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薯肖葉甲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12-24 14:36:00 |
肖葉甲在紅薯生長過程中常常出現,嚴重影響了紅薯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紅薯肖葉甲的為害特點、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為害特點: 成蟲為害紅薯、蕹菜幼苗頂端嫩葉、嫩莖,致幼苗頂端折斷,幼苗枯死。幼蟲為害土中薯塊,把薯表吃成彎曲傷痕,影響其生長發育。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6mm,寬3—4mm,體短寬,體色變化大,有青銅色、藍色、綠色、藍紫、藍黑、紫銅色等。不同地區色澤有異,同一地區也有不同顏色。肩腫后方具1閃藍光三角斑。觸角基部6節藍色或黃褐色,端部5節黑色,頭部生有粗密的點刻,刻點間具縱皺紋,上唇黑色至暗紅色;前胸背板寬為長的2倍,前角尖銳,側緣圓弧形,盤區隆起,密布粗點刻;小盾片近方形,鞘翅隆凸,肩胛高隆,光亮,翅面刻點混亂較粗密。紅薯葉甲麗鞘亞種肩腫后方有一閃藍色光澤的三角斑,此為區別指名亞種的重要標志。卵長圓形,長約1mm,初產時淺黃色,后微呈黃綠色。幼蟲黃白色,體長9-10mm,頭部淺黃褐色,體粗短呈圓筒狀,有的彎曲,全體密布細毛。裸蛹長5—7mm,初化蛹時白色,后變黃白色,短橢圓形。 生活習性: 江西、福建、浙江、四川年生1代,以幼蟲在土下15—25cm處越冬,四川、福建有的在紅薯內越冬,浙江尚見當年羽化成蟲在石縫及枯枝落葉里越冬。浙江 幼蟲在翌年5月下旬始蛹,6月中旬進入盛期,6月下旬成蟲盛發,大量為害。7月上中旬交尾產卵,成蟲羽化后先在土室里生活幾天,后出土為害,尤以雨后2—3天出土最多,10時和16-18時為害最烈,中午隱蔽在土縫或枝葉下。每雌平均產卵118粒,多的600粒。成蟲飛翔力差有假死性,耐饑力強,成蟲壽命雌34天,雄53.5天,產卵前期10天,產卵期21天,卵期9天。初孵幼蟲孵化后潛入土中啃食薯塊的表皮,相對濕度低于50%,幼蟲停止活動,土溫低于 20℃,幼蟲鉆入土層深處造室越冬,幼蟲期約lo個月,蛹期15天左右。 防治方法: (1)震落捕殺成蟲。利用該蟲假死性,于早、晚在葉上棲息不大活動時,震落塑料袋內,集中消滅。 (2)在紅薯栽秧前用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浸苗后晾干,然后栽種,可防治苗期受害。 (3)必要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氧樂氰乳油3000倍液、5%氯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20%綠·馬乳油1500倍液、0.6%苦參煙堿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
![]() |
![]() |
相關閱讀 |
土農藥的配制方法 |
棉種播前怎樣處理種子 |
絲瓜盛瓜期田間管理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