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見山楂葉部病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6-29 17:50:00 |
山楂葉斑病、黑星病、花腐病和白粉病等是常見的葉部病害,對于山楂的正常生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降低了山楂的品質和產量。本文為大家總結了常見山楂葉部病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山楂葉斑病 1.1 癥狀鑒別 葉片病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前期斑點黃褐色,接著漸變為紅色,后期葉斑邊緣呈暗褐色,中間為灰白色,邊緣明顯,分生孢子器成熟后,病斑上長出黑色小粒點。一般每片葉有病斑 8~10個不等,多者達70多個,在短時間內導致葉片變黃,提早脫落。一般年份山楂葉斑病發病率20%,嚴重年份高達40%以上,至9月底內膛葉基本落光。 1.2 病原及發病規律 山楂葉斑病病原菌為半知菌類山楂生葉點霉菌,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次年4~5月在濕潤的地面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5~6月開始出現病斑,7~8月進入發病盛期。雨日多,降雨早的年份,發病早且重。春季干旱發病晚且輕。沿海、沿湖、地洼、霧露重、栽植過密、通透性不良的山楂園發病重;土壤黏重、生長勢弱的結果樹發病也重。幼樹、壯樹發病輕。 1.3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秋末冬初及時清除園內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源。加強山楂園綜合管理,增施有機肥,科學修剪,旱澆澇排,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900倍液、78%科博500~600倍液、64%殺毒礬400~500倍液、80%代森鋅600~700倍液等。 2、山楂黑星病 2.1 癥狀鑒別 山楂感染黑星病后,初期在葉背面葉脈間產生稀疏的霉狀物,逐漸擴展為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暗褐色霉斑。葉片正面病斑分呈不規則形的初褪綠斑。發病嚴重時,霉斑互相連接成片,甚至布滿葉片,導致葉片干枯早落。 2.2 病原及發病規律 病原分有性階段和無性階段。有性階段為子囊菌類;無性階段為半知菌類,危害葉片。目前此病的侵染循環尚不清楚。據可查資料,此病在遼寧地區發病初期為6月上旬,發病盛期為7月中下旬,9月份以后發病漸少,10月份病停止發生。大多數山楂品種均能感病,但有差異。多雨年份發病較重,山地果園較平地園發病輕,成年樹較幼苗發病輕。 2.3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秋末冬初清掃枯枝落葉及病蟲害侵染的落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菌源。②藥劑防治:經常清查果園,在山楂園初見病斑時,立即全樹噴灑20.67%萬興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4000~6000倍液;如在雨季,可噴灑68.75%易保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20.67%萬興乳油2000~3000倍液。 3、山楂花腐病 3.1 癥狀鑒別 此病主要危害山楂花器、幼葉和嫩梢。葉芽感病后,于芽萌動后展葉4~5天出現癥狀,幼葉初現褐色短線條狀或點狀斑,6~7天可擴展至病葉1/3~1/2,病斑紅褐色至棕褐色,病葉、嫩梢腐爛。花器染病,引起花腐脫落。幼果染病,多在落花10天后出現癥狀,2~3天即可使幼果變暗褐色腐爛,病果僵化形成菌核。 3.2 病原及發病規律 病原分有性態和無性態2種。有性態為子囊菌門山楂鏈核盤菌;無性態為半知菌尖山楂褐腐串珠霉菌。病原以菌絲在病僵果上越冬,翌年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萌發后從傷口或皮孔侵入,果實成熟時或貯藏期發病。氣溫25℃以上,濕度大易發病,傷口多發病重。 3.3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冬春季節徹底清除山楂園內病僵果及枯枝落葉,深埋或集中燒毀,并翻耕園地土壤,消滅越冬菌源;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減少病菌發病機會;合理修剪,減少機械損傷及傷口。科學采收,輕摘輕放,貯運時盡量避免擠壓果實。②及時防治其它病蟲害。③藥劑防治:于發芽前在樹冠下噴灑25%乙霉威1000~1500倍液或42%噻菌靈懸浮劑400~500倍液等。于發病前葉面噴灑15%三唑酮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900倍液、70%百·福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 4、山楂白粉病 山楂白粉病又稱彎脖子病或花臉病。 4.1 癥狀鑒別 主要為害葉片、新梢及果實。葉片染病初期葉兩面產生白色粉狀斑,嚴重時白粉覆蓋整個葉片,表面長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閉囊殼。 4.2 病原及發病規律 有性態屬子囊菌亞門叉絲單囊殼菌;無性態稱山楂粉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以閉囊殼在病葉或病果上越冬,翌年春釋放子囊孢子,侵染樹冠下部,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春季溫暖干旱、夏季多雨涼爽的年份病害流行;偏施氮肥,栽植過密的山楂園發病重;實生苗易感病。 4.3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灌水,保持園地內土壤水分適宜;合理疏花、疏葉。冬春季徹底清除樹上樹下枯葉、殘果,并集中燒毀或深埋,清除越冬菌源。②藥劑防治:于發芽前噴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2~3°Be石硫合劑。落花后和幼果期噴灑62.25%仙生600倍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硫懸浮劑300倍液、20%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47%加瑞農500~800倍液等,15~2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
![]() |
![]() |
相關閱讀 |
石斛怎么種?石斛種植技術 |
大豆蚜蟲的危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措施 |
栽培早秋芹菜必須注意的問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