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新農藥與作物解決方案論壇如期舉辦,傾情打造一場信息盛宴
來源:農藥快訊    2018-8-6 10:22:00
    

    “新農藥”是農藥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農藥開發已經成為各農藥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新《農藥管理條例》更是從頂層設計上給予“新有效成分”堅定的支持�!白魑锝鉀Q方案”則是我國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下的產物。它不僅是優秀產品的有效組合,更是專業服務和精湛技術的集中展現。2018年8月4日,“第三屆農藥發展論壇·新農藥與作物解決方案”在南京華江飯店拉開序幕。本屆論壇聚焦新農藥、新技術,聚焦作物解決方案等,誠邀業內大咖精彩分享,傾情打造一場信息盛宴。本屆論壇由江蘇省農藥協會、《現代農藥》《農藥快訊》共同主辦,由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特別協辦,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旺包裝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生檢測有限公司等協辦。會議精心準備了10余個專家報告,吸引了眾多來自省內外的企業技術研發人員、知識產權管理與登記注冊負責人、農藥生產商、高校學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前來參會,200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新農藥與作物解決方案論壇如期舉辦,傾情打造一場信息盛宴

    江蘇省農藥協會會長周荃首先致辭,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慶和江蘇蘇研農業集團總經理曹楊也先后致辭。上午的會議由江蘇省農藥協會會長周荃主持。

    周會長介紹說,在江蘇省農藥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通過全體農藥行業同仁的艱苦努力,2017年江蘇省農藥的經濟運行保持了穩定的發展:

    2017年全省農藥企業銷售額為1,182.8億元,其中,農藥915.7億元,農藥稅額24.3億元,農藥利潤82.2億元,這3項指標同比均繼續穩步增長。

    2017年全省農藥企業原藥生產能力109萬噸(原藥折百),實際生產68萬噸,其中,除草劑占55.4%,殺蟲劑占20.2%,殺菌劑占20.4%。全省農藥銷量62.4萬噸,除草劑37.1萬噸,殺蟲劑銷量11.7萬噸,殺菌劑銷量11.1萬噸,植物生長調節劑銷量2.2萬噸。

    總體而言,2017年全省農藥銷售額、利稅、利潤繼續增長,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產量和銷量均穩步上升。

    周會長說,2018年江蘇省農藥行業面臨巨大的環保、安全壓力,多個化工園區全面停產排查,對于農藥企業來說無論在哪里,堅守環境保護的原則一定不能放松,對于原來在環保上做得不夠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糾正;同時,由于新排污許可制度的施行、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的開展以及新《農藥管理條例》的推進,加快了農藥行業產能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行業調整重組,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做大做強,共同建造農藥行業公平、健康的市場新秩序。

    周會長表示,本屆論壇很榮幸地邀請到農藥管理部門的領導、行業內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等,針對新農藥、新技術、作物解決方案等業內熱點話題,進行精彩分享。希望他們的寶貴信息和獨到見解能夠給大家帶來啟迪,為行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慶對前來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并預祝大會順利召開,取得圓滿成功。

    江蘇蘇研農業集團總經理曹楊為大會致辭。她說,很榮幸有機會在這里與大家再次相聚。目前,江蘇蘇研農業集團擁有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生檢測有限公司、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江蘇璐科仕化學有限公司、《現代農藥》《農藥快訊》編輯部等五大版塊,其中,恒生檢測是一家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目前已通過農業農村部GLP專家組的現場考核,可為農藥企業產品登記提供一站式服務。曹總向參會代表發出誠摯的邀請,希望各位能到江蘇蘇研農業集團,特別是第三方平臺——恒生檢測,來參觀、指導,并代表江蘇蘇研農業集團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提供解決方案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國內農藥登記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登記資料要求大幅度提高,對同質化產品的控制更加嚴格,登記呈現“三少一多”(登記總數少、外企產品少、相同產品少、小宗作物的群組化登記增多)的趨勢。而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穩步發展,農藥行業對農藥的質量、農藥使用的綜合性能和便利化、農藥生產和經營者的專業技術服務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術的投入使用更是增加了農藥經營的復雜性。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監督管理處吳志鳳副處長指出,終端服務水平將成為農藥經銷的決勝武器,合作和集成是農藥行業的必由之路,提供作物解決方案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什么是作物解決方案?吳副處長在會上做出了解答,即“好的產品+優良的服務=作物解決方案”。

