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油菜蕾果脫落和陰角的產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
來源:網絡 2018-9-3 15:09:00 |
油菜花蕾眾多,但能發育成角果的僅占40%~70%,落蕾、落果占20%~40%,陰角(即無效角果)占10%~20%。本文為大家詳細分析了油菜蕾果脫落和陰角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對策,詳情如下: 1、原因 油菜的蕾果脫落和陰角的問題極為復雜,產生的原因很多,據觀察調查與以下5個因素有關: 1.1 持續低溫 油菜開花要求的溫度為12~20℃,適溫為14~18℃。花期如遇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開花數量減少;5℃以下,多不開花;0℃或更低,將降低花粉的生命力,凍傷或凍死子房,使正在開花的花朵大量脫落,幼蕾也變黃脫落,有的花即使能結實,但大部分是陰角秕粒。 1.2 連續陰雨 油菜開花期間,天氣晴朗,相對濕度在75%~80%,有利于開花結實。如陰雨連綿,相對濕度高于95%,則不利于開花結實,雖然溫度適宜,但結角率呈明顯下降趨勢。 1.3 養分不足 油菜開花現蕾后,需要大量的養分。在一般情況下,早開的花早得到養料,脫落較少;遲開的花養料不足,脫落增多,缺肥或肥力不足,脫落就更為嚴重。特別是土壤中有效硼含量較低或缺硼,還會造成油菜“花而不實”的現象。 1.4 光照較差 油菜的密植程度直接影響著光照的強弱。如種植密度過高,植株上部陰蔽,則通風透光不良,所以蕾果脫落和陰角也十分嚴重。 1.5 病蟲危害 油菜的菌核病能破壞主莖和分枝的輸導系統,病部以上的花果將會嚴重脫落或形成陰角秕粒。霜霉病和白銹病,群眾統稱“龍頭病”,病部腫大,花果畸形,完全不實。受上述病菌危害的植株比未受害的植株脫落率增加20%以上。 2、對策 如何防止或減少油菜蕾果脫落和陰角秕粒,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2.1 選用增產潛力大,抗寒和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 “贛油雜1號”和“湘雜油6號”都是雜交“雙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抗寒等特點,因此,要大力推廣,將其選為當家品種加以種植。 2.2 適時早播,培育壯苗,確保移栽質量 適時早播早栽,能使油菜在越冬前形成較大的營養體,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一般地區以9月中、下旬播種,10月中、下旬移栽為好。苗齡25~30 d,育成6~7片綠葉,20~23.3 cm高,根頸粗0.6~0.7 cm的壯苗。移栽時,使用磷肥蘸根,火土糞壅蔸,澆好定根水,以促壯苗早發。 2.3 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和硼肥 油菜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增施肥料是高產的物質基礎,也是減少蕾果脫落的有效措施。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做到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播種前,精細整地,用腐熟豬欄糞或土雜肥1.5萬~2.25萬kg/hm2,餅肥450~525 kg/hm2,鈣、鎂、磷肥300~375 kg/hm2,碳銨150~225 kg/hm2,硼砂3.75 kg/hm2,充分拌勻堆漚后,直接進行條施或穴施,作基肥或種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要根據油菜生長發育情況,早施苗肥,穩施薹肥,花期噴施硼肥,以滿足油菜開花結實對養分的需求,從而減少花莢脫落。為了有效防止油菜“花而不實”,在初花期,用硼砂2.25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對水750 kg/hm2,進行花期噴肥1~2次,可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2.4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油菜的種植密度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瘦等情況來確定。植株高大、分枝較多、長勢強的品種宜稍稀,繁茂性差的品種可稍密;肥地宜較稀,瘦地宜較密。在種植方式上,要實行寬窄行或寬行窄株種植,這樣可以減少陰蔽,有利于植株中下部通風透光,從而提高油菜產量。移栽密度:棉地套種的田塊栽9萬~10.5萬kg/hm2,稻田栽12萬~15萬株/hm2;直播的留苗22.5萬株/hm2左右為宜。 2.5 病蟲害防治 油菜發生菌核病可用30%可濕性菌核利粉劑或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500~1 000倍液噴霧;霜霉病和白銹病,在薹期除去基部老葉、病葉,初見龍頭時,立即剪除,集中燒毀,并噴50%可濕性托布津粉劑800~1 000倍液。隔5~7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很好。 |
![]() |
![]() |
相關閱讀 |
芹菜空心桿的防治要點 |
蓮藕黑根病的治療法 |
指天椒炭疽病的田間癥狀、發生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