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土傳病害發生原因是什么,該如何進行防治? |
來源:網絡 2019-4-12 15:38:00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莓消費量不斷增加,生產中用于防治土傳病害的生物農藥制劑少,且單一生防菌等往往防效不夠穩定。為此,本文提出草莓土傳病害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希望能夠為草莓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依據。 發生原因: 重茬最大的危害就是讓土傳病害發生率越來越高;土里有害病菌越來越多,草莓會變得容易感病,這是直接結果,間接造成產量下降,品質受影響。 總結來說,土傳病害發生原因就是連作讓有害病菌越來越多,讓環境更不利于草莓生長,更容易生病。 防治技術: 1、防治原則與策略 采取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防治策略是從切斷有害生物病害流行三角(寄主-有害生物-環境條件)入手,綜合運用保健抗病、栽培防病、生物防治的措施,將草莓土傳病害控制在允許水平之下,實現草莓生產可持續發展。 2、選擇抗病品種與無病種苗 選擇抗枯萎病、黃萎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的優良草莓品種。選購組織培養的無病種苗,防止種苗帶菌。對引入的種苗要進行嚴格檢疫,發現帶有病原菌要及時銷毀,防止病害傳播擴散,自留提純復壯的無病壯苗。分批采集優良無病植株上發生的匍匐莖子苗,選用無病基質穴盤隔離土壤定植,集中管理,注意定期防病、培育壯苗,作為翌年生產種苗。 3、選擇育苗田、設施栽培園 避免連作田為育苗圃,選擇無病的水稻茬口,建議遠離草莓生產區育苗,減少病源傳染概率。避免在前茬為瓜果、茄科蔬菜的耕地上種植草莓。避免選擇排水不暢的低洼地。避免在連作地、越夏育苗地連茬種植草莓,對草莓連作3年以上的田塊進行土壤消毒殺菌處理,或采用無病基質栽培。 4、加強栽培管理 深溝高畦,防干旱防雨澇,及時清除發病的植株,并帶出田外集中燒毀或深埋。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后期噴施葉面肥,提倡施用生物有機肥、測土平衡施肥、增施農家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酸性土壤增施CaO 600~750 kg/hm2,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5、太陽能高溫還原消毒 采用太陽能高溫還原消毒法。6月上中旬將選定棚室內上茬作物收獲后的遺留物清理干凈,焚燒、深埋或放置到遠離種植區的地方。3 月上旬撒施有機物料。將棚室內邊角的土壤盡量鏟向中間,徹底消毒棚室內土壤,之后將稻麥秸稈或農家肥或其他未腐熟的有機物均勻撒于地表,用量15~30 t/hm2,然后均勻撒施米糠4 500~7 500 kg/hm2或餅肥 3 t/hm2,增施石灰氮750~900 kg/hm2。用旋耕機或人工將有機物、石灰氮深翻入土壤,深度以20~40 cm為佳。翻耕時應盡量均勻,以增加石灰氮或米糠與土壤顆粒的接觸面積。做壟或原草莓壟深翻后整細土壤。重新做壟時確保高度 30 cm,寬度60~70 cm。做壟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土壤的表面積,以利于快速提高地溫、延長土壤高溫時間、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用完好、透明的塑料薄膜(盡量用棚膜,不要用地膜)將土壤表面密封起來。從薄膜下往壟溝內灌水,直至壟面濕透為止。保水性能差的地塊可再灌水1次,但地面不能一直有積水。7月中旬將大棚完全封閉,注意大棚出入口、灌水溝口不要漏風。晴天時20~30 cm土層能較長時間保持在50~60 ℃,地表溫度可達到70 ℃以上。這樣的狀況持續 20 d 左右,可有效殺滅土壤中多種真菌、細菌及根結線蟲等有害生物。8月上旬打開通風口,揭去大棚膜、地面薄膜,土壤耕翻后任其日曬雨淋,使還原狀態土壤盡快熟化、氧化,恢復土壤活力。半個月后可進行草莓生產。 |
相關閱讀 |
草木灰在養花中的作用介紹 |
楊梅修剪適時修剪方法介紹 |
黃瓜棒孢葉斑病的癥狀、發生規律、發病條件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