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莖基腐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詳細介紹 |
來源:網絡 2018-8-31 17:57:00 |
玉米莖基腐病又稱玉米莖腐病,常常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癟瘦不飽滿的問題。該病發病率一般達10%-25%,嚴重時達48.6%,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玉米莖基腐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發病原因 主要由腐霉菌和鐮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鐮刀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長要求濕度條件較鐮刀菌高。因此,不同生態區病原菌分離頻率不同,同一生態區內病原菌分離頻率在年度間、區域間存在明顯差異。多雨地區往往以腐霉菌型莖基腐為主。而在干旱地區以鐮刀菌型莖基腐為主。該病屬于典型的土傳病害,病菌在病殘體組織內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為翌年主要侵染源。在田間可借風雨、灌溉水、機械和昆蟲進行傳播,發生多次再侵染。連作年限越長,土壤中積累病菌多,發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發病輕。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種發病重,這是因為土壤中適宜的溫濕度病菌孢子易萌發,與玉米的適宜生育期相吻合,導致發病率增高。一般平地發病較輕。崗地和洼地發病重。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排灌條件良好、玉米生長健壯的發病輕,而沙質土壤瘠薄、排水條件差、玉米生長弱的發病重。 2、防治措施 (1)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合理灌溉。發現玉米植株田間發病時及時將發病株拔除。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發病株,集中燒毀或結合深翻土地而深埋。注意低洼地雨季排除積水。初發病期,剝除葉鞘,在莖病部涂刷石灰水(熱石灰500g加水5-10kg)。輕病株可用刀輕輕割去病斑。莖基部發現有病癥時,可將四周土扒開,以降低濕度減少侵染,待將發病盛期過后培土。 (2)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于玉米拔節期或孕穗期增施鉀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嚴重缺鉀地塊,一般施硫酸鉀100-150kg/hm2,一般缺鉀地塊施硫酸鉀70-105kg/hm2。在玉米播種和抽雄時,施硫酸鋅22.5-30.0kg/hm2、尿素225kg/hm2、三元復合肥225kg/hm2,可增產8.4%~10.2%。 (3)生物防治。利用增產菌按種子重量0.2%拌種,對莖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1g風干土中接種100萬個哈茨木霉或綠色木霉的孢子懸浮液對鐮刀菌厚垣孢子的萌發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或在土壤中接種木霉菌并加入微量的三唑酮4-6mg/g土。防治效果比單獨使用更顯著。同時,在種子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種衣劑(ZSB)按1:40拌種,或用誘抗劑浸種,或用根保種衣劑等對玉米莖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 |
![]() |
相關閱讀 |
黃瓜“四高四低”育苗技術助增產 |
果園土壤酸化的危害及補救措施 |
辣椒施肥該怎么選肥料?具體怎么施肥?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