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全國玉米主要病蟲害預計發生總體接近常年,發生面積為10億畝次 |
來源:191農資人 2019-5-7 10:25:00 |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的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19年全國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總體接近常年,發生面積為10億畝次,其中,蟲害發生7.3億畝次,病害發生2.7億畝次。 各玉米產區主要病蟲害: 東北和華北地區:玉米螟、粘蟲、地下害蟲、雙斑螢葉甲、大斑病, 黃淮地區:玉米螟、棉鈴蟲、二點委夜蛾、褐斑病, 西南地區:玉米螟、紋枯病、小斑病, 西北地區:玉米螟、雙斑螢葉甲、蚜蟲、葉螨。 玉米螟又叫鉆心蟲是最為常見的玉米害蟲,全國玉米產區都會發生。 玉米螟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3.0億畝次,其中: 一代玉米螟在東北北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1億畝; 二代玉米螟在東北和西南局部地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2億畝; 三代玉米螟在黃淮部分地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 玉米螟一年能發生2-3代,因為有春玉米和夏玉米之分,第一代玉米螟,主要危害的是春玉米,2-3代的話,主要危害夏玉米。 濕潤高溫的天氣最容易爆發。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18年冬季,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黃淮、西南等地氣溫正常或偏高0.5-2℃,華南和江南等地降水偏多2-5成,對粘蟲、玉米螟等害蟲越冬和種群繁衍有利。 2019年春季,長江中下游、黃淮南部等地等地氣溫正常或偏高、降水偏多,對一代粘蟲和玉米螟發生為害有利。 一代玉米螟要重點防治,最佳防治期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因為這時是玉米螟的幼蟲時期,玉米螟主要以幼蟲危害玉米,葉片上莫名出現一排小孔就是幼蟲干的,幼蟲最好防治。 1、農業防治:采收后及時清除玉米稈葉,將秸稈粉碎還田,殺死稈內越冬幼蟲,減少蟲源數量。 2、物理防治: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誘殺成蟲,田間放置黑光燈可誘殺大量成蟲。使用人工合成的玉米螟性信息素誘殺。 3、生物誘殺: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敵——赤眼蜂,根據田間情況來決定放蜂次數。可在玉米螟成蟲產卵初始,人工向田間釋放赤眼蜂,赤眼蜂將會在玉米螟卵內產卵,使玉米螟蟲卵無法孵化成幼蟲,從而較好地防治玉米螟。利用白僵菌,或者BT粉,在玉米心葉末期使用都有一定的效果。 4、人工防御:假如發現玉米螟卵較多的植株或葉片,人工直接摘除,然后拿到田外,進行統一銷毀。 5、化學防治:可以在大喇叭口器使用毒死蜱、辛硫磷等顆粒劑拌細土丟芯兒即可。也可以用呋喃丹顆粒劑,直接丟放于喇叭口內,防治效果也是不錯的。 |
![]() |
![]() |
相關閱讀 |
春薯莖葉漸衰期管理方法 |
2020年中國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精細化工中間體智能制造峰會盛大召開 |
農業農村部發布秋冬蔬菜抗寒防凍穩產保供技術指導意見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