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產品價格卻是四平八穩,化肥漲給誰看? |
來源:農資市場播報 2019-1-10 9:18:00 |
1月中旬,國內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農業活動不多,二銨市場已提前進入假期模式,新單成交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企業預收訂單緩慢執行,各地市場到貨量低位維持。受訪經銷商認為,當前國內磷肥價格上漲速度過快,其它品類肥料也在同期出現大幅提升,對于種植業十分不友好。過高的投入成本和相對較低的產出價值矛盾尖銳,基層經銷商判斷此時的高價在春季市場將難以保持,囤貨積極性不高。 磷銨價格多變原因有三 2018年底一銨除了需求清淡,原料成本也較前期下降,一銨企業近期雖有限產,業內人士對一銨信心已不足,但是也不要著急悲觀,一銨還是有利好因素存在的。首先,限產及限量接單來調整換或無縫銜接帶領企業占據主動權。隨著前兩年的摸索,一銨企業已學會了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占據市場的主動權,各企業根據一銨種類需求的不同情況,適當調整開工率,或者在企業待發訂單較多時采取限量接單的方法,這樣都可能會適時地使市場上一銨現貨緊張,預計2019年企業仍會適時限產或限制接單。再次,原料高價和供應緊張或將延續。部分地區磷礦年初仍會限采一段時間,屆時供不應求的情況應會持續一段時間,價格再次上漲不無可能。 本周,堅挺的二銨市場出現了一絲松動,湖北地區64%二銨出廠參考價在2750元(噸價,下同)。而云貴部分大廠卻在上調報價,64%二銨黑龍江地區到站預售報價漲至3100-3150元。行情在春節前再現波瀾,部分業內對當下市場表示茫然。山東倍豐農資公司市場部經理申聰表示,從時間上來看,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按照慣例下游經銷商多會選擇在節前至少進行部分的儲備,而考慮節前火車停運等因素,二銨廠商僵持的時間并不會太長就會進入采購階段。而從長遠角度來看,2018年二銨實物產量應在1500萬噸左右,而出口數量至少超過750萬噸,也就是說2019年年初,國內市場整體的供應壓力相對偏小,二銨降價的可能性也比較低;可現階段二銨的成交的確已經明穩暗降,二銨行情多變,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最主要的是企業自身資金周轉壓力較大。因2018年二銨報價相對較高,下游市場的接受程度相對較差,加之近期農副產品整體價位走低,下游更是對高價位的二銨采取觀望態度,而二銨自去年5月份到年底報價都沒有下滑的跡象,國內成交進展相對緩慢,自從進入冬儲定價后,二銨的成交多為疲軟運行,而近期出口新單成交數量逐漸衰減,加上國內市場的博弈,部分二銨企業選擇適當下調報價來刺激下游市場打款拿貨,來緩解企業自身資金周轉壓力較大等問題。 其次,企業自身恐慌心理也相對較高。雖然多數業內知道從供應面來講,當下二銨行情多好于近兩年同期,但受下游抵制的影響,二銨走貨較為緩慢,國內打價格戰的可能性也會存在,如自身價位不調整恐怕其他企業調價沖擊當下自身市場,而近期成本支撐也略顯一般,所以報價就適當下滑,維護自身市場不受沖擊。 最后,大環境相對較差。近期不論是尿素,還是復合肥市場,整體銷售情況多相對較差,而尿素報價更是在節后市場連連下滑,雖部分地區對二銨認可度相對較高,但市場畢竟受限,大環境相對低迷,二銨報價難以繼續持穩。 農資價格的根本在于農產品 黑龍江富錦市經銷商曹如生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底開始,肥料價格“一漲無前”,經銷商在感嘆肥料價格上漲之快的同時,也沒有忽視其中的不合理。“今時今日,本地尿素到站價格提漲到2000元/噸,二銨達到3000元/噸以上,誰敢儲備?誰來買單?”老農資結合多年的市場經驗認為,這樣的上漲對于生產企業是形勢所限,對下游市場而言是難以為繼。 “冬天大豆價格比秋收的時候還低,水稻和玉米價格比較可觀,但是種植面積不大,多數農民沒有得到實惠。農民口袋空,農資價格漲,不用到春季我們就能判斷,這樣的農資好賣不了。”據曹如生介紹,從去年10月份開始,本地農資倉庫就罕有大規模收儲動作,更貼近農民的基層經銷商顯然對此時“喊出來”的高價并不看好。如果說原料成本決定著農資價格的下限,那么農民的采購能力就是決定農資價格上限的天花板。當化肥一步一步走向價格高峰的同時,農產品的價格卻是四平八穩,部分品類甚至穩中有降。化肥,漲給誰看? |
![]() |
![]() |
相關閱讀 |
二銨報價暫時保持平穩,秋季市場出口行情或將成為最大變數 |
近期尿素市場走勢低位徘徊 |
我國磷銨出口轉向美國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