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生根部病害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7-4 16:26:00 |
花生莖腐病、根腐病是花生的主要根部病害,常常造成花生死苗、爛根、發黃不長,發病嚴重時大片或大面積絕收。本文為大家總結了花生根部病害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供農戶們參考。 1、發生情況 花生莖腐病在花生產區均有發生,是危害花生的一種常見病害,特別是花生面積大,連年重茬種植的情況下,莖腐病的發生為害更為嚴重,一般年份病株率在15-20%,發病重的年份發病株率高達60%以上,甚至連片枯死,顆粒無收。花生根腐病是花生枯萎病的一種,也是一種常見的花生根部病害。僅次于莖腐病。影響花生產量。一般年份發病率為15%左右,發生嚴重的年份發病率可達40-50%,造成減產,重者絕收。這兩種病害可引起花生生長不良,甚至死棵,造成花生缺棵斷垅。花生青枯病是我市近幾年發生的病害,病情逐年加重。 2、田間主要癥狀 花生莖腐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發病部位大多在主莖著生第一對側枝處或根頸的中上部,形成環形病斑。花生幼苗和成株均可受病菌侵染,花生幼苗出土前即可感病,先侵染子葉,發生黑褐色腐爛,然后侵染莖基部或地下頸部,病部呈現不規則褐色斑塊,并向縱橫發生,繞著莖部一圈形成環狀病斑,莖基部變黑枯死,輸導組織被破壞,維管束呈黑褐色,從而導致花生部分側枝或全株萎蔫枯死。果柄若感病潰爛,收獲時莢果易脫落。苗期從發病到枯死一般3-4d;生長期病株10-40d死亡。 花生根腐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主要為害根部。根部感染使全根腐爛變黑,無側根或側根限少,成“鼠尾狀”,花生感病后,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葉柄下垂,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萎脫落。在花生各個生育期均可發病,花生出苗前,可侵染剛萌發的種子,造成爛種。病菌侵染花生幼苗地下部,主根濕腐?睿?細長,形狀似老鼠尾巴。無側根或側根很少。 3、侵染循環 花生莖腐病的病原菌屬半知菌類,花生根腐病的病原菌為芽孢屬菌。兩種病的病原菌腐生力強,均在種子和土壤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害在田間主要通過風雨、流水傳播,莖腐病6月中下旬出現發病高峰,8月中下旬出現第二次發病高峰,一般發病較輕。根腐病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能在土壤中殘存很長時間,從花生根頸部傷口或根的尖端侵入,最后到達維管束部分,引起植株萎縮。 4、流行規律 4.1種子質量 種子質量是影響莖腐病的病害的主要因素。霉捂種子由于生活力下降及帶菌率增加,則來年病害大發生。 4.2氣候條件 莖腐病在花生苗期降雨較多,土壤濕度大,病害發生重,尤其雨后驟晴,溫度上升快,出現大批死棵,達到發病高峰,雨少,溫度較低,病害發生輕,當地溫穩定在23-250C,相對濕度60-70%,雨量在10-40mm時,有利于病害發生。根腐病苗期如遇低溫陰雨,土壤濕度大,可造成大面積發生。 4.3栽培措施 據多年觀察,兩種病害在重茬種植花生的地塊發病重,輪作倒茬地塊發病就輕。在土壤相同條件下,地勢高燥地塊發病重;在地勢相同條件下,土壤含沙量高的地塊發病重;施未腐熟有機肥、黃粘土地,生荒地或土層淺薄地發病重,反之則輕。 5、防治方法 5.1搞好農業防治,也就是改良土壤,增厚土層,增施充分腐熟有機肥,增強花生抗病能力。收獲時清除病株殘體,進行深翻,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發病嚴重地塊可與禾本科作物如小麥、玉米實行2-3年的輪作倒茬,能明顯減輕病害的發生。 5.2防止種子霉捂,保證種子質量 要做到適時收獲,充分曬干,安全貯藏,播前進行曬種和選種,選大粒飽滿種子,剔除變質、霉變。受傷的種子,以減少病菌初侵染源和提高花生生活力和抗病力。 5.3藥劑防治 5.3.1藥劑拌種,預防病害的發生,播種前可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以種子重量的0.2-05%拌種,或12.5%禾果利40g拌種20kg種子或2.5%適樂時每畝10-20ml,可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拌種時應先用少量(150-200ml)的清水濕潤種子,然后拌藥劑,這樣容易使藥劑粘附種子上。拌勻后稍停片刻,成膜后即可播種。如需防治地下蟲,可加入殺蟲劑。 5.3.2灌根,在發病初期可用25%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從每穴花生主莖頂部灌上一瓢藥液,讓藥液順莖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很好。 5.3.3根莖部噴藥,20%農思得或20%龍克菌每畝40克;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每畝噴藥量50公斤。要把藥液噴打在基部根莖部。 |
![]() |
![]() |
相關閱讀 |
朱砂葉螨怎樣防治有效 |
棉紅蜘蛛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
長葉萵苣霜霉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