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吊瓜病蟲害的農業及藥劑防治措施詳細介紹 |
來源:網絡 2018-9-7 15:50:00 |
吊瓜,又名栝樓,含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也是食用瓜中的上品。由于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但是,近年來病蟲害頻繁發生,防治難度大,對吊瓜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制約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吊瓜病蟲害的農業及藥劑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做好預防工作。 1、農業防治措施 1.1 嚴格消毒:移栽前用生石灰對穴內四周和溝中撒施,作土壤消毒處理;移栽時繁殖種根的斷面用草木灰沾一下,可以起到消毒以防爛根的作用;做好整枝時的消毒工作。 1.2 控制污染源:施足腐熟的欄肥、人糞尿、草木灰、菜籽餅等有機肥,灌水要水源無污染的潔凈水。 1.3 清除病株:對發病吊瓜植株要徹底清除,對有病吊瓜塊根,要運到遠離吊瓜栽培的地方挖坑深埋,千?f不能亂丟,以防污染、病菌傳播,并在病穴和埋坑內撒施生石灰殺菌。 1.4 及進清園: 吊瓜采摘結束,大部分葉子已經發黃,結合修剪去除吊瓜離地面部分藤蔓,并把藤蔓和落葉清理干凈,集中燒掉,減少病蟲越冬場所。 2、藥劑防治 2.1 主要病害 2.1.1 蔓枯病 癥狀:葉片、莖蔓、瓜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發病,形成黃褐色至褐色V字形病斑,表面生小黑點,干燥后易破碎。 防治適期:在吊瓜莖蔓長至20-30公分,開始防治一次,以后在入梅后的6月底、7月初和入秋后8月上中旬再分別防治一次,以后視病情輕重而定。 防治藥劑:在發病初期用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8.75%惡唑菌酮.代猛水分散粒劑800倍液。若藤蔓上有明顯的蔓枯病病斑(如流膿膠)則可采用杜邦阿陀(22.5%啶氧菌酯)1500倍噴霧,拜耳拿敵穩(75%肟菌酯.戊唑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2.1.2 炭疽病 癥狀:炭疽病從苗期到成株均為害,嚴重時影響瓜果,甚至莖蔓枯死,發病葉片初始出現水漬狀小斑點,后擴大成淡褐色近圓形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 防治適期:每年8~10月份吊瓜的盛花期至長果期是發病高峰期,在盛花期前開始噴藥預防。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或75%,5克拿敵穩30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隔7~10天防一次,連續防治2~3次。噴務防治要注意不同藥劑輪換使用。 2.1.3 病毒病 危害癥狀:吊瓜病毒病也稱“籠頭”病,主要癥狀表現為老葉葉片變小,葉面凹凸不平,皺縮變硬而脆,呈花斑狀,故又稱花葉病。新葉狹長且皺縮扭曲;側枝生長無力,呈倒掛。植株生長嚴重受抑制;節間縮短,出現籠頭;花器不育,難于座果。 防治適期:新芽萌發期開始噴藥預防,該病主要是蚜蟲為害傳毒所致,采用治蟲防病措施。 防治藥劑:在防治蚜蟲時加入2%香菇多糖500倍液或6%低聚糖素500倍液噴霧防治,能較好的預防病毒病,交替進行噴施,每次間隔7-10天,連噴2-3次。 2.2 主要蟲害 2.2.1 黃守瓜 黃守瓜屬鞘翅目葉甲科,成蟲主要在咬食葉片、嫩莖,苗期危害造成死苗,幼蟲在土中咬食根莖,也會蛀食貼地生長的瓜果。藥劑選用25%氯氟.噻蟲胺1500倍液,48%樂斯本1000倍,或52.5%農地樂800~1000倍,或2.5%敵殺死3000倍進行防治,除噴葉莖外,幼蟲期可灌主根。 2.2.2 瓜絹螟 瓜絹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是幼蟲在葉背面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形成網斑。3令后開始吐絲卷葉危害。受驚后吐絲下垂,轉移他處危害,老熟幼蟲在卷葉內或土中作繭化蛹。防治時間要求在2齡幼蟲高峰期(未卷葉前),用20%氯蟲苯甲酰胺3000倍液噴霧,或10%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5.7%甲氨基苯甲酸鹽1500倍液噴霧防治。 2.2.3 栝樓透翅蛾 栝樓透翅蛾幼蟲常在吊瓜莖表面蛀食,以幼蟲鉆蛀莖蔓為害,為害部位在地表以上0~1.5米之間的莖蔓,初孵幼蟲鉆蛀莖蔓處出現無色透明粘膠狀分泌物,幼蟲蛀莖蔓后蛀食髓部軟組織,并排出糞便。隨齡期的增加,受害部位逐漸膨大如瘤,嚴重時莖蔓表皮開裂,莖蔓、葉片、瓜果萎蔫干枯死亡。受害輕時呈萎蔫狀干縮;受害重的,翌年地表以下0~40厘米之間栝根腐爛,栝苗出土期推遲,發育緩慢,栝蔓細弱,導致結栝少,產量低。防治方法:其1―2齡期幼蟲可用生物農藥苦參堿500倍液,或40%新農寶1000倍液噴灑莖蔓噴霧防治;尤其噴離地面40厘米高的莖蔓,可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幼蟲蛀人莖內后,可將莖部剖開一條裂縫,并將棉球涂上配比好的農藥藥液塞入莖內防除幼蟲。 |
![]() |
![]() |
相關閱讀 |
落葵蛇眼病有哪些為害癥狀?農戶們該如何應對? |
地黃病毒病的發病癥狀、發病時間及防治方法 |
核桃可斷根育苗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