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板栗橙斑白條天牛的形態特性、危害特點、繁殖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8-3 16:37:00 |
橙斑白條天牛是危害板栗樹正常生長的主要害蟲,嚴重影響了板栗的品質和產量。本文針對板栗橙斑白條天牛的形態特性、危害特點、繁殖規律及防治措施進行了深入的介紹,以期有效控制天牛的種群數量。 1、橙斑白條天牛形態特征 橙斑白條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板栗天牛,盤根蟲。成蟲體長51~70 mm,黑褐至黑色,被灰色絨毛。觸角第3節及其以后各節為棕紅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對橙紅色的腎形斑。鞘翅上有7~11個橙色斑,其中第4斑最近中縫。雌蟲腹部末節端緣中部微凹缺,雄蟲腹部末節端緣呈弧凹。卵腎形,長約6.8 mm,寬2.0~2.5 mm,初為乳白色,孵化時呈淡黃色。幼蟲體長70~110 mm,扁圓筒形,黃白色,體表被淡黃色小細毛,頭黑褐色,前胸背板棕色,前方有4個白色圓點,氣門橢圓形,棕黑色。蛹長30~50 mm,寬15~20 mm,初為乳白色,漸變淡黃色,羽化前為黑褐色,觸角卷曲于胸部腹面,中后胸背面各有一疣狀突起,腹面可見8節,腹部第1~6節背面各有1個黑色疣狀突起,并密生絨毛。分布于江西、河南、福建、廣東、湖北、湖南、浙江、臺灣、四川、云南、貴州等省。為枝干類害蟲,其主要寄主植物有板栗、油桐、核桃、苦楝、櫟、蘋果。 2、危害特點 幼蟲鉆蛀樹干木質部,造成遂道,其內充滿蟲糞或木梢,切斷樹枝輸導組織,死大枝或斷枝,有些枝干上隔段距離有通氣孔,致使樹勢衰弱,出現多苞、空苞和空粒,造成減產,危害重的大枝上部枯死,易風折。成蟲在5―6月啃食一年生新枝嫩皮,致使受害枝萎蔫,果實脫落。蟲害多在1 m以下的板栗樹主干上產卵,幼蟲孵化后蛀入樹皮取食韌皮部,造成橫向蛀道以后幼蟲蛀入主干木質部、髓部。常見1頭或多頭害蟲危害同一株板栗樹,橫向蛀道環繞主干后造成栗樹死亡,從根頸部發出萌蘗。板栗枝干受天牛成蟲啃食樹皮和產卵,傳播枝干病害,表現出板栗干枯病的初期癥狀或受初孵幼蟲取食韌皮部和邊材,使樹液運輸受阻,形成蟲節造成樹勢衰弱。從害蟲危害狀和捕捉幼蟲看,引起板栗死樹的害蟲主要是橙斑白條天牛,危害較重,造成其他危害狀的主要是云斑天牛。 3、繁殖規律 橙斑白條天牛3年發生1代,幼蟲老熟后7―9月在木質部邊材處筑蛹室化蛹,成蟲在蛹室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為成蟲,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活動盛期。卵單產于樹干基部30~80 cm處的樹及下,幼蟲孵化后在皮層與木質部之間向下蛀入直至根部30 cm以下,樹干基部常有木屑狀蛀粉。云斑天牛一般2年發生1代,少數1~3年發生1代。一般4月上旬即見成蟲,4月下旬至5月下旬為活動最盛期,6月中旬后大減,6月開始產卵,7月下旬為盛產期。卵單產于枝干的皮層,幼蟲先在樹皮下蛀食,后逐漸入木質部向上蛀食,經1~2年老熟后的幼蟲在蛀道末端作室化蛹,8月化蛹,9月羽化為成蟲。 4、綜合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板栗樹苗檢疫。嚴防蟲害流入,不栽帶蟲源苗木。二是加強果園管理。保持林內衛生,及時清除蟲害木、衰弱木,剪除病蟲枝。4―8月間保持樹冠基部無雜草,杜絕天牛成蟲鉆入危害。三是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鹽0.2份、水30~40份,加敵百蟲0.2份,調成涂白劑。于11月后橙斑白條天牛越冬時涂于樹干,從根基到離地面1 m處進行涂白,不要漏涂。四是人工捕殺成蟲和幼蟲。成蟲大批羽化出孔時,利用橙斑白條天牛成蟲棲息于枝干或在樹干基部產卵等特點,對成蟲進行人工捕殺。4―8月,樹干基部有幼蟲蛀食時排出木屑,用鐵絲鉤殺幼蟲,幼蟲鉆蛀入干,掏空蟲道木屑,用80%敵敵畏乳油藥棉球,塞入蟲孔堵住,熏殺幼蟲,有效降低天牛幼蟲孵化率。五是誘捕器誘殺。在傳媒天牛羽化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在果園邊緣、山頂、林道旁、空氣流通處發病林分每隔100 m設置1個誘捕器,離地面1.5 m左右,誘捕器誘芯內放入清潔棉花,加入引誘劑200 mL,5~7 d檢查1次誘捕器或誘殺天牛成蟲情況。六是化學防治。天牛成蟲羽化始盛期,樹干或大側枝上每年4―6月,噴灑40%氧化樂果或48%樂斯本(毒死蜱)800~1 000倍液殺成蟲;或用10%吡蟲啉5 000倍液,隔5~7 d噴園林植物或誘餌樹干1次,每次噴透,使藥液沿樹干流到根部,預防成蟲產卵。七是減少蟲源共性的主要植物,對板栗樹園附近已寄主上的天牛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蟲口數量較多植物應及時伐除,減少蟲源。 |
![]() |
![]() |
相關閱讀 |
大白菜包心期管理關鍵技術 |
合理施肥防治秋冬季節蔬菜缺鈣 |
香菇出現爛棒的原因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