    她表示,正確的理念是做好作物解決方案的根本,做好作物解決方案需注意以下幾點:① 防治病蟲是手段,而提高作物產量、提升作物品質、增加種植收益、環境友好才是終極目標;② 有些農藥,特別是生物源農藥具有植物健康作用,適合用于作物解決方案,需加以合理利用;③蕓苔素內酯、赤霉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不可或缺;④ 將作物作為生命體看待,全面考慮其需求;⑤ 需要進行農藥產品應用技術的二次開發,以企業開發產品的用途和使用技術等為基礎,根據農作物或使用者的真實需求、所在地應用實際,通過科學選藥、合理組合、完善使用技術等方式,實現所設定目標。

    最后,吳副處長總結到,農藥行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轉型,而作物解決方案是最有效的轉型。

    農藥新政實施以來的思考

    2017年6月以來,新《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其配套規章相繼實施。江蘇省農藥總站鄧建平站長在會上對農藥新政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就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議。

    鄧站長介紹到,農業部門負責農藥管理工作后,江蘇省農委于2017年11月成立了農藥管理處,江蘇省藥檢所更名為江蘇省農藥總站。江蘇省內各地紛紛成立了農藥管理處(科),明確農藥管理牽頭單位,落實責任,并通過各種媒體、培訓班廣泛宣傳《條例》及配套規章,做到家喻戶曉。截至2018年7月20日,全省共受理農藥生產許可申請150多份,核查發放《生產許可證》約128家;省市縣三級受理農藥(定點經營限制使用農藥除外)經營許可申請5,723份,發證2,375張;省級受理農藥經營許可申請210份,發證190家。目前,全省已經有26個縣(市、區)用“中國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打印許可證,部分經營戶已經免費使用平臺管理農藥經營進銷存信息系統,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貨、銷售和統計,為后期統計上報和可追溯創造了條件。

    農業部門職能強、責任重、壓力大,但目前體系尚不健全。鄧站長指出,新《條例》施行后不能再以執法代替管理,必須要盡快建立體系健全、上下貫通、力量強大的農藥管理隊伍,才能擔負起農藥管理的重任。目前,江蘇省專門成立農藥管理機構的單位還很少,管理人員業務不熟、水平不高、責任主體不明確,制約了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重視并解決這一問題。

    新《條例》對產品登記、生產準入都有了新的要求,門檻抬高了;同時,為經營單位設置了準入門檻,并對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有非常明確的要求。鄧站長表示,“誠信”是企業的金字招牌,所有企業都必須自覺守信,江蘇省內已經制定發布了失信懲戒的有關規定,經營者要認真學習和遵守,絕不能僥幸違規。此外,管理者、生產者、經營者都要反復學習理解新《條例》及相關法規,正確把握和運用。江蘇省農藥企業在新形勢下保持健康發展需要產銷管形成良性的互動體系,管理者應樹立服務的理念,多為企業發展著想,企業也要順應管理的要求,自覺按《條例》要求行事,不游離于管理之外,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方能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農藥生態風險評估技術在農藥行業中的應用

