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紅蜘蛛的特征習性、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7-19 14:51:00 |
隨著小麥紅蜘蛛越冬基數逐年增加,其為害程度也在日益加重,逐漸由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小麥紅蜘蛛的特征習性、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形態特征 小麥紅蜘蛛俗名火龍、赤蛛、火蜘蛛,屬蛛形綱蜱螨目。據調查,為害小麥的紅蜘蛛有麥長腿蜘蛛和麥圓蜘蛛兩種。麥長腿蜘蛛成蟲體長0.62-0.85mm、寬約0.2mm,體紡錘形,兩端較尖,呈紫紅色至褐綠色。麥圓蜘蛛成蟲體長0.6-0.8mm、寬0.43-0.65mm,體形略圓,頭胸部凸出,呈深紅色。 二、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一)生活習性 麥長腿蜘蛛每年發生3-4代,完成1個世代需24-46d,平均32d。麥圓蜘蛛每年發生2-3代,完成1個世代需46-80d,平均57.8d。兩者都是以成蟲和卵在植株根際和土縫中越冬,翌年2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越冬卵孵化,3月中下旬蟲口密度迅速增大,為害加重,5月中下旬麥株黃熟后,成蟲數量急劇下降,以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陸續孵化,在小麥幼苗上繁殖危害,12月以后若蟲減少,越冬卵增多,以卵或成蟲越冬。 (二)發生規律 本地區兩種蜘蛛混合發生危害,但因不同麥田小氣候(尤其是濕度)不同發生種類主次各異。 麥長腿蜘蛛喜溫暖、干燥,最適溫度為15-20℃,最適濕度在50%以下,因此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區麥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活動猖獗。每天日出后上升至葉片危害,以9-16點較多,其中又以15-16點數量最大,20點以后退至麥株基部潛伏。對大氣濕度較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時即停止活動。 麥圓蜘蛛喜陰濕,怕高溫、干燥,最適溫度為8-15~C,適宜濕度在80%以上,多分布在水澆地或低洼、潮濕、陰涼的麥地,春季陰涼多雨時發生嚴重。在一天內的活動時間與麥長腿蜘蛛相反,主要在溫度較低和濕度較高的早晚活動危害,以6-8點和18-22點為活動高峰,中午陽光充足,高溫干燥,移至植株基部潛伏。氣溫低于8℃時很少活動。 麥長腿蜘蛛和麥圓蜘蛛都進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均靠爬行和風力擴大蔓延危害,所以在田間常呈現出從田邊或田中央先點片發生、再蔓延到全田發生的特點。成蟲、若蟲均可為害小麥,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葉汁,首先為害小麥下部葉片,而后逐漸向中、上部蔓延。受害葉上最初出現黃白色斑點,以后隨紅蜘蛛數量增多,葉片出現紅色斑塊,受害葉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縮,變黃色或紅褐色,麥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輕,結實率降低、產量下降,嚴重時整株干枯。 三、綜合防治 加強農業防治,重視田間蟲情監測,及時發現,及早防治,將麥蜘蛛消滅于點片發生時期。 (一)農業防治 1、灌水滅蟲。在紅蜘蛛潛伏期灌水,可使蟲體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掃動麥株,使紅蜘蛛假死落地,隨即放水,收效更好。 2、精細整地。早春中耕,能殺死大量蟲體;麥收后淺耕滅茬,秋收后及早深耕,因地制宜進行輪作倒茬,可有效消滅越夏卵及成蟲,減少蟲源。 3、加強田問管理。一要施足底肥,保證苗齊苗壯,并要增加磷鉀肥的施入量,保證后期不脫肥,增強小麥自身抗病蟲害能力。二要及時進行田間除草,對化學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塊,要及時采取人工除草辦法,將雜草鏟除干凈,以有效減輕其危害。實踐證明,一般田間不干旱、雜草少,小麥長勢良好的麥田小麥紅蜘蛛很難發生。 (二)化學防治 小麥紅蜘蛛蟲體小、發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視,因此應加強蟲情調查。從小麥返青后開始每5d調查1次,當麥壟單行33cm有蟲200頭或每株有蟲6頭,大部分葉片密布白斑時,即可施藥防治。檢查時注意不可翻動需觀測的麥苗,防止蟲體受驚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為主,即哪里有蟲防治哪里,重點地塊重點防治,這樣不但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還可提高防治效果。小麥起身拔節期于中午噴藥,小麥抽穗后氣溫較高,10點以前和16點以后噴藥效果最好。可用人工背負式噴霧器加水50-75kg,藥劑噴霧要求均勻周到、勻速進行。如用拖拉機帶車載式噴霧器作業,要用二擋勻速進行噴霧,以保證葉背面及正面都能噴到藥劑。 通過田間試驗,防治紅蜘蛛最佳藥劑為1.8%蟲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其次是15%噠螨靈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3000倍液、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20%綠保素(螨蟲素+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在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為氧化樂果,僅為60%左右。 |
相關閱讀 |
馬鈴薯線蟲有哪些?主要為害癥狀有哪些?該如何防治? |
油菜蚜蟲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分析總結 |
砂仁葉斑病的危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