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病害發生面積擴大,未來細菌藥市場預計有25億元市場空間 |
來源:南方農村報 2019-4-27 9:56:00 |
水稻條斑病、馬鈴薯青枯病、柑橘潰瘍病、火龍果軟腐病、芒果角斑病……幾乎每一種作物都有叫的出名的細菌性病害,卻不是每一種作物都有相適應的防治藥劑和方法。通過中國農藥信息網查詢,截至2019年1月底,中國登記殺菌劑產品約10900個,其中防治細菌性病害藥劑約280個,占比2.6%。與真菌類藥劑相比,其數量實屬九牛一毛。 肉眼難見的細菌不會直接滲透到植物的組織中,卻可通過作物表皮細微的傷口進入其體內。司空見慣的風吹雨淋、昆蟲叮咬、枝葉婆娑,都可能成為它們“入侵”作物的途徑,日常管理中的修剪、采摘,創面更大,則更是如此。一旦生存條件適宜,諸如高溫、高濕、空氣流通不暢、水淹干旱導致植物抗逆性下降、土壤健康狀況差、營養缺乏或過剩等,都會導致細菌群落快速繁殖,很多果農反映,細菌性病害往往暴發快,高溫天氣后突起風雨極易出現大面積侵染,令人防不勝防。 事實上,細菌性病害,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常發性病害,已超過病毒病,成為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據了解,全世界有近500多種作物細菌性病害,而在中國發生的就有200多種,幾乎每種作物都有發生,通常會造成作物減產20-30%,危害較為嚴重。其中,柑橘潰瘍病、芒果角斑病、火龍果和香蕉的軟腐病、馬鈴薯青枯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難度日益增加,嚴重威脅著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深入產區調研時發現,人們對諸如柑橘潰瘍病等細菌性病害的重視程度仍不夠。部分人認為只要病斑不上果,不影響賣相賣價,發病就不會對收益造成太大影響,殊不知細菌病原體在果園內的潛伏和積累將大大提高作物集中發病的風險,一旦遭受規模性的風雨天氣,將導致病害發生加重,讓辛苦經營多年的產業功虧一簣。還有一些果農對細菌性病害缺乏辨識,不能對癥下藥,認為細菌性病害無需提前預防,植保管理仍停留在見病打藥的階段。 與病害防治難度大,果農不重視相比,市場可供選擇產品不多也是細菌性病害防治困難的因素之一。目前國內登記用于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農藥成分十分有限,主要包括銅制劑、抗生素類、廣譜殺菌劑、噻唑類,雜環類、微生物制劑等,且大多數防治藥劑都有一定短板,較難滿足種植者需求:無機銅在敏感作物上以及作物花期幼果期都不能使用,混配性也受到制約;有機銅安全性好,但速效性與內吸性較弱,無法快速止損;微生物制劑比較安全,但缺乏穩定性和內吸性……現存藥劑的不足,讓市場呼吁更安全、更有效、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出現。 同時,部分經濟作物區的細菌性病害防治依然處于小、散、無計劃性的狀態,零售商推薦果農用藥時缺乏科學性,譬如連續使用復配產品導致抗藥性加劇,使用時間錯誤導致出現藥斑藥害等,綜合防治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細菌性病害發生面積已達1.2億畝次,隨著經濟作物的大量擴種以及病害發生結構的變化,未來細菌藥市場預計有20-25億元的市場空間。 |
相關閱讀 |
農業部嚴查假劣農藥 9家企業部分農藥登記證被吊銷 |
水稻病蟲害防治慎用“全打藥” |
歐洲食品安全局重申:草甘膦不會致癌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