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梨蝽蟓的危害特點、特征習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7-25 15:50:00 |
梨蝽蟓,俗名臭板蟲、臭大姐,為害株率在20%以上,為害果率在30%以上,有的在50%以上,重發年份為害果率在60%以上,防治不好的梨園幾乎沒有好果子,嚴重影響樹勢生長和梨果品質與商品價值。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梨樹梨蝽蟓的危害特點、特征習性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對果農們有所幫助。 1、危害特點 梨蝽蟓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吸食梨樹幼芽、新葉、花蕾、新梢。嚴重時葉片發黃枯萎,正面有若蟲分泌的油亮粘液,常誘致煤病發生,影響光合作用,削弱樹勢。受害枝條生長衰老,變黑,甚至枯死。同時,還危害梨果,吸食梨果果汁,使被害梨果表面木質化,受害處變硬,停止生長,果面凹凸不平,形成畸形果(俗稱鬼頭果、疙瘩果),不能食用,完全沒有商品價值。 2、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10~20mm,寬5mm,扁平,褐綠色,觸角5節。前胸背板近前緣處一黑色“八”字紋。 卵:橢圓形,長徑0.8mm,淡黃綠色,頂端有棒狀刺3條,幾十粒卵混于白色透明的膠狀物中。 若蟲:似成蟲,無翅,腹部背面有幾個黑斑,并散布許多小紅點。 3、生活習性 梨蝽蟓在樟樹市1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干翹皮縫中越冬。第2年梨樹發芽時開始活動,逐漸分散到枝梢上吸食汁液。6月上中旬若蟲陸續老熟羽化為成蟲,7月中旬前后為羽化盛期。成蟲壽命長達4~5個月之久,羽化后經長時間取食,于8~9月間交尾、產卵,卵多產于樹干皮裂縫中,有時產在葉片及果實萼洼處。9月上旬始見若蟲,至10月份陸續孵化完畢,成蟲為害至10月份陸續死亡。成蟲和若蟲白天群集在枝干陰面,夜晚上樹為害,天氣越熱,為害越重。展葉后又在葉柄和果柄處吸食汁液,使葉色發黃,造成落葉和落果;還吸食梨果果汁,使被害梨果表面木質化,果面凹凸不平,形成失去商品價值的畸形果。 4、防治方法 4.1 冬季清園 結合清園,刮除樹干和大枝基部的粗皮、老翹皮,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越冬若蟲;或用黃泥等堵塞樹洞,消滅其中越冬若蟲;減少蟲源。 4.2 消滅成蟲、若蟲 利用成蟲和若蟲的群集性,在5月中下旬的中午前后高溫時,人工捕捉成蟲和若蟲。 4.3 消滅卵塊 8月中旬到9月上旬,成蟲開始產卵前,在梨樹枝叉、樹干下部綁干草把或蛇皮袋,誘集成蟲產卵,及時燒死卵塊和成蟲。每周更換1次。 4.4 果實套袋 當梨樹謝花20天后(長至拇指大小時),對梨果進行套袋,套袋對防治梨蝽蟓效果在100%以上,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好措施。 4.5 藥劑防治 早春越冬若蟲開始活動尚未分散時和夏季若蟲群集枝干陰面時,噴藥效果好。噴藥時要均勻、仔細。常用藥劑有90%敵百蟲8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800倍液。也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如混加洗衣粉500倍液效果更佳。 |
相關閱讀 |
馬鈴薯立枯絲核菌病如何用藥防治 |
花椰菜根腫病的應對妙招 |
生菜冬季如何栽培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