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2018—2019年度安徽省小麥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必須加強防控措施
來源:農藥快訊    2018-11-8 10:31:00
    

    從安徽省植保總站了解到,安徽省植保專家根據近年安徽省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和種植品種等因素,結合農作物病蟲發生演替規律,綜合分析預測,2018—2019年度安徽省小麥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其中赤霉病有偏重以上流行的可能,土傳病害(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明顯上升,小麥蚜蟲偏重以上發生。專家預計,全省小麥主要病蟲發生總面積約為9,000萬畝次。

2018—2019年度安徽省小麥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必須加強防控措施

    選用抗(耐)病品種

    專家建議,安徽省小麥主產區應大力推廣應用對赤霉病抗(耐)性較強的品種,其中沿淮淮北壓縮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淮河以南壓縮中感以上品種種植面積,全面提升品種對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風險。同時,兼顧選擇對小麥白粉病、銹病、紋枯病的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大力推行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技術,農戶可選用懸浮種衣劑苯醚·咯·噻蟲、烯肟·苯·噻蟲、噻蟲·嘧菌·咪鮮胺,或苯醚甲環唑、或咯菌腈、申嗪霉素等,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少病菌侵染。地下害蟲常發地區推行殺蟲劑拌種防治技術。可選用噻蟲嗪、吡蟲啉或辛硫磷進行拌種。拌種時注意把握藥劑用量,防止產生藥害。地下害蟲嚴重發生地區,可選用辛硫磷顆粒劑于耕地前撒施。

    健身栽培適時防治

    植保專家建議農戶,應適期適墑適量適法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力爭苗全苗勻苗壯;合理運籌肥水,科學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小麥抗逆性。重點抓好小麥播種期、返青后期至拔節初期和抽穗揚花期3次病蟲害總體防治。小麥播種期作好種子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等;小麥返青后期至拔節初期以紋枯病為主治對象,兼治麥蜘蛛、苗蚜等其它病蟲;小麥齊穗見花期,以赤霉病為主實施總體防治,其中淮北麥區以赤霉病、穗蚜為主實施總體防治,因地制宜兼治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穎枯病、吸漿蟲、灰飛虱、粘蟲等。

    主要病蟲防治到位

    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上,農戶可在小麥齊穗見花期,選擇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持效性較好且對銹病、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復配藥劑,如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銅·氟環唑、戊唑·咪鮮胺、戊唑·噻霉酮、唑醚·戊唑醇、唑醚·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戊唑·百菌清、戊唑·福美雙、丙環·福美雙、甲硫·戊唑醇、咪鮮·甲硫靈、井岡·蠟芽菌等,或選擇氰烯菌酯單劑與戊唑醇等混用,兌水噴霧預防。優先選用適用于統防統治作業的懸浮劑或懸乳劑等液態環保型藥劑劑型。若花期多雨或多霧露,應于第1次用藥后5天左右,再噴施防治1次,根據氣候變化等視情開展第3次防治。首次防治應足量用藥。

    對于小麥紋枯病,農戶可在小麥返青后期至拔節初期施藥防治,防治指標為病株率10%。選用井岡·蠟芽菌、苯甲·丙環唑、烯唑醇、井岡霉素A、丙環唑等藥劑。選擇上午有露水時施藥,適當增加用水量,使藥液能流到麥株基部。重病區首次施藥后10天左右再防1次。遇澇時及時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結合預防小麥赤霉病,開展對小麥銹病、白粉病的兼治。對早期出現的發病中心,要立即圍殲防治,控制其蔓延。可選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環唑、腈菌唑、醚菌酯、氟環唑等藥劑噴霧防治。重病田塊在前次噴藥7~10天后再防1次。

    在小麥蚜蟲的防治上,農戶要注意保護利用天敵,重點保護好七星瓢蟲、龜紋瓢蟲、蚜繭蜂、草蛉等優勢種天敵。當天敵單位數與蚜蟲數量比例大于1∶300時,可有效控制麥蚜為害,不必施藥防治麥蚜。當田間麥蚜發生量超過防治指標(苗期300頭/百株,穗期500頭/百穗)、天敵數量在利用指標以下時,可選用吡蚜酮、啶蟲脒、氟啶蟲胺腈、噻蟲嗪等藥劑兌水噴霧防治,兼治麥田灰飛虱。后期穗蚜發生量大時,可選用高氯氟·噻蟲、聯苯·噻蟲胺、聯苯·噻蟲嗪等藥劑進行防治。

    在小麥紅蜘蛛的防治上,可選用聯苯菊酯、阿維菌素等藥劑。鑒于防治小麥紅蜘蛛登記藥劑品種少,生產上也可適當選用其它作物登記的殺螨劑。對于小麥吸漿蟲的防治,農戶可在成蟲盛期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維·吡蟲啉、氯氟·吡蟲啉、倍硫磷等加水噴霧防治。

相關閱讀
生姜用藥不規范現象一直存在,該如何解決?
中國農藥產業規模躍居世界前列,國際市場開拓鏗鏘有力
2017年國家禁用與限用農藥知多少?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