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雙線盜毒蛾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9-5-21 16:25:00 |
雙線盜毒蛾是荔枝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蟲害,在國內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該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了荔枝的品質及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因此,農戶們必須采取措施加強對該蟲害的防治。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荔枝雙線盜毒蛾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供農戶們參考。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雄8 ~ 11mm,雌9 ~ 12mm;翅展雄20 ~27mm,雌25 ~37mm。頭部橙黃色,復眼黑色;觸角黃白色,櫛齒黃褐色。胸部淺黃棕色;腹部黃褐色,肛毛簇橙黃色,雌性腹部呈長桶形,雄性腹部末端尖。足上密布黃色長毛。前翅黑褐色,內線與外線黃色,向外呈弧形,有的個體不明顯;前緣和外緣的緣毛黃色,外緣緣毛被赤褐色部分分割成3段;后翅黃色。 卵 扁圓形,中間凹陷,直徑約0.67mm,表面光滑,有光澤,上覆黃褐色或棕色絨毛。初產時黃色,后逐漸變為紅褐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1 ~ 28mm。頭部淺褐至褐色,胸腹部暗棕色;前中胸和第三至第七和第九腹節背線黃色,其中央貫穿紅色細線;后胸紅色。前胸側瘤紅色,第一、第二和第八腹節背面有黑色絨球狀短毛簇,其余毛瘤污黑色或淺褐色。 繭 長橢圓形,淺棕褐色,絲質,不透明,上疏散有許多毒毛。 蛹 橢圓形,黑褐色。雄蛹長8 ~ 10mm,雌蛹長11 ~ 14mm。前胸背面毛較多;中胸背面有橢圓形隆起,中央有1條縱脊,縱脊的兩側有兩簇長剛毛;后胸及腹部各節的背面剛毛長而密。臀棘圓錐形。 生活習性: 此蟲在福建一年發生3 ~ 4代。 在廣西的西南部年發生4 ~ 5代,以幼蟲越冬,但冬季氣溫較暖時,幼蟲仍可取食活動。成蟲于傍晚或夜間羽化,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或花穗枝梗上。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在葉背取食葉肉,殘留上表皮;二至三齡分散危害,常將葉片咬成缺刻、穿孔,或咬壞花器,或咬食剛謝花的幼果。老熟幼蟲入表土層結繭化蛹。 在廣西的西南部,4 ~ 5月,幼蟲危害龍眼、荔枝的花穗和剛謝花后的小幼果較重,以后各代多危害新梢嫩葉。 該蟲的寄生性天敵 在幼蟲期主要有小繭蜂2種,姬蜂1種;蛹期有姬蜂1種(Enicospilussp.)。幼蟲期病原微生物有白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結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園,適當翻松園土,殺死部分蟲蛹;也可結合疏梢、疏花,捕殺幼蟲。 物理防治 利用雙線盜毒蛾成蟲的趨光性,可用殺蟲燈進行誘殺。 藥劑防治 對于零星發生的果園,可利用雙線盜毒蛾低齡幼蟲的群居性進行防治。對于發生比較普遍的果園則要全面噴霧。較好的藥劑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 ~ 1 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 ~ 1 500倍液、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 000倍液、每克含100億個孢子Bt制劑800倍液、2%甲氨基阿維菌素乳油1500 ~ 2 000倍液。 |
相關閱讀 |
西瓜黑斑病的原因 |
韭菜新陳種子的辨別 |
玉米花粒期增產須知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