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斑衣蠟蟬的危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8-8 18:07:00 |
近年來,斑衣蠟蟬對葡萄危害有不斷加重趨勢,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了使農戶們更好的防治該蟲害,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對葡萄斑衣蠟蟬的危害特點、形態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進行深入的了解,供農戶們參考。 1、危害特點 斑衣蠟蟬屬同翅目,蠟蟬科。其寄主植物有十余種,其中尤喜食臭椿、苦楝、花椒等。在果樹中最喜危害葡萄,也危害梨、桃、獼猴桃等果樹。主要以若、成蟲刺吸嫩枝、葉汁液,削弱樹勢,傳播病毒.產生傷口還使病菌容易入侵,造成多種病害流行發生。此外,排泄物還誘發煙煤病。由于生產上葡萄以病害防治為重點,對這類害蟲的防治較為忽視,而使部分園發生較為嚴重。 2、形態特征 2.1 成蟲 體長15~20毫米,翅展40~55毫米。雄蟲較雌蟲體略小,暗灰色,全翅上常覆有白色蠟粉。頭頂上有兩剛毛狀觸角,三節紅色、基部膨大。前翅革質、基部淡褐色、有黑斑20余個,脈紋淡灰色。后翅基部近1/3為紅色,有黑斑7~8個,中部白色、端部白色。 2.2 若蟲 初孵化時白色,很快變成黑色,體上有許多白色斑點,4齡后體背變為紅色。其最明顯特征是頭尖、體扁、足長、彈跳敏捷。 2.3 卵 長3毫米左右,狀如麥粒、褐色。卵粒排列成行整齊,每塊有10~40粒不等.上覆土灰色分泌物。 3、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卵塊于枝干上越冬。在武漢地區3月下旬,卵塊開始孵化,到4月中旬基本孵化完畢。初齡若蟲多群集在嫩莖、葉背吸食汁液,爾后分散危害。若蟲期大約60天,脫皮4次后羽化為成蟲,羽化期在6月上旬~7月初。8月開始交配。9月份開始產卵,卵多產在竹桿、葡萄枝干和分杈處,以在1米以下陰暗而為常見。成、若蟲均善于躍,受驚即逃離,不易捕捉,產卵期行動遲緩,尤其是早晨溫度較低時,易于捕捉,產卵后從10月下旬開始成蟲便陸續死亡。 4、防治措施 4.1 忌種喜食性寄主樹木 葡萄園附近忌種植臭椿、苦楝、花椒等喜食性寄主樹木。 4.2 冬春清固及時刮除卵塊 冬季和在春季卵塊孵化前,認真刮除枝干上的卵塊,可有效地減少蟲源,防治效果很好。 4.3 人工捕殺成蟲 產卵期由于成蟲行動遲緩,可在清晨氣溫較低時,人工捕捉成蟲,可有效地減少產卵基數。 4.4 化學防治 用藥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在3月下旬,初齡若蟲群集危害期,可用觸殺性的藥劑進行點治,或結合葡萄園早期病害的防治用內吸兼觸殺性藥劑進行防治。常用藥劑有: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啶蟲脒3%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
相關閱讀 |
葡萄迎來“高烤季”,謹防日灼病侵襲 |
韭菜地下害蟲如何防除,有哪些方法措施? |
煙草猝倒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總結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