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氯化鉀后市到底會如何?價格究竟有沒有反轉可能? |
來源:中國化肥網 2019-5-25 9:43:00 |
化肥行情差到什么程度了?差到寫完這篇文章筆者可能就沒朋友了(此處為此文的點擊率提前默哀1分鐘)。近日關于氯化鉀行情的一些報道特別火,很多朋友來問筆者怎么看。怎么看呢?我覺得那些媒體朋友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對行情的報道和分析似乎有些偏差和過度夸大了。事先聲明,此文不攻擊任何媒體或個人,只針對朋友們所關注的幾個問題表述一下筆者的觀點,給大家提供些綜合參考。 源頭:邊貿鉀肥6月份將停止進口 前天有一則消息在小范圍內傳播:由于中俄兩國毗鄰的地理關系……近期烏拉爾鉀肥股份有限公司對中國邊貿鉀肥6月份的成交報價堅持在5月份的價格基礎上繼續調漲,而國內邊貿鉀肥口岸價格至4月下旬破成本已達150元以上……預判短期內雙方難以達成共識,邊貿鉀肥從6月中旬再一次出現停止進口的局面。 首先,目前邊貿62%白鉀的售價一般在2050元左右,即便按照最新6.9的匯率核算,虧損確實已經很嚴重,但尚且不足150元;其次,歷史上多次出現過邊貿暫停進口的局面,只不過確實很少整體性暫停,但近些年來每一年6月份的進口量都很小(前四年范圍是0.14-2.8萬噸),這是因為本身就已經處在淡季,即便不虧損也沒那么多需求,“休息”一個月是正常現象。 對比來看,本來這則消息倒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只不過遣詞造句上比較正式,對不太懂邊貿市場的人來說,就很容易把這件事看得過大。然后再被冠以“驚悚”、“談崩”、“斷貨”、“歷史性”、“首次”之類的博點擊率的文字再次宣傳,這件事就變得更大了。 升級:海運談判遙遙無期,國內生產庫存不容樂觀,價格將逐步回歸理性 在邊貿這事擴大化之后,焦點又逐漸向海運大合同轉移:隨著2018年度海運大合同的即將到期,而新的年度的海運大合同銷聲匿跡……縱觀市場情況,國內邊貿停止進口,海運數量基本收尾,海運談判遙遙無期,國外價格要求堅決,鉀肥進口雙雙進入暫停談判期。說完談判的事情再說庫存:2019年5月初總港存數量為266萬噸,較之2018年增幅達到了25.12%,較2017年增幅達到了45.46%……接下來市場將進入淡季,且接下來的秋季用肥以高磷肥為主,對鉀肥的需求量并不太大……但國內生產庫存并不樂觀,鹽湖……藏格……。最后得出結論:港口庫存多,國產庫存持平或略低……價格應重啟回升趨勢,并逐步回歸理性。 首先,大合同往往都是經過漫長的談判才能達成,當下的大合同到6月30日到期,去年的大合同在9月份簽訂,再往前兩年都是在7月份,雖然到目前為止關于新的大合同談判一直都還沒有正式消息,但“遙遙無期”、“暫停談判”這樣的說法可不妥當;其次,雖然大合同還沒個譜,但港存很多,且現在還是淡季,但國產鉀生產也有些問題……好吧,都對,但是筆者有點被繞蒙圈了,不知道怎么就要“回升”、要“理性”了。 是的,現在氯化鉀虧損越來越嚴重了,不僅在邊貿,港口也已經淪陷,所以價格適當的回升可以說是回歸理性。不過如果大合同看跌呢?價格怎么走才是理性呢?即便是成本一直高,但若供大于求不改呢?價格怎么走才是理性呢?跳出來思考,如果價格壓力大,怎么去做才是理性呢? 瘋狂:全球最大鉀肥廠商出事故,6月鉀肥要大漲 可是,就當大家還暈暈乎乎的時候,又有新的傳聞出現了:近日全球最大鉀肥生產商烏拉爾鉀肥的索利卡姆斯克2號礦發生透水事故,目前損失仍無法評估……透水事故對固體鉀肥礦區是致命的……這次透水事故肯定會對明年的大合同價格產生影響,國內鉀肥價格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不要說你們了,筆者初見這報道都蒙了!第一想法也是:這行情怎么了?利好一個接一個一下子全出來了?但是這個感覺轉瞬即逝!首先近日國內外壓根沒有出現過相關報道,其次“索利卡姆斯克2號礦發生透水事故”印象中是則老新聞,于是問了問朋友、查了查資料去確定一下,果然這是2014年11月份的事件了……。 把五年前的新聞都拿出來了說要漲價,這是不是有點太瘋狂了? 到此為止吧,已經寫了很多,相關問題大家心里面應該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至于很多業內朋友轉載了那些報道,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價格跌破成本,后市依然偏弱,所以難得在冷清的市場里有點“利好”消息嘛。面對人家幾千、上萬的點擊率,這篇文章想必一定是不太受歡迎的,但求能澆滅那些現在就開始發熱的頭腦就好。氯化鉀后市到底會如何?價格究竟有沒有反轉可能? |
![]() |
![]() |
相關閱讀 |
鉀肥:青海格爾木藏格價格行情-8.6日 |
尿素價格處于相對高位水平,行業開工率維持高位 |
復合肥:企業生產進入冬儲時節-10.17日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