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11-23 17:48:00 |
大豆枯萎病是一種大豆生長期間出現的病害,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等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1、危害癥狀 大豆枯萎病是系統性侵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變黃至黃褐色萎蔫,剖開病根及莖部維管束變為褐色,后期在病株莖的基部溢出桔紅色膠狀物,即病原菌菌絲和分生孢子。 2、發病原因 2.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地下害蟲、線蟲多易發病。 2.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2.3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易發病;連陰雨過后猛然驟晴發病迅速,可引起大面積萎蔫死亡。 3、形態特征 有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平直或略彎,具隔膜3~6個,多3-4個,頂胞稍尖,有腳胞或無;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具1個分隔或無,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大小5-12.5×1.5-3.5(μm)。厚垣孢子分圓形和橢圓形兩種,前者直徑8-12μm,橢圓形的大小7-10×5-7.5(μm),厚垣孢子單個頂生或串生在菌絲中間。 4、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種子也能帶菌),能在土中營長時間的腐生生活。病菌借助灌溉水、農具、施肥等而傳播,從傷口或根冠部侵入,在維管束組織的導管中繁殖,并向上擴展。病菌發育適溫為27-30℃,最適pH值5.5-7.7。發病適溫為20℃以上,最適宜溫度為24-28℃。在適溫范圍內、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病害發展迅速。 5、防治技術 5.1種子滅菌:用40%福爾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后沖凈晾干播種。 5.2拌種劑: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5.3及時噴施除蟲滅菌藥,殺滅蚜蟲、灰飛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蟲,斷絕害蟲傳毒、傳菌途徑。 |
相關閱讀 |
黑木耳的栽培特性介紹 |
石榴為何會產生麻皮 |
花生莖腐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