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黃化病毒的危害、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9-5 15:28:00 |
病毒病是甜菜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普遍,一般病株率10%~20%,嚴重時可達40%以上,對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隨著甜菜種植面積的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增加,病毒病的危害日趨嚴重,農戶們必須采取措施加強對該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甜菜黃化病毒的危害、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危害情況 基于甜菜世界生產的重要性和BYV對甜菜根生產的整個經濟影響。BYV被認為是農作物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在黃化病毒復合物中,BY"/最具危險性。田間試驗證明,如果感染發生于生產季節的早期,甜菜根損失將達到50%,BYV的間接影響包括蚜蟲和病毒連續檢測的費用和用于殺蟲劑的花費。在甜菜上,BYV在接種后3-4周誘導脈明或葉脈變黃的癥狀,然后,葉片增厚、發脆和變黃,葉片上夾雜壞死斑,在頭狀藜上,BYV引起嫩葉明脈,伴隨扭曲和變形,老葉表現脈間發紅,植株矮化,有時死亡。在番杏上,葉片表現脈明、隨后脈間變黃,植株矮化。 黃花類型病毒病,黃花通常從頂端開始,首先在靠近葉尖或葉緣部分出現明脈隨后葉脈間退色斑塊。斑塊擴大,愈合成片,逐漸向葉下部發展,全葉變成黃色。病葉變厚而脆;在天氣干旱的時候,健葉萎垂而病葉直立。有時在一些嚴重發病的病葉上。在葉背主脈上可見有變黑壞死情形。病葉全部變黃后,葉片逐漸轉為黯淡,這時一些雜菌便隨之侵染,形成無數黑褐色霉斑,這些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有輪紋,病葉最后枯萎卷縮。我國東北、內蒙、甘肅、寧夏、新疆、河北、山西、陜西等省均有發生,一般年份發病率50%~60%,塊根減產20%~25%,含糖量下降2~4°,染病話種子減產30%。 初發病時出現零星病株,后擴展連片,嚴重的一片金黃。病株先底層老葉葉尖或葉緣變為橙黃色,漸向葉中心處擴展,致葉脈間出現大小不一、形狀不定的黃色斑塊,后斑塊擴展致全吉變黃。僅葉脈保持綠色。病葉片增厚,變脆易破裂,就全株來說僅心葉保持綠色,外層葉均變黃干枯。盛夏中午時健葉下垂,病葉直立。有的后期病葉受交鏈孢菌腐生,出現黑褐色霉狀物,葉枯萎卷曲。 2、傳播途徑 BYV由至少22種蚜蟲以半持久性方式傳播。包括豌豆蚜、蠶豆蚜、棉蚜、甘蔗蚜、甘藍蚜、馬鈴薯長管蚜。BYV在田間的兩種主要介體是桃蚜和蠶,而桃蚜是最有效的介體,BYV在桃蚜中的持毒期為24~72 h,最短獲毒期為5~10min,最適獲毒期為6 h。病毒不能傳播到子代蚜蟲,蚜蟲脫皮后即不帶毒,BYV可以機械傳播,但較困難,病毒不能經種子傳播。環境主要影響蚜蟲的發生與活動,因而影響病害的發生;氣候干旱,蚜蟲繁殖快,活動性強,病害發生就重。 肥料和發病亦有關系,缺磷、鉀肥的甜菜,發病特別嚴重,而多施綠肥和廄肥的地區,病害則較輕。密檀程度和發病有關。適當密植可以減輕發病。由于病株耗水量大,發病后勤加灌溉,可以減輕損失。冬季寒冷的國家,如瑞典,BYV的介體桃蚜和蠶豆蚜不能在戶外越冬。BYV的擴散主要是由于南風將春季大陸上的有毒蚜蟲傳進來。 3、防治方法 3.1 隔離 采種區與普通生產區隔離是防治甜菜黃化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一般采種母根區與原料甜菜地距離1000 m以上。且采種地安排在下風頭。 3.2 消滅傳毒蚜蟲 及時清除雜草,減少蚜蟲發生量和毒源。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蚜蟲發生規律,在蚜蟲出現期和遷飛期,噴40%樂果乳劑2000倍液防治。在蚜蟲遷入甜菜地之前的6月中旬~7月上旬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 3.3 改進栽培技術 抗病育種、適當密植,可以減低蚜蟲為害,增加產量,栽植密度一般不少于4500株/667m2,在肥力條件好的地塊可達到6000株/667m2。適當增施磷、鉀肥料,以提高甜菜本身的抗病力。栽培高粱、玉米等保護作物,妨礙蚜蟲活動,減輕病害發生。癥狀連續出現時,噴灑磷酸二氫鉀或20%毒克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5%抗毒豐菇類蛋白多糖水劑250~300倍液、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促進葉片轉綠、舒展,減輕為害。 |
相關閱讀 |
草莓斜紋夜蛾的形態特征、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 |
有效預防西芹爛心病 |
芹菜育苗要注意哪些問題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