    生態風險評估是指以化學、生態學、毒理學為理論基礎,應用物理學、數學和計算機等科學技術,預測評估污染物對生態系統的有害影響,包括問題表述、分析和風險表征3個主要階段,可應用于農藥登記、新農藥產品開發、農藥安全使用等領域。會上,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單正軍研究員就國內外農藥生態風險評估技術、農藥生態風險管理技術措施、生態風險評估技術在農藥行業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農藥生態風險評估是指應用生態風險評估技術評估農藥這類物質給人類生態環境帶來的風險。單研究員指出,暴露評估技術是農藥生態風險評估的關鍵技術(包括暴露模擬模型、暴露模擬平臺、暴露場景),模型預測又是暴露評估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國已開發了China-PEARL、PRAESS、TOP-RICE等農藥風險評估暴露模擬平臺,構建了農藥使用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暴露評估場景,建立了對水生生態系統、鳥類、蜜蜂、家蠶、地下水、非靶標節肢動物及土壤生物等7個保護目標的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并形成了評估導則。單研究員表示,雖然我國目前已形成了針對不同保護目標的風險評估技術,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水生生態系統風險評估指南中尚缺乏可用的旱地作物—地表水模擬模型及場景;② 旱地作物—地下水場景涉及的作物類型太少,無法滿足農藥在不同作物上登記模擬的需要;③ 水稻—地表水及水稻—地下水模擬目前只有2個標準場景點,不能完全代表我國不同水稻種植區域的水稻種植環境、生產管理條件;④ 高層次風險評估技術包括水生中宇宙試驗、蜜蜂半田間試驗等技術能力儲備不足。

    農藥生態風險管理指依據生態風險評估的結果,結合農藥的使用方式,綜合考慮政治、社會、經濟和技術等眾多因素,對各種可供選擇的風險減少措施進行評價,最后進行管理決策,從而減少或消除生態風險,保護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的過程。單研究員介紹說,農藥管理較為先進的國家、組織較為重視農藥安全使用技術的改進及農藥風險減少措施的實施,而我國尚缺乏風險減少措施的研究和評估,在已有措施的實施方面(例如我國農藥產品標簽中對風險減少措施的描述)也很不到位。

    綜合考慮飛防用藥中制劑劑型及助劑類型

    經過幾年的努力,植保飛防工作從空白到越來越得到植保市場的認可。植保飛防作業快、噴灑面積大、省工又省時、施藥效率高、超低容量施藥、精準施藥、人機分離等優點使其應用面越來越廣,其前景也將越來越好。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徐良主任介紹說,國內飛防用藥現狀堪憂,市場上的“飛防專用藥劑”很多只是常規藥劑換個包裝,用藥時導致農用無人機噴頭被堵等多種不利情形出現。因此,飛防用藥在今后還有很多開發空間。

    目前,市場上飛防用藥的劑型主要有超低容量液劑、乳油、水劑、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干懸浮劑等。飛防用藥在多種不同制劑混用時應注意在施藥前進行配方和品種的科學篩選,以防后期使用時出現堵塞噴頭、分層、藥害等現象。相同劑型混用時應考慮不同的原藥是否有反應、不同制劑的酸堿度是否有沖突等因素。不同劑型混用時則要考慮稀釋倍數、不同劑型之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所選擇的助劑也需要進行綜合考慮。

    徐主任表示,飛防用藥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解決飛防專用藥劑短缺、除草劑藥害、飛防專用助劑種類開發等問題。飛防用藥想要更具有發展前景,在開發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使用方便,可直接使用或稀釋需水量少;② 安全性好,藥滴在離開噴頭后可加速沉降,防止飄移;③ 廣譜高效,藥滴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和潤濕滲透性;④ 幾種制劑或同一劑型混用時相互間要具有相容穩定性和相互增效的功能;⑤藥滴粒徑對飄移的影響。

    下午的會議由江蘇省農藥總站副站長朱葉芹主持。

    拜耳“更多小麥”,減藥增產,收獲滿滿

    目前,種植大戶面臨著糧食價格不穩定、極端天氣常態化發生、用工難和糧食品質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因此,好的病蟲防治方案、便捷的購買途徑以及合理的病蟲指導是提高大戶滿意度的關鍵因素。

    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科學事業部全國技術經理繆建強介紹說,拜耳“更多小麥”是拜耳公司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又一積極行動,以配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出發點,基于廣大農戶的增產增收的需求,符合農業農村部“農藥零增長”項目的倡導方向所提出的為小麥種植者分階段的解決方案,重點著眼于減少打藥次數和用藥量,提高產量和收入。

