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土傳病害發生原因是什么,防治技術有哪些? |
來源:網絡 2019-4-12 16:01:00 |
番茄土傳病害是番茄生長期間出現的一類病害,常常導致番茄大面積萎蔫、死棵、爛根等,極大的影響了番茄的品質及產量。本文為大家總結了番茄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希望能夠有效控制該類病害的發生。 發生原因: 1、連作:連年種植,會使得土傳病原菌在土壤里大量積累,導致土壤微生物單一化,從而形成病土,再有連續種植消耗土壤肥力,特別是中微量元素大量消耗,而后期又補充不足,甚至只補充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不進行中微量元素的后續補充,造成養分不均衡,進而影響栽種作物的生長發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 2、施肥不當,用藥不當 長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別是偏施氮肥會導致土壤微生物生態遭受破壞、土壤酸化、鹽漬化、板結現象嚴重;化學制劑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理化性質,使土壤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催使土傳病害的加重,并且還有抗藥性積累、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惡性循環,加大防治難度。 3、線蟲:線蟲主要侵染作物根系,給作物的根部造成大量傷口,并且使營養物質流出,病原菌會趁機大量繁殖并從傷口侵入作物,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很多土傳病害是和線蟲同時發生的。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1 選用抗病良種 番茄品種之間抗枯萎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有較大差異,通過種植試驗篩選出了田間抗枯萎病較強的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對于番茄土傳病害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1.2 清潔田園 實際生產中,很多菜農把番茄的病株殘體隨意丟棄到棚室前后或作業路邊,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展。為此,通過對菜農進行大量的宣傳和指導工作,讓菜農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株殘體,帶離棚室外銷毀或者深埋,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土傳病害的蔓延。 1.3 實行輪作,間作套種 實行番茄與大蔥、大蒜、水稻輪作,與韭菜、茼蒿間作,起到了一定的防病效果,減輕了土傳病害的發展。 1.4 嫁接育苗 生產上采用野生番茄苗子托魯巴姆為砧木進行嫁接育苗,雖然番茄品質略有下降,但增產和抗土傳病害的能力顯著增強。 1.5 推廣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通過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將秸稈轉化為作物所需的熱量、有機質和礦物質元素等,提高了植株抗病性,改善了土壤團粒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從而有效降低了番茄根結線蟲病和番茄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程度。 2、物理防治 2.1 棉隆土壤消毒技術 將上茬作物的秸稈塊莖清潔好,同時施入下茬作物所需的農家肥,將土壤整平,用98%棉隆顆粒劑按30~45g/m2的劑量將藥劑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并與20~30cm土層土壤混勻,澆透水,然后用薄膜覆蓋棚內土壤,四周用土壓嚴悶棚10~15d,揭膜透氣5~7d,通風期間松土1~2次,后定植番茄?捎行У貧⑺劳寥乐懈鞣N線蟲,病原菌、地下害蟲及雜草種子,從而達到清潔土壤減輕土傳病害的效果。 2.2 石灰氮土壤消毒技術 清除作物殘體,徹底清園后施入麥秸或有機肥15t/hm2,均勻撒施在地表,按照1 200~1 800kg/667m2施入石灰氮與土壤充分混勻。并將土壤翻2~3次,后起高壟,澆水充足,用舊膜或薄膜覆蓋地面,再將棚膜蓋嚴。如地面干,在高溫悶棚時再灌水次,密閉悶棚25~30d,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效果越好。后揭膜涼棚,定植番茄。 2.3 日光物理高溫悶棚 休棚期7―8月份不撤棚膜,應用太陽能物理消毒,每1hm2棚室撒施碎秸稈15t、生石灰1 500kg或山西凱盛肥業生產的“硅鈣鎂”土壤調理劑1 200kg,撒施旋耕均勻,澆透水后覆蓋地膜和棚膜,密閉棚室高溫消毒20d。此法既節能環保,又能大大減輕土壤酸化、鹽漬化和補充土壤中微量元素肥,減輕番茄臍腐病的發生,綜合防病效果較好。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采用土壤修復技術,恢復根際微生物平衡技術,引入拮抗性有益微生物,通過活性菌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競爭能力抑制病原菌,活化土壤,另一方面通過活菌的代謝產物抑菌殺蟲,促進作物生長,歸還土壤健康。 3.1 增施復合微生物肥料 幾年來對幾種不同復合微生物肥料試驗示證明,增施優質微生物菌肥是溫室番茄生產防治土傳病害的有效技術措施,具有可持續性。復合微生物肥料作底肥施用,既起到了抑制土傳病害病原菌的功能,又具有調節植株健壯生長,促進根系發育,果實膨果著色,改善品質,提早上市。 3.2 應用微生物菌劑 近年來通過實驗示范證明,施用微生物菌劑,對番茄土傳病害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
相關閱讀 |
水稻螟蟲的形態特征、危害癥狀及防治措施 |
高溫天氣栽培小白菜要做好管理工作 |
桃樹裂果怎么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