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柿樹柿毛蟲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7-23 17:50:00 |
柿毛蟲是危害柿樹的主要蟲害,嚴重影響柿樹的正常生長,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柿樹柿毛蟲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形態特征 1.1 成蟲 雄成蟲體長20毫米左右,前翅茶褐色,有4、5條波狀橫帶,外緣成深色帶狀,中室中央有一黑點。雌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翅展約80毫米,全體暗白色,前翅淡黑色,有3條黑色短斜線,前緣至后緣有4條淡褐色波狀細紋。外緣各翅脈問均有黑點一個,后翅茶褐色。每雌產卵1-2塊,每塊數百粒。 1.2 卵 卵為球形,紫褐色,平均400-500粒在一起,成一卵塊,上邊覆蓋一層黃白色絨毛。 1.3 幼蟲 幼蟲體毛很多,幼齡時黑色,背面有黃色斑紋。老熟時體長60毫米左右,頭部粗大,橙黃色,密布黃褐色小點。胴部土黃色,密生紫黑色小點,全身生有黃色突起,各節背部每節有瘤狀突起兩個,此瘤第1-5節為藍色,其余為橙紅色。 1.4 蛹 蛹為赤褐色,腹部各節有刺狀物。 2、生活習性 1年發生1代,以卯塊在樹干裂縫、主枝背下或梯田石堰縫過冬。柿樹剛發芽時蟲卵即已孵化,開始危害,初孵幼蟲有群集習性,3齡以后分散。白天潛伏在樹皮縫或石縫等處隱蔽,傍晚爬到樹上危害,薊縣地區危害時間在4月中旬至6月末,6月底至七月上旬開始在樹干裂縫或樹下石縫內結繭化蛹,7月中旬為成蟲發生期,雄蛾善飛翔,日間常成群作旋轉飛舞。卵產于枝干的背面和樹附近的石縫內。 3、危害癥狀 春季柿樹發芽時,初孵的幼蟲即開始危害幼芽,最初危害時鉆一小孔,樹葉長大后,成篩子狀的窟窿眼。后期隨著幼蟲逐漸長大,食量也大增,這時如不抓緊除治,嚴重時可將樹葉全部吃光,甚至絕收。葉片被食光后萌發出二次新梢,由于二次新梢枝條的組織不充實,髓心較大,第2年春季1年生枝條容易枯死,并影響到下1年的產量。 4、防治方法 4.1 物理防治 (1)成蟲羽化盛期,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掛糖醋罐或黑光燈誘殺產卵前的成蟲,減少越冬卵塊。 (2)懸掛性誘劑擾亂雄成蟲嗅覺,阻止雄、雌成蟲交尾,使雌成蟲產下未受精卵,不能孵化出幼蟲。 4.2 人工防治 (1)冬季或早春結合刮樹皮、剪枝,刮掉樹縫和枝干背面的蟲卵塊集中銷毀。 (2)結合冬、春季節地下管理,搜尋石縫內的卯塊,集中燒毀蟲卯。 (3)利用幼蟲白天下樹隱藏的習性,在樹下靠石塊引誘幼蟲人內:幼蟲白天下樹,晚間上樹須爬經樹干,在樹干較光滑處,把老樹皮削光1周,要求寬60厘米,纏繞塑料膠條,迫使幼蟲鉆入石塊下。為阻止幼蟲上樹,涂抹松香加廢機油混合劑,黏住上下樹的幼蟲,人工殺死。 4.3 化學防治 4月中旬初,柿樹萌芽期可選用2.5%溴氰菊酯(敵殺死)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1500倍液噴霧,消滅初孵化危害嫩芽的幼蟲。噴藥要求細致周到,樹上和樹皮縫及樹下石堰縫隙都應噴到。 |
![]() |
![]() |
相關閱讀 |
實用的韭黃種植栽培技術 |
優質豐產蘑菇種植管理技術 |
園林除草劑常用產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