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芝麻低產的原因及其相應的提高產量的措施
來源:網絡    2018-11-27 15:48: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市場對芝麻需求量逐年擴大,對商品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由于芝麻種植的品種多、亂、雜,生產管理粗放,常常造成芝麻產量低而不穩,商品質量差,嚴重影響其商品價格,降低了農民的收入。因此,推廣芝麻優質高產栽培綜合管理技術,是提高芝麻產量和商品品質的必由之路。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芝麻低產的原因及其相應的提高產量的措施,供大家參考。

芝麻低產的原因及其相應的提高產量的措施

    1、低產原因

    1.1 播期偏晚

    鄂北崗地夏芝麻前茬作物為小麥和油菜,受騰茬遲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播種期在6月上中旬。晚播不僅縮短了夏芝麻的有效生育時期,而且相應延遲了夏芝麻的生育期,使各個生育期都處于不利的氣候條件下,直接導致芝麻株高下降、結蒴部位增高、蒴稀且小、黃梢尖長、籽粒秕、產量低。

    1.2 施肥不當

    受傳統種植模式的影響,大部分農民將芝麻種植于邊邊角角的閑散地塊,土地瘠薄,缺磷少鉀,農民一般不愿意增加生產投資,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有時施一些肥料,也因氮磷鉀配比不合理或施肥方法不科學,而不能發揮其增產作用,甚至導致不良效果。

    1.3 澇旱災害影響

    多數年份,芝麻生長季節降雨集中,地勢低洼、排水不暢,造成芝麻受漬而生長不良,嚴重減產甚至大面積絕收。有的年份又因持續干旱,影響播種質量,造成生長停滯、落花落蒴、提前封頂終花而大幅度減產。

    1.4 病蟲草害嚴重

    芝麻主產區因種植面積大,輪作倒茬不合理,土壤中病原菌長年積累,莖點枯病、枯萎病發生嚴重;種植密度大,雨澇災害頻繁,更加速了病害的傳播速度;疏于管理,雜草爭光奪肥,也影響了芝麻高產。

    1.5 品種混雜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新品種推廣應用速度緩慢,使用的品種多、亂、雜,造成生產上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種性低劣,不能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作用,也降低了芝麻的商品品質。

    1.6 管理粗放

    許多地方仍保留著芝麻撒播習慣,種植密度過大或偏稀,使得群體優勢無法正常發揮。管理缺失,間苗、定苗晚,草荒嚴重,打芝麻葉等,也是造成芝麻減產的原因。

芝麻低產的原因及其相應的提高產量的措施

    2、提高產量的栽培技術

    2.1 選用優質高產高抗品種

    漬害是影響芝麻高產的主要因子之一,特別是鄂北崗地夏季雨水多,漬害頻繁,往往造成芝麻嚴重減產。因此,選用芝麻品種不僅要優質高產,更要有較強的耐漬性和抗病能力,以保證在正常年份和非正常年份均能高產豐收。對于春播、地膜覆蓋、水肥充足的地塊,應選擇豐產潛力大的中晚熟品種,如鄂芝1號、鄂芝5號;麥茬夏播或丘陵瘠薄地的栽培條件下,應選用早熟品種,如鄂芝2號、鄂芝4號等品種為宜。

    2.2 精心選茬選地,精細整地

    應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土質松軟、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透水性強的旱地或坡地種植。芝麻極忌重迎茬,選地時一定要注意上兩季作物,最好是輪作倒茬,其基本模式為:芝麻-小麥-大豆(紅薯、玉米、棉花等)-小麥-大豆(紅薯、玉米、棉花等)-小麥-芝麻-……-芝麻。整地要精細,適當深耕,有利于土壤養分轉化,減輕病害,一般以16~20cm為佳,高旱地可按畦寬3m、長30m,畦高15cm左右的規格整地。若在水田種植,應畦寬2m、長30m,畦高18cm,溝寬15cm。

