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保趨緊、行業競爭加劇,農藥企業如何突圍? |
來源:南方農村報 2018-9-13 10:08:00 |
環保趨緊,農藥包裝廢棄物如何處理? 行業競爭加劇,農藥企業如何突圍? 國內外競爭激烈,廣東農藥企業何去何從? “十九大提出綠色發展理念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批示,要求廣東必須做出這樣的規劃。”9月12日,在《廣東農藥行業五年發展規劃》調研啟動儀式上,廣東省農業廳植保植檢處處長陳喜勞指出,國內2000多家農藥企業,雖然生產的1/3的產品出口到國外,但是行業依舊飽和,企業競爭加劇,而且產業結構不合理、環保污染較大,綜合效益低,存在惡性競爭。從使用者來說,農藥本身并沒有問題,但農殘超標、藥害等問題主要還是歸結于用藥水平較低。“針對這些問題,農藥管理部門要具有超前的規劃。” 據了解,針對這一規劃,廣東省將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農藥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聚焦行業發展,加強環保建設,提高產業質量。南方農村報副總編輯麥倩明表示,制定廣東農藥行業五年發展規劃,它是未來五年行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也是政府管理的大政方針,行業企業所關心的扶持政策、資金投放力度及落腳點也將包含其中。現在由企業代表、行業人士、媒體共同參與五年規劃的制定,通過充分討論、廣泛調研,讓各方發表意見,體現了行業共治、共管、共贏的理念,這是廣東農藥行業發展里程碑式的事件。 南方農村報作為此次規劃調研的主體實施單位,南方農村報首席記者董玉介紹,9月份-12月份,南方農村報將派出專業調研團隊,走訪廣東省內農藥生產企業、經銷商、零售商、種植戶和科研機構等,進行深度調研,最終在明年初行成規劃初稿。 廣東原藥企業少,制劑企業多 1000多種制劑產品,要打造過億單品 “供給側改革是大勢所趨,不只是農藥,各行業都是如此。”廣東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泊理介紹,對農藥生企業來說,行業發展趨勢是向國外看齊、數量不斷減少,向集約化、專業化發展。 據統計,2016年我國農藥使用總量322萬噸,2017年下降到294萬噸,2018年1-5月份同比下降了51%。農藥減量已初步實現,而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立、特色作物的快速發展,都有政策的大力支持。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迎來了歷史發展機遇,這對農業安全用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廣東省原藥企業比較少,制劑企業比較多。”在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辦項目總監陳樹茂看來,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一方面,原藥企業多則會面臨很多環保相關問題; 另一方面,廣東省在制劑方面,主要是做成品應用和銷售工作,制劑產品品種豐富,有1000多個品種,可以兼顧很多病蟲害的防治。“但廣東農藥行業內還沒有出現過億的單品,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未來創新將成為行業主體,沒有創新的企業同樣很難長遠。”王泊理介紹,其實創新并沒有當年那么難,現代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都為產品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做化合物的創新。 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智敏同樣指出,行業發展創新很重要,但創新投入很大,需要一定的資金扶持。另外,針對農藥行業發展的配套設備,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政府也應有相關的規劃。“廢棄物不僅僅是能否回收的問題,而是回收后如何處理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廣東農藥包裝廢棄物以危化品為主,多為焚燒、填埋處理,但廣東具有危化品處理資質的企業機構僅有兩家,處理能力有限。 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將是政府接下來規定的重點。據悉,廣東省正在計劃增加四個危化品處理點,屆時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提高經營門檻,減少流通亂象 廣東20億元毛利空間,流通占4億元 農藥經營工作是連接生產企業和農藥使用者的中間橋梁,是農藥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當前廣東農藥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農化部總經理崔永濤表示,當前廣東農藥制劑產品多而散,農藥零售店仍以夫妻店為主體,服務水平偏低、科學用藥技術推廣不到位且電子臺賬的實施情況也不樂觀。很多農資店為了拿農藥經營許可,配套了硬件,而真正將電子臺賬應用起來的農資店還非常少。 廣東益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瑞明認為,相比于其他省份,廣東農藥企業的集約化程度并不高,農藥零售店較分散。“這種現象會導致物流成本增加。 新《農藥管理條例》出臺明確了農藥經營者的義務和責任,廣東省農業廳植保植檢處處長陳喜勞認為,這是一個契機,將原來不專業的、素質不強的、投機取巧的經營人員淘汰,提高了農藥流通領域的準入門檻。