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甜瓜猝倒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10-11 17:31:00 |
甜瓜猝倒病是甜瓜苗期的常見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南方發生重,北方發病較輕。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甜瓜猝倒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癥狀 幼苗大多從莖基部染病,也有從莖中部染病,初為水漬狀,后迅速擴展,病部縊縮變細如線狀,不變色或呈黃褐色,在子葉仍為綠色、未萎蔫前,幼苗及從莖基部或中部倒伏貼于床面,苗床濕度大時,病株殘體及周圍床土上可生一層絮狀白霉。條件適宜,迅速向四周擴展蔓延。 此病自播種后即可發生,早期染病種子發芽即壞死腐爛,不能出土。 出苗后露出土表的幼莖基部染病成水漬狀,迅速軟化腐爛并縊縮,隨后幼苗倒伏。有時瓜苗出土胚軸和子葉已腐爛變褐枯死。 潮濕時病部產生少許絮狀菌絲,病害嚴重時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 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于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播種后,卵孢子或菌絲體上的孢子囊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浸染幼苗,引起猝倒。病菌借灌溉水傳播,帶菌的肥料、農具也能傳播。 病害的發生與溫度、濕度、光照和管理有密切關系。土壤溫度低,濕度大,利于病菌的生長和繁殖,不利于瓜苗的生長。一般夜間涼爽,陰雨天多,光照不足,田間濕度大時,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土壤溫度在10-15攝氏度時,病菌繁殖最快,30攝氏度以上則受到抑制。土壤溫度在10攝氏度時,不利于瓜苗的生長,而有利于病菌的生長,使瓜苗易感病。 因此,冬季和早春育苗及早春直播時,因土壤溫度低,陰雨天多,相對濕度大和管理不良等,常引起病害大發生。 光照足,幼苗光合作用旺盛,生長健壯,抗病力強;反之,幼苗易發病。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通風不良,則易誘發病害流行。甜瓜猝倒病多在幼苗長出1~2片真葉前發生,3片真葉后發病較少。 防治方法 1)選好苗床 要選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田塊作苗床。床土應選用無病新土,若非新土則采用三年以上非瓜類輪作。 2)加強栽培管理 播后、苗前要增溫促出苗,出苗后,逐步降溫,防止徒長。特別要結合天氣變化情況,經常通風換氣,降低床內的空氣濕度,不給病害發生創造適宜條件。尤其在連續陰雨天氣,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更要抓緊機會通風降濕。苗期澆水不宜過度,避免幼苗徒長。要蓋好棚膜,防止幼苗低溫受寒。 3)種子處理 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浸種15-20分鐘進行殺菌消毒。 4)苗床消毒 預防甜瓜猝倒病需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五代合劑(用五氯硝基苯、代森鋅等量混合)8~10克,拌入10~15千克干細土配成藥土,混入營養土中。在出苗前要保持苗床上層濕潤,以免發生藥害。也可在床土中加入重茬調理劑,每667平方米用量為2~3千克,或30%地菌光,每667平方米1.0~1.5千克。 5)噴藥保護 發現少量病苗時,應撥除病株,撒施少量干土或草木灰去濕,適當通風降濕,及時分苗,用細竹簽松床土降低濕度,局部施藥防止病害擴展。防治藥劑發病初期可用15%惡霉靈水劑1000倍噴施。 |
![]() |
![]() |
相關閱讀 |
大豆豆灰蝶有哪些為害癥狀?該怎么防治? |
木薯間套種的幾種方式 |
豆角炭疽病的受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