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果斑病的為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11-8 16:39:00 |
甜瓜果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性病害,嚴重影響了甜瓜的品質和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甜瓜果斑病的為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預防該病。 為害癥狀: 該病侵染葉脈,并沿葉脈擴展。葉片上病斑呈圓形至多角形,邊緣初呈V字形水漬狀,后中間變薄,病斑干枯。病斑背面溢有白色菌膿,干后呈一薄層,且發亮。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成大斑,顏色變深,多呈褐色至黑褐色。果實染病,先在果實朝上的表皮上出現數個深綠色至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漸變褐,稍凹陷,后迅速擴展成大型不規則的橄欖色水浸狀斑塊,病斑邊緣不規則,并不斷擴展,7-10天內便布滿除接觸地面部分的整個果面。早期形成的病斑老化后表皮變褐或龜裂,進入發病中期后,病菌可單獨或隨同腐生菌向果肉擴展,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膿,果實很快腐爛。種子帶菌的瓜苗在發病后1-3周即死亡。 傳播途徑: 病原細菌在種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的自生瓜苗、野生南瓜等也是該病的初侵染源和宿主。病菌主要從傷口和氣孔侵染。該病的遠距離傳播主要靠帶菌種子,種子表面和種胚均可帶菌。帶菌種子萌發后,病菌就從子葉侵入,引起幼苗發病。病斑上溢出的菌膿借風雨、昆蟲及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形成多次再侵染。內蒙古西部5月上旬播種甜瓜和哈密瓜,6月上旬發病,7月份進入發病盛期,病原細菌在瓜上分解糖份以后進入瓜體內部,侵染瓜肉,成熟時腐爛。干旱年份發病輕,高溫多雨年份和平作地塊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哈密瓜皇后系列、86系列發病重。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1)選擇無病留種田選擇無果斑病發生的地區作為制種基地,并采取嚴格隔離措施,以防止病原菌感染種子。 (2)苗床消毒育苗應選擇通風干燥的場地,播種前可進行土壤消毒。此外,在不同田塊勞作時,要做好操作人員和工具的消毒工作。 (3)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種植過密、植株徒長,合理整枝,減少傷口;平整地勢,改善田間灌溉系統,合理灌溉并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徹底清除田間雜草,及時清除病株及疑似病株并銷毀深埋。盡量選擇植株上露水已干及天氣干燥時進行田間農事操作,減少病原菌的人為傳播。應與非葫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藥劑防治 目前,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防治藥劑以抗生素類和銅制劑為主。 (1)生物農藥中生菌素可以有效抑制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和蔓延。發病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每隔3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或用有效濃度為200 毫克/升新植霉素,每隔5~7天噴施1次,連續施藥2~3次在預防和早期治療方面也具有較好效果。 (2)化學農藥發病初期葉片噴施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和傳播,但開花期不能使用,否則影響坐果率,同時藥劑濃度過高容易造成藥害。作為預防可以每兩周噴施1次,使用濃度為正常用量的一半或正常用量。此外,還可選用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0%異氰尿酸鈉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整株噴霧防治效果也較明顯。田間施藥時銅制劑與其他藥劑盡量輪換使用,既可提高藥劑使用效果,又可降低抗藥性。 |
相關閱讀 |
哈密瓜的高產栽培法 |
為何拖拉機行駛無力 |
綠豆綠育蝽該怎么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