    繆經理指出,拜耳“更多小麥”從作物播種前到灌漿-成熟期,從種子包衣、除草、防病和中后期病蟲防治都有一系列的產品來應對,全方位解決病蟲草害,提高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減少用藥次數、用藥量,提升品質,保障廣大農戶收益。例如:播種前施用奧拜瑞?,促根壯苗,防治小麥散黑穗病、蚜蟲,早期預防紋枯病等;播后苗前以及苗期-分蘗期施用闊世瑪?、拜寶瑪?、驕馬?等,防除麥田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拔節-孕穗期施用拿敵穩?,防治紋枯病、白粉病、銹病等,達到壯桿、亮穗、增產的效果;小麥中后期施用拿敵穩?、敵殺死?等,防治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等。

    稻之道——從種到收的全程作物解決方案

    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催生了新型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農民以種植作物為盈利手段,但他們對先進農業栽培技術和植保技術的需求更迫切,對農業生產成本的控制要求更高。為了幫助農民降低作物種植成本,最大程度地贏取收益,先正達提出了從種到收的全程作物解決方案。

    會上,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物解決方案部孟香清博士對先正達稻之道?方案中的產品布局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指出,要針對農民的期望、不同生育期的病蟲草害特點和產品特點來設計作物解決方案。

    先正達稻之道?方案針對水稻秧苗期、分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等4個生長期的特點來提供簡單的病蟲草害以及其他田間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法。最終目的是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減少用藥次數、用藥量。

    稻之道?方案秧苗期通過種子處理及除草劑掃弗特?等,幫助農民培育出整齊、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草害的秧苗;分蘗期施用愛苗?、福戈?等,保護水稻免受病蟲危害,確保更多健壯、整齊的有效分蘗,從而奠定產量基礎;孕穗期施用阿米妙收?、亮泰?等,預防水稻病蟲害,增加有效穗,提高灌漿飽滿度,激發水稻產量潛能;成熟期施用頂峰?等,預防稻飛虱造成的倒伏傷害,保證水稻葉青籽黃,鎖定豐收大局。

    綠色農藥,源自中山

    浙江中山集團,注冊成立于1998年,現總資產25億元,銷售收入20億元,累計研發投入3.5億元。浙江中山集團榮獲2017年度農化行業全國排名第十三名,浙江省綠色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殊榮。陳佳佳女士介紹說,化工板塊是中山集團的主營版塊,產品包括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的傳統三大類農藥,覆蓋玉米、大豆、水稻、小麥和果蔬等作物領域�,F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居行業前列,產品銷售覆蓋國內20多個省市;海外市場遍布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

    研發是中山集團綠色智造的源動力。中山集團擁有高水平的研發平臺與高層次人才力量,致力于研發綠色高效、生態環保的農藥新產品和顆�;�、水基化的農藥新劑型。已獲授權自主知識產權專利51項,榮獲“省級專利示范企業”稱號;成功研發莠滅凈等16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

    登記是中山集團綠色智造的保障屏。目前,中山集團已在境外多國進行自主登記或協作登記;在境內登記的產品總數達158個(除草劑107個,殺菌劑33個,殺蟲劑18個)。

    生產是中山集團綠色智造踐行者。中山集團現擁有浙江中山、安徽中山、江蘇中山等多個生產基地,建有多個自動化生產車間,實現綠色智造。

    陳佳佳女士表示,中山集團將秉承“綠色農藥,源自中山”的理念,以“更悉心呵護每一棵植物,更盡心服務每一位客戶”的企業愿景,共同推進集團公司各產業蓬勃發展。

    “藥肥一體化”,為農民節本增收

    在當前競爭激烈、成本高、監管嚴、農產品價格低迷的農資市場現狀下,世科姆藥肥一體化方案符合作物需求(病蟲害防治與營養補充,土壤改良與修復)與社會需求(“化肥、農藥零增長計劃”,“土壤、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世科姆中國區耿平田總經理表示,世科姆藥肥一體化方案的目的是:實現省心省力,節本增收;減少使用,提高利用率;從產品到技術,提升服務;差異化競爭,增加合作黏性。

