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面積減少,化肥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加慘淡 |
來源:農資經銷商 2018-11-3 10:13:00 |
寒露剛過,在筆者所在的山東地區,借著10月8日一場透犁雨,正是播種冬小麥的最佳時機。受傳統影響,農民主要是在春花生收獲后接茬播種冬小麥,這樣種的小麥出苗后苗壯、苗齊,長勢較好,農民稱之為“甜茬”。而農民在夏玉米收獲以后接茬播種冬小麥,這樣種出的小麥苗期生長的不如接花生茬種植的小麥好,所以農民稱之為“乏茬”。 但從筆者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并不高,大片的耕地被閑置,特別是種植夏玉米剛剛收獲玉米后的玉米地,玉米秸稈站在地里,農民根本就沒有接茬播種的想法。 筆者和幾位農民閑聊起來:種小麥吧,折本,不種吧,閑著地,長一地草,要種就是為了輪作倒倒茬口。一位農民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家種植小麥0.96畝,買了一袋170元的復合肥,買了60元錢的麥種,但因為去年干旱小麥長勢太差,沒長起個兒,用鐮刀根本無法收獲,只得花費120元雇傭聯合收割機,這樣共投資350元,結果只收獲了2袋小麥大約200斤,折合錢220多元,功夫不算,耕地、播種費用不算,凈虧損130元。 你說,誰還愿意種小麥呢? 近日,筆者從我們山東省五蓮縣的各地經銷商處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今秋復合肥銷量是近年來最慘淡的一年,銷量萎縮,利潤看薄,與去年同期的慘淡局面相比,今年更加慘淡。 按照慣例,每年在夏季追肥一結束,各廠家就會召開各式各樣的經銷商促銷會議,鼓勵經銷商拿貨,但似乎對這種習以為常的促銷方式,經銷商早有些反感,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經銷商的實際銷售量實在太少。盡管很多廠家紛紛提高報價,發出了化肥確確實實要提價的信息,各級經銷商為應對實際的銷售,都是保守謹慎拿貨,根本就沒有囤積發財的意愿。 進入9月份以后,據筆者了解到的信息,山東各地的化肥企業報價全部做出或多或少的上調,一些大型復合肥企業較今年春天最高上調200元以上/噸。但下游市場并沒有跟進,有價無市,各級經銷商似乎根本不關心眼下這種所謂的漲價,因為大多數經銷商手中前期的拿貨足以能夠應對秋季小麥播種所需,何況今年農民冬小麥的播種面積進一步萎縮。何況“寧缺勿多、不求多賺但求穩妥”是近兩年來經銷商采取的一貫方針,那種大把撈錢的暴利時代早已蕩然無存。因為面對微利時代的肥市,經銷商早已變得理性和智慧。即使真正銷售高潮到來隨進隨賣也不會誤事,便利的物流條件,一個電話,幾個小時就會到貨,拿貨多少最終還是取決于需求。因為需求才是剛性的,如果沒有需求一切都是虛幻的。不過,今秋化肥零售市場提價的空間不大,因為缺乏有力的市場支撐。 事實也證明今年秋天的小麥播種面積的確大大減少。 一是氣候因素對農業生產影響越來越嚴重 旱災成為威脅我國農業生產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水利設施嚴重滯后,很難與目前農業生產需求相匹配,靠天吃飯還是我國很多地區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越是水利設施差、缺少水澆條件的地方,小麥播種面積減少越嚴重。像我們五蓮縣這樣的山區缺水縣, 連續多年因春旱導致小麥減產或絕收,很多農民都傷透了心,干脆放棄小麥播種。種地折本和打工收入的懸殊已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放棄種地。 二是目前農產品低迷的市場價格 這打擊農民種地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像玉米價格連續兩年在1.60元左右/公斤。這樣農民的投資意愿下降。 三是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 農民收入不樂觀,這樣過去賣的比較好的一些高價位產品會受到影響。 四是假冒偽劣產品的銷量有所抬頭 越是市場不景氣,生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越是有人敢冒風險,失去的道德底線,將一些差價較大、質量較差的低價產品推向市場,農民越是對種地失去信心,越不注重化肥產品質量,覺得只要是肥就行,管他效果怎樣,特別是近年來高氮復合肥的大量使用,更具有隱蔽性,農民從莊稼苗期根本看不出化肥的孬好,只要苗青好就認為化肥沒問題,再加上很多人抱著混混的思想,這也就越給那些劣質產品提供的市場和空間。據筆者了解:很多經銷商干脆將很多夏追市場剩下的高氮肥庫存推向了市場,以低廉的價格迎合了部分農民的需求。其實,這類高氮復合肥帶來的后果也越來越明顯,像每年小麥倒伏、貪青晚熟、品種下降現象日益突出,卻沒有引起農民的足夠重視。經銷商這種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必定會影響到將來的經營,給自己帶來不利后果。 從復合肥的實際銷售價格來看,盡管上游價格虛高,但實際銷售與春天價格持平,經銷商只得犧牲自己的利潤而度日。 |
相關閱讀 |
尿素價格跌至低位,6月下旬或出現反彈 |
春耕氮肥市場供應相對充足,預計氮肥價格將保持高位 |
復合肥:7.17日安徽華聯價格行情分析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