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枯萎病的發病癥狀、傳播途徑、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8-24 16:36:00 |
隨著大棚種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長,土傳性草莓枯萎病的發生與危害在加重。一般發生年份該病的發病率為5%~12%,重發年份高達20%~35%;輕病株結果很少,品質差,商品價值低,防治好的可減少產量損失6%~13%,防治差的可減產16%~26%,甚至呈現毀滅成災的局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草莓枯萎病的發病癥狀、傳播途徑、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發病癥狀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開花期發病。初期僅心葉變黃綠或黃色,有的卷縮或產生畸形葉,至病株葉片失去光澤,老葉呈紫紅色萎蔫,后葉片枯黃至全株枯死。剖開根冠,可見葉柄、果梗維管束變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為尖鐮孢菌草莓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腎形或卵形,無色,單胞或雙胞;大型分生孢子紡錘形至鐮刀形,厚坦孢子球形,多數單孢。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坦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帶菌肥料及種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菌,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病株分苗時進行傳播蔓延,病菌從根部自然裂口或傷口侵入,在根莖維管束內生長發育,通過堵塞維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壞植株正常疏導機能而引起萎蔫。最適溫度30~32℃,連作或土質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溫低、耕作粗放、土壤過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發育不良,都會使病害加重。品種間抗性有一定差異。土溫15℃以下不發病,高于22℃病情加重。 3、綜合防治措施 3.1整地施肥 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將前一年栽過草莓的地塊拉秧并清理干凈,施入7 500kg/hm2麥秸及足夠的有機肥,加入750kg/hm2土壤凈化劑,將以上物質均勻撒于栽培床面,并用旋耕機旋耕2遍,使麥秸、底肥及土壤凈化劑混合均勻,而后建成高25cm、面寬50cm、底寬100cm的高壟。 3.2灌水覆膜 用白地膜將床面覆蓋,用竹片支1m拱架扣棚,拱膜可用上年的舊棚膜。向地膜下畦溝內澆水,使畦面有足夠的積水。將地膜拱膜封閉后處理15~20d,遇陰雨天適當延長。注意消毒期間只灌1次水,灌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和膜下的濕度,使高熱高濕傳播到土壤的各個角落。 3.3揭膜旋耕 揭膜后,用旋耕機旋1遍,整畦起壟種植草莓。由于覆膜灌水產生的高溫高濕(棚內溫度可達75~80℃,地表65~67℃),可以殺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及草籽、蟲卵,所使用的麥秸全部轉化為有機質,土壤凈化劑變成速效氮。所以使用此法,還有培肥地力和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 3.4實行輪作并加強田間管理 栽培草莓田要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最好與水稻田輪作,效果更好。同時廣大農戶要多施腐熟有機肥,保持田間雜草少,勤施肥,少施肥,勤澆水,濕度適中;當田間發現枯、黃萎病株時,要及時拔除;同時要對周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防侵染其他植株。 3.5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進行消毒。在定植緩苗后,用育苗清150倍液加豐抗素灌根1次。發病初期,采用70%敵克松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灌根,隔7~10d灌1次,連用2~3次。 |
相關閱讀 |
提高果樹栽植成活率的技術方法 |
冷棚韭菜發生灰霉病怎么辦 |
棉菜瓜的間作套種技術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