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棉鈴蟲的危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總結 |
來源:網絡 2018-12-25 14:32:00 |
棉鈴蟲又叫棉鈴實夜蛾,對絲瓜的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絲瓜棉鈴蟲的危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更好的應對該蟲害。 危害: 棉鈴蟲在幼蟲孵出后,先取食卵殼,隨后幼蟲轉移到頂部鉆蛀嫩葉,低齡幼蟲能吐絲縛住未張開的嫩葉在其中啃食葉肉,使葉片僅剩葉膜形成透明狀;3齡后蠶食葉片,可將葉片食成缺刻或孔洞,一般損失葉片15%~20%,重者損失50%以上造成嚴重減產。 發生規律: 1、棉鈴蟲在我國由北向南年發生3~7代,在遼寧、河北北部、內蒙古、新疆等地1年發生3代,華北4代,長江以南5~6代,華南地區一年發生6~8代,世代重疊。 2、棉鈴蟲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際附近的土中越冬。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越冬蛹開始羽化。 3、高溫多雨有利于棉鈴蟲的發生,干旱少雨對其發生不利。暴雨對卵的沖刷作用明顯,另外,土壤濕度過高,絕對含水量占40%,或者相對含水量達60%以上時,將顯著影響蛹的存活和成蟲的正常羽化。各地主要發生期及主要為害世代有所不同。長江流域5~6月第1代、第2代是主要為害世代。華北地區6月下旬至7月第2代是主要為害世代。東北南部7月、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2代、第3代是主要為害世代。 4、在干旱地區灌水及時或水肥條件好、長勢旺盛的農田,前作是麥類或綠肥的農田及與玉米鄰作的農田,均有利于棉鈴蟲發生。 5、棉鈴蟲的天敵種類很多,對卵或幼蟲有一定抑制作用。卵寄生天敵有擬澳洲赤跟蜂、玉米螟赤跟蜂等。寄生幼蟲的天敵有齒唇姬蜂、方室姬蜂、瘦姬蜂、螟鈴絨繭蜂、紅尾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有草蛉、螳螂、長腳黃蜂、小花蝽、蜘蛛等。 6、棉鈴蟲的成蟲多在19時至次日凌晨2時羽化,羽化后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成蟲晝伏夜出,白天躲藏在隱蔽處,黃昏開始活動,在開花植物間飛翔吸食花蜜,交尾產卵,成蟲有趨光性和趨化性,對新枯萎的楊樹枝葉等有很強的趨性。成蟲羽化后當晚即可交配,2~3天后開始產卵,每雌終身可產卵1000粒左右,最多可達3000余粒。卵散產,喜產于生長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產卵部位一般選擇嫩尖、嫩葉等幼嫩部分。卵發育歷期15℃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 7、棉鈴蟲的初孵幼蟲取食卵殼,第2天開始為害生長點和取食嫩葉。2齡后開始蛀食幼蕾。3~4齡幼蟲主要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齡進入暴食期,多為害青鈴、大蕾或花朵。幼蟲有轉株為害習性,轉移時間多在9時及傍晚17時左右。3齡要以上幼蟲有自相殘殺習性。老熟幼蟲一般在入土化蛹前數小時停止取食,從植株上滾落地面,多在落地處尋找疏松干燥的土壤鉆入。 8、棉鈴蟲的幼蟲歷期在25~30℃時,17~22天。老熟幼蟲在3~9厘米處的表土層筑土室化蛹。幼蟲發育最適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75%~90%。蛹發育歷期20℃時為28天,25℃時18天,28℃時13.6天,30℃時9.6天。 防治方法: 1、深翻冬灌,減少蟲源。通過深耕,把越冬蛹翻入土層,破壞其蛹室。結合冬灌,降低越冬蛹成活率。 2、在麥收后及時中耕滅茬,消滅部分一代蛹,降低成蟲羽化率。 3、種植玉米、高梁誘集帶。 4、在田間結合整枝及時打頂,摘除邊心及無效花蕾,并攜至田外集中處理。 5、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安裝300W高壓汞燈15只/公頃,燈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燈更好。 6、釋放赤眼蜂防治。第1次放蜂時間要掌握在成蟲始盛期開始1~2天,每1代先后共放3~5次,蜂卵比要掌握在25:1,放蜂適宜溫度為25℃,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如果溫、濕度過高或過低,要適當加大放蜂量。 7、掌握在卵孵盛期至2齡幼蟲時期噴藥防治,以卵孵盛期噴藥效果最佳。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3次。噴藥時,藥液應主要噴灑在棉株上部嫩葉、頂尖以及幼蕾上,須做到四周打透。并注意多種藥劑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緩棉鈴蟲抗藥性的產生。 |
相關閱讀 |
貯藏棉籽需注意的要點事項 |
冬季蔬菜換茬需注意什么 |
農戶為何選擇在秋季種植葡萄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