗的影響最明顯,分蘗期稻苗體內三要素的臨界量是:氮2.5%、五氧化二磷0.25%、氧化鉀0.5%;葉片含氮量3.5%時分蘗旺盛,含鉀量在1.5%時分蘗順利。 三、水稻分蘗期的主要農藝措施 大田分蘗的發生,經歷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過程。當全田有10%的苗出現分蘗時,稱為分蘗始期;分蘗增加最快時,稱為分蘗盛期;全田分蘗數達到最多時,稱為最高分蘗期;到全田總莖數和最后穗數相等時,稱為有效分蘗終止期;以后稱為無效分蘗期。 水稻分蘗期主要是長根、長葉、長分蘗營養體,是營養生長主要時期和決定穗數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的管理主要是促分蘗早生快發,增加有效穗,控制無效蘗,最高分蘗期時能達到正常的“拔節黃”,為豐產打下基礎。 1.早施、適施分蘗肥:在返青至分蘗期間施用的分蘗肥,一是要早,一般是在插后3~7天完成,為促進早分蘗,是成穗率提高;二是要適量,對較好的田一般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瘦田畝施硫酸銨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如果在分蘗肥施后7天仍出現缺肥現象,可補施1次接力肥,一般畝施硫酸銨5公斤左右,最好施用5公斤的復合肥。分蘗肥對早、晚稻施用的技術各不相同。早稻生育前期氣溫相對較低,分蘗較慢,應抓緊時間早追和輕施分蘗肥;對于高氣溫的晚稻生育期,需要注意防止生長過旺,一般在施足基肥足夠的基礎上不再使用分蘗肥,一旦發生脫肥現象,也可以酌量及早追施分蘗肥。是否合理的對水稻分蘗期施肥,是決定水稻后期是否能成功倒伏的關鍵。水稻進入分蘗期后,生長速度增快,如果偏遲施用分蘗肥,用量又偏多,會導致大量無效蘗增加、葉片披露、過早封行,因透光通風差,使得莖葉柔軟。品種的抗倒能力是水稻植株基部節間的生長情況所決定的,而分蘗期正是生長的最佳時期。在分蘗盛期氮肥過多,導致植株基部節間過長,莖稈壁變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風,往往易造成倒伏。故分蘗期要注意早施、適施分蘗肥。 2.淺水勤灌、適當曬田:水稻在分蘗期間,特別是有效分蘗期間,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溫水溫,使土壤養分被分解,分蘗節處的氧氣和日照充足,促進分蘗的發生和生長。鹽堿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被污染,危害稻苗。當結束有效分蘗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發生。生長過旺時,可結合排水曬田,控制生長,減少無效蘗,對防止倒伏有顯著作用。 3.防除雜草和防治病蟲害:應用除草劑在分蘗期除草,不僅稻田雜草可以被消滅,又可使大量繁重勞動減輕。分蘗期還要主要防治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惡苗病、褐斑病、白葉枯病等,蟲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薊馬、稻縱卷葉螟等,應及時檢查,及時防治。 |
相關閱讀 |
大連地區白蠟蛀干害蟲及防治措施 |
防止紅麻得葉霉病需要注意的問題 |
黃金梨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