    2.3 適時適度早播

    芝麻是喜溫作物,適時早播能充分利用前期有利的溫光條件,達到苗全、苗壯、早發、高產、穩產。據大田調查,5月26日、6月4日、6月16日3期播種的芝麻,在密度相同的情況下,產量分別為1 102.5kg/hm2、982.5kg/hm2、802.5kg/hm2。調查結果表明,播種越早,產量越高。因此,高產田可根據勞畜力、季節、墑情,采取前茬作物收1塊、犁1塊、種1塊,在6月上旬前全部播完。高產栽培以條播、穴播為主。條播行距40cm左右,穴播行距35cm左右,株距按品種所需密度而定。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切忌深播。播種量以4.5~7.5kg/hm2為宜。一般保苗單桿型為12~18萬株/hm2,分枝型為9~12萬株/hm2。

    2.4 施足底肥,肥足素全

    根據芝麻需肥較多、生育期較短的特點,應重施底肥,用量應占總施肥量的70%左右。一般施農家肥22.5~30.0t/hm2、磷肥225~300kg/hm2、草木灰750kg/hm2或鉀肥75kg/hm2,播種后施人畜糞水22.5t/hm2左右。芝麻是淺根系作物,大約90%的根量分布在9.9~16.5cm土層內。因此,底肥應淺施。初花期至盛花期是芝麻的需肥高峰期,應追施速效氮肥,增產效果顯著。地力薄、長勢弱的,要適當早追肥,一般施尿素225kg/hm2左右。有條件的地塊,可以在苗、蕾、花期噴3次0.4%的磷酸二氫鉀液和0.2%的硫酸鋅液、0.2%的硼砂溶液,效果更佳,增產幅度達20%~30%。

    2.5 加強田間管理,保苗促壯

    芝麻苗前最怕土壤板結,播種后如遇大雨,天晴后必須及時破除板結。一般在1對真葉時打開疙瘩苗,2對真葉間開苗,3~4對真葉時定苗,苗數要保證在18萬株/hm2以上。在間、定苗的同時,進行1~2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要淺,避免傷苗、傷根,初花期前最后一次中耕可結合培土,以利排水防漬防倒伏,掌握雨前不中耕的原則。初花至盛花期耗水多,但又最不耐漬,應做好防旱防澇。高產栽培應適時打頂,可調節養分分配,有利于上部蒴果發育,增加產量。一般在開花末期,莖頂出現“黃梢尖”時進行,只打頂尖,不打成長葉片。

    2.6 病蟲草害防治

    選擇抗逆性強的品種,播種前進行拌種或種子包衣,預防莖點枯病、枯萎病、地老虎、蚜蟲等病蟲害,也可在發病初期結合根外追肥進行藥劑防治,一般在芝麻蕾花期(7月中旬)和盛花期(8月上旬)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kg/hm2對水750kg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適時使用化學除草劑,可省工、節本、保苗。

    2.7 適當晚收,科學脫粒

    收獲過早是影響芝麻產量的一個重要的人為因素,應予以高度重視。據試驗,盡管葉片脫落乃至收獲,籽實的灌漿仍在進行,適當晚收能夠增粒重,晚收1d,增收芝麻1.5kg左右。收獲期應延遲至植株下部果節蒴果微裂為宜,可結合田間排雜先收死株,然后收大田。收后小捆架曬,以促進后熟,并可提高商品質量。脫粒過程中,為克服脫粒不凈,應結合“反彈脫粒”,達到豐產豐收。為減少雜質、提高芝麻商品品位,脫粒過程應盡量在水泥曬場或地面鋪設物上進行。脫后用風揚和其他方法清選,剔去秕籽雜質,然后曬干,力爭達到1級商品標準。此外,倉貯條件要好,防止貯存過程中的返潮霉變和避免鼠屎鳥糞等惡性雜質混入。

相關閱讀
北方旱區節水灌溉技術
楊梅修剪適時修剪方法介紹
大棚溫室西葫蘆栽培技術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