    據耿總介紹,2012年,世科姆首次提出“藥肥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概念,之后便進行了緊鑼密鼓的試驗與改進。之所以能做到“藥肥一體化”,是因為世科姆擁有完善的植保生產線和特種肥專利產品線。他說,世科姆藥肥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設計,一直秉著安全有效、使用簡便、高性價比以及組合獨特的設計原則,同時,也著重于市場推廣與技術服務,專注于合作共贏、持續穩定的渠道關系。公司現階段的“藥肥一體化”,即在作物關鍵生育期或全程藥肥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是針對作物某一時期特定需要的藥肥一體的技術,是產品+方案(套餐服務)。

    耿總指出,世科姆是“藥肥一體化”的領導者,該方案在不斷完善與創新,這不僅僅是公司的發展戰略,更旨在為農戶省力節本增收,為“雙減行動”,持續努力。

    智能化、數字化——農藥制劑車間未來發展的方向

    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隨著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江蘇金旺包裝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工程中心王隨家總工程師對《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進行了解讀,并對未來農藥制劑車間的特點以及如何建設符合未來發展的農藥制劑車間進行了講解。

    王隨家表示,我國農藥制劑加工整體水平還很低,大部分處于2.0階段,很少一部分可以達到3.0。我國未來農藥制劑加工工廠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到達3.0的自動化生產,然后走向4.0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未來農藥制劑車間將集智能化與數字化于一體,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先進的生產裝備、合理的設備布置和車間布局,運用工業自動化技術和通訊技術,確保生產安全、環保、健康,確保產品質量,確保生產高效運轉,從而實現農藥制劑產品智能制造。

    王隨家提出,建設符合未來發展的農藥制劑車間,首先要明確農藥制劑車間建設的階段劃分和步驟;其次,要充分領悟工藝設計在車間建設中的作用和價值;最后,中國還需要增加對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建設模式的認識和廣泛的推廣,EPC模式是未來車間建設的方向。

    水稻有害生物輕簡化防治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會上,南京高正農用化工有限公司程善閩技術總監就水稻有害生物輕簡化防治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進行了講解。他表示,水稻有害生物防治輕簡化,符合社會的需求,使農藥減量效益明顯,是未來植保的發展方向。

    程總監指出,實現水稻有害生物防治輕簡化有以下幾點要求:要有與此相匹配的有效成分(或組合)和農藥劑型;最大限度涵蓋主要有害生物(病蟲草);最大限度保證防效;盡可能減少農藥用量;動態調整的靈活性(區域性、非固化設計)。水稻病蟲防治輕簡化的原則是爭取實現種田不下田,需要強化藥劑拌種及苗床處理;采用漂浮大粒劑及顆粒劑,適當提前螟蟲及紋枯病的預防;采用免疫藥劑加強稻瘟病及細菌病害的預防;針對五(3)代害蟲及稻穗期病害進行飛防防治。

    據程總監介紹,目前高正農化已成功研制農愛拋(噻呋酰胺+嘧菌酯)漂浮大粒劑、雙連拋(雙唑草腈+雙環磺草酮)漂浮大粒劑等多個創新型產品,防治效果優異,為實現水稻田有害生物輕簡化防治提供有力的支撐。

    程總監表示,高正農化已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囊懸浮劑、控釋顆粒劑、濕法造粒干懸浮劑等劑型加工技術,歡迎各位洽談合作。

    專家的精彩報告讓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得到了有效傳遞,也讓與會嘉賓受益匪淺。接下來,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作物保護部陸悅健總監、中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劉長令教授、《農藥快訊》主編柏亞羅教授以及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藥事業部胡奕俊經理將繼續為大家分享和交流新農藥開發動態。

相關閱讀
農藥工程技術專家診斷提升第四站
我國批準登記的噁唑菌酮產品匯總
11月份多菌靈產銷分析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