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機械直播稻田“播噴同步”封閉除草技術,解決雜草防控難題!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5-25 10:20:00 |
稻田中不同種類的雜草共有100多種,可分為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和藻類雜草。雜草具有生長繁殖快、根系發達,與水稻爭水、爭肥、爭光等特點,嚴重影響水稻生產產量和質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轉移,現在稻田農事管理越來越粗放,給雜草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雜草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水稻生產的首要因素,也成為水稻種植戶最頭痛的問題。 研究表明,不采取任何雜草管理措施情況下,直播田產量損失可達85%以上,機插田產量損失可達50%左右,人工移栽田產量損失也達30%左右,其中禾本科雜草對水稻危害最大。 隨著水稻種植方式的多樣化和稻田環境的變化,稻田雜草的發生發展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禾本科雜草發生在不斷加重。許多禾本科雜草逐漸成為優勢種群和難防惡性雜草。其次,次要雜草已成為優勢種群。除草劑的長期使用導致稻田草相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次要雜草漸漸成為優勢種群,如水竹葉、丁香蓼、耳葉水莧等。再次,一些非稻田雜草進入稻田。近年來,由于土地流轉、置換、旱改水等原因,原本旱地作物發生的一些雜草也進入稻田并危害水稻生長,如雙穗雀稗、李氏禾、看麥娘、播娘蒿等;另外,一些原先不太熟知的雜草也進入稻田危害水稻,如近幾年一些地方發生的碎米知風草等。還有,雜草稻發生不斷加重。雜草稻是栽培水稻“去馴化”的產物,一旦發生就會很快蔓延,目前還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 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是近幾年在長江流域及以南稻區發展起來的一種濕潤直播種植方式。與傳統直播稻田一樣,機械穴直播稻田雜草生長快,水稻前期生長慢、競爭力弱,給雜草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給雜草防控帶了困難。其次,該稻田種植季節雨水多、施藥窗口期短。在長江流域,無論是南方早稻還是單季中稻,種植季節連綿陰雨和大雨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制約了除草劑施用時間,導致除草劑下不了田而錯過了最佳施藥期。再次,晝夜溫差大、施藥器械落后、技術管理不到位、除草劑使用不當等造成的藥害頻頻發生。另外,水稻低齡期可選擇使用的除草劑品種也不多。與傳統直播稻一樣,雜草防控技術同樣是機械直播稻取得高產穩產的關鍵因素。 針對機械直播稻田雜草防控難題,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發了機械直播稻田“播噴同步”封閉除草技術,在水稻精量穴直播的同時,采用機械化同步噴施土壤封閉除草劑,將雜草封閉在萌芽狀態,一次性完成水稻直播和封閉除草兩項工作。該技術不但能夠將雜草封閉在萌芽狀態,提高了封閉除草效果,同時可以解決雜草抗性問題;其次,通過機械化噴施封閉除草劑,解決了人工施藥發生的漏噴、重噴問題;另外,水稻播種和封閉除草全程機械化,解決了除草用工難、用工貴問題,實現節本增收,大大提高了種稻效益。 為了大家更好地掌握好該項技術,現將有關技術要點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是田塊平整:整地要平,播前要開溝排水,一般情況應提前2天排水沉降,確保播時田間無坑洼、無積水,以防出苗率降低。 二是盲谷播種:種子按常規消毒浸種,一般浸種36~48小時,瀝干水不催芽播種。早稻由于氣溫較低可催芽12小時至種子破胸露白。催芽播種影響播種質量,也容易造成除草劑藥害。 三是噴頭、對水量選擇:采用高壓霧化扇形噴頭,型號選擇根據風力大小確定,0~3級風選用ST110-01噴頭、4~5級風選用ST110-015、6~7級風選用ST110-02。對水量與直播機牽引動力、行駛速度相關,需用清水測算出每畝地除草劑對水量,試驗三次取平均值,然后選用無雜質干凈水根據對水量再配置除草劑溶液。 四是除草劑選擇:除草劑選擇應根據當地品種、氣候、草相等情況做適應性試驗,根據當地情況選擇合適除草劑,經過筆者幾年試驗,發現用于“播噴同步”技術可選擇的除草劑有幼禾葆、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氟酮磺草胺、嘧草醚、丙草胺、噁草酮、嗪吡嘧磺隆、芐嘧磺隆等單劑或混劑,但使用時需嚴格按照除草劑使用說明控制用量,使用粉劑類除草劑時需大水量溶解并沉降棄渣,防止堵塞噴頭。 五是選擇晴好天氣播種:播前了解短期天氣情況,確保播后有6~12小時晴好天氣,應盡量避免播種后短時間內降雨。播種后若遇到雨天,要及時做好開溝排水工作,以防積水造成藥害和出苗不齊。 六是做好清理和清洗工作:當天播種作業完畢,要清理播種裝置,以免稻種發芽堵塞排種孔。除草劑噴霧裝置使用前、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及使用后要做好濾網和噴嘴清洗工作,防止噴頭堵塞影響噴霧效果和質量。 七是3葉期前管理:一般天氣情況下不要上水。如遇特殊連續高溫天氣,如田塊開裂達1指,可上跑馬水。切忌大水漫灌,深水泡灌。 八是單灌單排:田塊與田塊之間做到單灌單排,避免產生過水田。播后短時間內一旦遇到下雨天氣,下游過水田很容易產生藥害。 目前機械直播稻田“播噴同步”封閉除草技術已經在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得到廣泛示范和推廣應用。“播噴同步”封閉除草技術對稻田雜草防控來說是一項新技術,筆者經過幾年的探索、試驗和示范,總結了一些技術要領,但我國水稻種植區的情況千差萬別,生產中不確定因素也千變萬化,該技術在實際運用中一定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各地運用中要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該技術核心要點的基礎上,也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當地的技術優勢,確保該技術在實踐中日臻完善,發揮更大作用。 |
![]() |
![]() |
相關閱讀 |
首家國內企業獲氰氟蟲腙原藥正式登記 |
巴斯夫ecovio®可生物降解地膜助力土壤保護 |
農藥包裝須添加溯源碼,現有標簽可以用到2017年12月31日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