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雜草研究室選擇水稻田10種單子葉雜草和4種雙子葉雜草為研究對象,通過室內試驗明確了供試雜草對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和草銨膦的敏感性差異,以便為將來抗草甘膦和抗草銨膦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生產中的雜草防除提供依據。

結果顯示,不同雜草對2種滅生性除草劑的敏感性存在差異,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和18%草銨膦可溶液劑在最高劑量下對供試雜草達到藥害5級所需時間分別為5~13天和4~9天,雜草對草甘膦的反應速度比對草銨膦慢,雜草對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和18%草銨膦可溶液劑的ED90值分別為5.12~6.05 kg/hm2和2.49~2.87 kg/hm2。對41%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較不敏感的雜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Echinochloa crusgalli L.)、雜草稻(泰州、益陽、茂名生物型)(Oryza sativa f. spontanea)、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碎米莎草(C.iria L.)和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對18%草銨膦可溶液劑較不敏感的雜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硬稃稗(二氯喹啉酸抗性生物型)(E. glabrescens Munro ex Hook f.)、光頭稗(E. colonum L.)、長芒稗(E. caudata Roshev.)、異型莎草、碎米莎草、耳葉水莧(Ammannia arenaria H. B. K.)和多花水莧(A. multiflora Roxb.)。
研究人員指出,在抗草甘膦和草銨膦水稻商業化生產中需要密切關注對草甘膦和草銨膦較不敏感雜草的種群動態,并探索相應的雜草防除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