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樹桑白蚧的特征習性、危害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7-18 16:14:00 |
杏樹是一種種植面積廣泛的果樹,對于果農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氣候的變化,桑白蚧發生逐漸成了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杏樹桑白蚧的特征習性、危害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桑白蚧的生物生態學特點 1.1 形態特征 桑白蚧屬同翅目,盾蚧科,桑白蚧又名為桑白盾蚧、桑盾蚧、桑介殼蟲。雌介殼圓形或卵圓形,直徑2.0~2.5mm,乳白色或灰白色,中央略隆起似笠帽形,若蟲蛻皮殼點2個,在介殼邊緣不突出。卵為橢圓形,長徑0.3mm。初呈淡粉紅色,漸變淡黃褐色,卵化前為杏黃色。初孵若蟲淡黃褐色,扁卵圓形,雄蟲與雌蟲相似。 1.2 生活史及習性 桑白蚧在拜城1年發生2代。春天,當樹體萌動之后越冬雌蟲開始吸食樹液,蟲體迅速膨大,體內卵粒逐漸形成,4月下旬開始產卵,5月上中旬為盛產期,每雌蟲產卵150余粒,卵期9~15d左右;5月中旬開始孵化,若蟲經過8~10d形成介殼;6月中下旬雄成蟲羽化,交尾后死去,雌成蟲于7月中下旬開始產卵,卵期10d左右,此時第2代若蟲出現;9月下旬~10月初,成蟲交尾,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越冬代雌成蟲每頭平均產卵120粒,最多180粒以上,最少50粒。第1代雌成蟲產卵量較低、平均產卵46粒,最多114粒,最少20粒。 2、危害癥狀 杏樹栽植面積為0.32萬hm2,主要分布在亞吐爾鄉、托克遜鄉2個鄉,其它鄉鎮(場)少量分布。桑白蚧從來就有,但沒有造成災害,處于自發自滅狀態,從2009年開始點狀發生沒有形成片狀規模。但隨著氣候的變化,桑白蚧蟲口發生密度日益增加,總體危害狀況為:杏樹主干和各骨干枝布滿蚧殼蟲若蟲或成蟲群體,以針狀口器刺入枝干皮層內吸食汁液,也有在葉脈、葉柄、芽的兩側或果實上為害,無葉片脫落現象。2~5年生枝條受害最重。被害處由于不能正常發育而凹陷,發生嚴重的,樹的主干及整株枝條都布滿了介殼,相互重疊在一起,造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蠟質物。從而導致樹勢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若不加有效防治,3~5年內可將全園毀滅。 2.1 造成的損失 對疫情發生果園用GPS定位,劃分發生程度,設立標準地,進行抽樣調查,每地塊隨機抽取20株、每株抽取20cm以上枝條,抽查杏樹桑白蚧發生情況。杏樹桑白蚧發生面積達355.51hm2,其中:輕度發生面積為166.75hm2,中度發生面積為26.01hm2,重度發生面積為162.75hm2,成災面積為162.75hm2。其中:托克遜鄉桑白蚧10村、12村發生面積為67.03hm2,沒有設立標準地的4村、9村、11村也有擴散,輕度發生面積73.04hm2,共發生140.07hm2,其中:輕度發生總面積為110.06hm2,中度發生面積為 10hm2,成災面積為20.01hm2。亞吐爾鄉集中發生在9村和8村,發生面積為158.75hm2,其中:中度發生面積為16hm2,成災面積為142.74hm2。其它鄉鎮輕度發生面積56.70hm2。 3、綜合防治措施 3.1 人工防治 在冬季或早春杏芽萌發前樹體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人工抹殺枝條上的越冬雌成蟲,結合修剪和刮皮等技術措施,及時剪除受害的枝條,并集中燒毀處理,消滅蟲源,以減輕第1代桑白蚧蟲口基數。 3.2 生物防治 據資料記載,桑白蚧的天敵種類很多,寄生性的天敵有桑白蚧蚜小蜂、盾蚧蚜小蜂等;捕食性天敵有紅點唇瓢蟲、隱斑瓢蟲、普獵蝽和草蛉等。保護利用天敵,充分發揮生物控制作用。 3.3 化學防治 在樹體發芽前噴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用黏土柴油乳劑涂抹樹干黏殺越冬的雌成蟲(配方:柴油1份+細黏土1份+水2份)。 生長季節藥劑防治要抓住2個時期;第1個關鍵時期是第1、第2代若蟲孵化盛期(5月和7月),第2個關鍵時期是雄蟲羽化期(6月中下旬羽化很集中,5~7 d內羽化率達到90%以上)。藥劑可選用48%樂斯苯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1500倍液+滲透劑,速撲殺1500倍液或70%吡蟲啉等。 噴藥時采取淋洗式噴霧,保證樹體上下,枝干四周,樹冠內外噴勻噴透,不留死角。在藥液中適當添加中性洗衣粉,增加藥劑的展布性和滲透性,可取得95%以上的防治效果。 3.4 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 搞好苗木、接穗、果品的檢疫工作,嚴禁帶蟲苗傳入,阻斷傳播途徑。 |
![]() |
![]() |
相關閱讀 |
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瓜類種子發芽率 |
預防芹菜得葉斑病常用的措施 |
水稻胡麻斑病癥狀、發病規律、發病條件及防治對策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