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7-12 17:10:00 |
蒙古灰象甲別名有象鼻蟲、灰老道、蒙古土象等,是為害五味子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新栽五味子春天萌發后,常因蒙古灰象甲為害而導致成活率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因此,必須做好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防治工作。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4.4~6.0mm,寬2.3~3.1mm,卵圓形,體灰色,密被灰黑褐色鱗片,鱗片在前胸形成相間的3條褐色、2條白色縱帶,內肩和翅面上具白斑,頭部呈光亮的銅茁,鞘翅上生10縱列刻點。頭喙短扁,中間細,觸角紅褐色膝狀,棒狀部長卵形,末端尖,前胸長大于寬,后緣有邊,兩側圓鼓,鞘翅明顯寬于前胸。卵長0.9mm、寬0.5mm,長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24h后變為暗黑色;幼蟲體長6~9mm,體乳白色,無足;裸蛹長5.5 mm,乳黃色,復眼灰色。 2、發生規律 蒙古灰象甲在華北、東北和內蒙2年發生1代,在黃海地區1.0~1.5年發生1代,以成蟲或幼蟲越冬。翌年春季日平均溫度達到10℃時,成蟲開始出蟄。成蟲白天活動,以10時和16時前后活動最盛,受驚擾后假死落地。夜間和陰雨天很少活動,多潛藏在土中的植株根際,或在枝葉間。成蟲無飛行能力,均在地面爬行,因而菜田中的成蟲多由田外的雜草上遷移而來。一年中以5~6月為害最重。 蒙古灰象甲在遼寧2年發生1代,以成蟲及幼蟲在樹下土層中越冬。4月中旬前后越冬成蟲出土活動,5月上旬成蟲產卵于表土中,5月下旬開始出現新一代幼蟲,幼蟲在地下表土中取食有機質或作物須根。9月末幼蟲做成土室休眠,經越冬后繼續取食,6月下旬開始化蛹,7月上旬開始羽化成蟲。新羽化的成蟲不出土,在原土室內越冬,直到第3年4月出土交尾、產卵。 成蟲一般在早春平均氣溫10℃時活動。最初活動比較遲緩,此時多隱蔽在土塊下或苗根周圍的土塊縫隙中,為害初萌發的幼苗。隨著溫度升高,成蟲多在上午10時以后大量出現在地面上尋覓食物,其食性很雜,有群棲性,土壤濕度過大不利于成蟲活動。成蟲每日取食無間歇現象,直到幼苗或幼芽食盡才行轉移。成蟲交尾后10d左右產卵,多半在傍晚或午前產卵于土中,散產,產卵期長達40d左右,平均產卵量每頭雌蟲200粒左右。 3、防治措施 3.1 農業防治 (1)在受害重的田塊四周挖封鎖溝,溝寬、深各40cm,內放置腐敗的雜草誘集成蟲集中殺死。 (2)秋翻、春翻。因為蒙古灰象甲在表土層內越冬,細致的行間耕翻和翻樹盤,可以改變其原來越冬的位置,使其大半暴露于地表,機械傷害、其他動物取食以及風吹、日曬、冰凍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可大大降低蟲口密度。 (3)灌水。由于蒙古灰象甲成蟲只能于地表爬行遷移,土壤濕度過大不利于其活動。因此,可以結合灌水,增加土壤濕度,限制其取食、產卵等活動。 (4)結合早春施肥,撒施或淺施碳酸氫銨,利用其放出的氨氣,可直接使害蟲忌避。 3.2 化學防治 在成蟲出土為害期噴藥防治,可使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3%吡蟲清(莫比朗、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敵殺死(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也可使用48%樂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在成蟲發生期可使用毒餌誘殺。具體方法是:將青菜切碎,使用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等噴施到菜葉上,攪拌均勻,于每日上午,將菜葉撒施到菜苗四周,成蟲出土后先取食茶葉,中毒死亡。 3.3 物理防治 由于蒙古灰象甲的遷移性很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須結合物理防治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效,并可以減少農藥用量,從而減少生產投入,減輕農藥殘留和對環境的污染。 (1)利用其假死習性,進行人工捕殺。用白布單鋪于樹下,震落成蟲;然后將其搜集到一起,集中燒毀。 (2)樹干綁膜法。這是一種很有效的人工防治蒙古灰象甲的方法。在樹干下端綁塑料膜,長20cm,將塑料膜圍樹干繞1圈以上即可;然后將塑料膜繃緊、繃平,上下兩頭綁死。利用塑料表面的光滑,使灰象甲成蟲不易在其上爬行,阻止其上樹為害。此法防效可達80%以上。但使用時應注意塑料與樹干之間一定要綁緊,防止象甲從其中鉆過。此法還有另一種綁法,就是利用同樣的塑料,上端綁緊,下端不綁,呈倒“喇叭口”狀。由于上端綁死,象甲要爬上樹,必須先爬上“喇叭口”,但因“喇叭口”表面光滑,且春風很大,“喇叭口”來回擺動,其多數會滑落,對蒙古灰象甲的防效也很好。 |
![]() |
![]() |
相關閱讀 |
秋季蘋果樹管理需知 |
結果期板栗修剪季巧技巧 |
佛手瓜黑星病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