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螟害的發生與危害及防治策略和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7-31 15:56:00 |
螟害是甘蔗產區常見的病蟲害種類之一,在我國甘蔗種植地區也頻繁發生。隨著螟蟲種類逐漸增多,蟲害影響不斷加大,導致蔗區甘蔗生產安全遭受嚴重威脅,螟害儼然成為威脅甘蔗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甘蔗螟害的發生與危害及防治策略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1、螟害的發生與危害 螟蟲,又稱鉆心蟲,是當前蔗區發生最頻繁、影響最大的害蟲。在蔗區發生的螟害種類主要包括大螟、臺灣稻螟、條螟、二點螟、黃螟以及紅尾白螟等。甘蔗苗期時發生螟害主要影響苗期的生長點,造成枯心苗現象;甘蔗生長中后期發生螟害,則主要危害蔗莖,導致蔗莖組織遭到破壞,從而影響甘蔗生長拔高,影響甘蔗產量。不同螟蟲種類所造成的危害也有所不同:大螟由于食性較為復雜,主要以危害甘蔗、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為主,特別是對稻后蔗、稻底蔗等的危害尤其嚴重。剛孵化的大螟幼蟲具有群集于甘蔗葉鞘內側啃食表皮組織的特點,在1齡期開始出現分散,其中大部分大螟從離地約1cm處侵入蔗苗內部,隨著甘蔗的生長,其危害部位也隨之增高,至3齡以后,大螟食量發生大增,對甘蔗破壞性也大幅提升。同時,大螟還具有轉株危害的習性,一只大螟一生可危害3~5株左右的蔗苗;臺灣稻螟以危害水稻為主,但也會危害玉米、甘蔗等。目前發生臺灣稻螟危害主要在水稻與甘蔗混栽地區,呈季節性發生特點,每年7、8月份在蔗地發生較頻,且越靠近田塊的蔗地螟害程度也越嚴重;條螟除了危害甘蔗外,還會危害高粱、象草、蘆葦等。條螟幼蟲具有群集危害苗株心葉的習性,當苗株受到危害2~3d后,被侵害的心葉或出現“花葉”癥狀。3齡以后的幼蟲會從心葉轉至蔗莖進行危害;二點螟較常發生于旱地種植的甘蔗,除了危害甘蔗以外,還會危害茭白、高粱等。剛孵化的二點螟幼蟲隨風飄散至周圍植株上,從蔗苗基部的葉鞘間隙蛀入。1齡期幼蟲常群集于葉鞘內側侵害,2齡以后則分散侵入蔗苗內部,也具有轉株危害的習性;黃螟為單食性的害蟲,只對甘蔗產生危害。此類螟蟲具有喜濕習性,因此多發于水田蔗地或潮濕蔗地。幼蟲一般從甘蔗苗株根帶或芽處蛀入;紅尾白螟與黃螟相同,也只危害甘蔗。初孵的幼蟲行動比較活潑,常選擇未展開的心葉基部進行危害,并由上至下一直蛀食到生長點。受害心葉展開后可見帶狀排列的孔洞,周圍呈褐色。 2、甘蔗螟害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2.1 防治策略 由于甘蔗螟害種類較多,且多以混合種群危害為主,因此在防治上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這一原則,即注重螟害早期預警監測,尤其是做好第1代與第2代的防治工作,構建以物理防治為主,生物防治為輔,關鍵時采用藥劑防治等統防統治格局,實現及時、有效、持續地控制甘蔗螟害的發生。 2.2 防治方法 2.1.1 物理防治 在螟害發生高峰期的3―7月期間,通?^利用螟蟲的趨光特性,安裝殺蟲燈來誘殺成蟲,減少蟲口基數,有效保護蔗苗,降低螟害的影響。 2.1.2 生物防治 可利用性誘劑在各代蛹開始羽化時,通過設置直徑約20cm的誘捕盆,并將誘芯橫置于盆水面約1cm處以誘殺雄蛾,從而減少螟蟲的數量;釋放螟蟲天敵赤眼蜂,在螟蟲產卵始盛期與高峰期進行補充釋放,從而有效控制螟蟲的增長;保護螟蟲天敵,改高毒廣譜農藥為中低毒選擇新殺蟲劑,以減少對螟蟲天敵的殺害,從而減輕蔗區螟害。 2.1.3 藥劑防治 每年3―4月,在第1代和第2代螟蟲卵孵化的盛期,可使用30%的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懸浮劑按600mL/hm2的用量或選用40%的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00mL/hm2的用量、25%的殺蟲雙水劑200倍液、95%的殺蟲單原粉1000倍液、98%殺螟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混合對甘蔗葉面進行噴霧,每間隔15d噴1次,一共2次,可有效防治大螟、條螟、二點螟、白螟、黃螟等螟害的發生。 |
相關閱讀 |
蛇床子專用除草劑,田間雜草防除好幫手! |
西瓜缺鋅的發病癥狀、缺鋅原因及補救措施 |
亞麻菌核病為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如何防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