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獲悉,目前廣東農藥經營者約18400家,通過農藥經營許可證的辦理已限制了1000多家,目前辦證已經過半,預計最終實現辦證14000多家,月底進行執法檢查,并印發通知督促各地加強經營許可證的辦理和檢查工作。 佛山惠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周祖榮表示,行業規劃可以營造一個健康的經營環境,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質量提高了,農民增收了,他們才會選擇價格高、但效果好的農藥產品,整個行業的亂象得以緩解甚至遏制。” 不少與會嘉賓表示,基于行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行業內要思考幾個問題,一是在執法上加強監管,加速電子臺賬的實際應用;二是借鑒海南、上海等地的管理經驗,思考廣東流通企業的數量設在多少合適;三是為基層農藥推廣人才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大部分廣東藥企適合發展“小而美” 提升平臺門檻,徹查違規平臺 廣東中迅農藥研發中心總監劉鵬認為,廣東農藥企業要么做“大而全”,要么做“小而美”。就廣東農藥行業的現狀來看,大部分企業更適合走“小而美”發展路線。事實上,國外很多百年口碑農藥企業,走的也都是“小而美”發展路線,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做精一款產品,重點關注產品的應用效果,達到很好的行業口碑傳播效果。“‘小而美’企業抱團發展將是未來廣東農藥行業的一個大趨勢。”劉鵬建議,廣東企業形成一個聯盟,實現省內資源的共享和產業鏈合作,包括委托加工等。 廣東輝隆中聯副總經理田如意則認為,當前廣東農藥行業的散、亂、難現象,與大量大學生創業型的小企業進入農藥流通行業有很大關系。比如,做了幾年農資推廣的大學生,結識了一些廠家,就以幾十萬元的起步資金進入行業成立平臺公司,所推廣的產品、技術參差不齊,用藥服務跟不上,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田如意建議,相關部門持續提升平臺的門檻,該查的都徹查,維護農藥經營市場的秩序。對于有些掌握在創業大學生、小企業手上的行業專利和創新想法,大企業可以通過購買專利和創意、收購小企業或引進創新型人才就業等方式來實現資源共享。 加強技能培訓 確保使用效果 啟動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加強人才的技能培訓十分重要。目前農藥市場的無序發展與終端市場密不可分。 “很多農民只想買便宜的農藥產品,不在乎成分是否超標,以及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壓力,他們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且現在農產品價格提不上去,也導致農民的農資投入力度下降。”周祖榮坦言,在推銷產品的時候,并不是效果好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他們更加關注的是產品的價格。 陳瑞明則表示,基層的推廣人員有一些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缺乏專業素養,農民咨詢問題的時候就不能給出正確的方案,輕則無效,重則影響農戶一年的收入。” “根據《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者要對農藥廢棄物進行回收與處置;然而終端銷售人員和使用者對此沒有概念。”廣州宇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表示,政府應該在這個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使用者和零售商的回收意識。 “我們的基層人員,應該把自己定位為技術性人才,而不是單純的業務員。”陳瑞明說。 9月12日,由南方農村報舉辦的《廣東農藥行業五年發展規劃》調研啟動儀式,在素有“新聞殿堂”之稱的廣州289大院成功舉辦,南方農村報作為此次調研的主體實施單位,將針對廣東農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機遇與挑戰開展全方位的調研。9月份-12月份,南方農村報將派出專業調研團隊,走訪廣東省內農藥生產企業、經銷商、零售商、種植戶和科研機構等,進行深度調研,最終在明年初形成規劃初稿。 “在廣東省農業廳的領導下,讓我們齊心協力做好這項工作,共同促進行業的綠色發展。”麥倩明說。 大咖有話說 廣東天禾農化部總經理崔永濤:未來農藥行業規劃需生產、流通、使用三方協調,打造標桿企業,加強管理力度。 廣東益才總經理陳瑞明:建立農資物流產業園,節省物流成本,增強產業集聚效應。 廣州宇農總經理楊文:對廢棄物回收劃分責任主體比較好。 廣東真格總經理王泊理:創新將成為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的主旋律。 廣東中迅農藥研發中心總監劉鵬:原藥企業要走出去,去國外登記,國外市場很大,不能緊盯國內市場; 制劑企業要做產業鏈延伸,就需將原料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辦項目總監陳樹茂:農業生產者生產出綠色、高品質的農產品,通過出口銷售或占領高端消費市場而賣出更高的價格,并愿意在生產中選用更高價的農藥產品,農業生產商也可以生產出更多綠色、安全、高效的農藥產品。這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 |
![]() |
相關閱讀 |
有機磷類需求在殺蟲劑中占有加大比例市場 |
什么是農藥三證 |
極端低溫天氣,小麥出現這種情況是怎么回事?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