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癥的癥狀診斷、原因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8-9 17:01:00 |
玉米缺營養元素,會影響玉米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其品質和產量,通常稱之為“缺素癥”。本文對玉米缺素癥的診斷、原因及防治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做好玉米種植工作。 1、缺氮癥狀:苗期缺氮植株生長受阻而顯得矮小、瘦弱、葉片薄,葉片由下向上失綠黃化,從葉尖沿中脈間向基部發黃變色,形成一個“V”形黃化部分,致全株黃化,缺氮嚴重或關鍵期缺氮將直接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 缺氮原因:有機質含量少,低溫或淹水,大量施用秸稈,特別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現缺氮癥。 防治方法:①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②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小麥秸稈)時,注意配施速效氮肥。③翻耕整地時,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④地力不均引起的缺氮癥,要及時補施速效氮肥。 2、缺鉀癥狀:多發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現為植株生長緩慢、矮化,中下部老葉葉尖、葉緣黃化或似火紅焦枯;節間縮短,葉片與莖節的長度比例失調,呈現葉片密集堆疊矮縮的異常株型。 缺鉀原因:沙土含鉀低,如前作為需鉀量高的作物,易出現缺鉀。 防治方法:①確定鉀肥的施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6~10千克鉀肥。②選擇適當的鉀肥施用期。③開辟鉀源。充分利用秸稈、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鉀肥資源,實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④控制氮肥用量。目前生產上缺鉀癥的發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單一施用氮肥或施用過量而引起的,在鉀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證時,要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 3、缺鎂癥狀:幼苗上部葉片發黃。葉脈間出現黃白相間的褪綠條紋,下部老葉片尖端和邊緣呈紫紅色;缺鎂嚴重的葉邊緣、葉尖枯死,全株葉脈間出現黃綠條紋或矮化。 缺鎂原因: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鎂。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葉面噴施0.5%硫酸鎂溶液1~2次。 4、缺鋅癥狀:在玉米3~5葉期,出現花白苗,幼葉呈現出淡黃色至白色。嚴重時,幼苗老齡葉出現微小的白色斑點并迅速擴大,葉肉壞死,葉面半透明,似白綢或塑料膜,容易折斷。 缺鋅原因: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過多,酸堿度高、低溫、濕度大或有機肥少的土壤易發生缺鋅癥。 防治方法:可在苗期至拔節期每667平方米噴施0.2%硫酸鋅溶液50~75千克,或在播種前期用硫酸鋅溶液拌種。 5、缺硫癥狀:葉色褪綠,呈現淡綠色或黃綠色,葉片變薄,植株矮化,與缺氮癥狀相似。 缺硫原因:酸性沙質土、有機質含量少或寒冷潮濕的土壤易發病。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節期每667平方米噴施0.2%硫酸鋅溶液50~75千克,或者在播種前期用硫酸鋅溶液拌種。 6、缺鐵癥狀:苗期葉片葉脈間失綠呈現條紋狀,中、下部葉片為黃綠色條紋,嚴重時整個新葉失綠變白,失綠部分色澤均一,一般不出現壞死斑點。 缺鐵原因:堿性土壤中易缺鐵。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葉面噴灑0.1%~0.5%的硫酸亞鐵或0.5%氨基酸鐵1~2次。 7、缺硼癥狀:玉米前期缺硼,幼苗展開困難,根系不發達、植株矮小,上部葉片脈間組織變薄,呈白色透明的條狀紋,甚至枯死。 缺硼原因: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現缺硼癥。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節期667平方米噴施0.2%硼砂溶液50~75千克。 8、缺鈣癥狀:發病初期,植株生長矮小,新葉葉緣出現白色斑紋和鋸齒狀不規則橫向開裂。新葉分泌透明膠質,相鄰幼葉的葉尖相互粘連在一起,使得新葉抽出困難,卷筒狀下彎。 缺鈣原因:土壤酸度過低或礦質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機質在48毫克/千克以下或鉀、鎂含量過高易發生缺鈣。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葉面噴施0.5%過磷酸鈣溶液1~2次。 9、缺錳癥狀:幼苗葉片的脈間組織逐漸變黃,而葉脈及其附近組織仍可保持綠色,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葉片彎曲下披,根系細長呈白色。嚴重缺錳時,葉片會出現黑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展至整個葉片。 缺錳原因: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邊的田塊,錳易流失。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節期每667平方米噴施0.2%硫酸錳溶液50~75千克。 |
相關閱讀 |
柑桔采收時得了油斑病怎么辦 |
煙草斑須蝽該怎么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水稻秧苗白化病的科學防治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