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黃斑枯病的癥狀表現、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9-6-10 17:25:00 |
對于種植地黃的農戶來說,地黃斑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嚴重影響了地黃的品質及產量。因此,農戶們必須采取措施加以防治。以下內容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地黃斑枯病的癥狀表現、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供農戶們參考。 癥狀表現: 一般在地黃基部葉片先發病,初為淡黃褐色, 圓形、方形或因受葉脈限制而呈不規則形,無輪紋。后期呈暗灰色,上生細小黑點 ,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連片時,導致葉緣上卷,葉片焦枯。6月中旬田間初發,初期病情發展緩慢,7月下旬進入第一個發病高峰期,8月由于高溫的抑制作用,斑枯病處于穩定發展期或稱潛伏期,進入9月,隨著氣溫降低,又有利于此害的發展,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峰,持續到10月上中旬。 發生特點: 1)通風透光不良的生境,植株發病重。種植過密,葉片相互交錯,相對濕度高,病害易發生;植株間通風透光好的發生較輕,蔭蔽的發生較重。如調查中 發現 1 農戶將地黃與兩塊棉花相鄰種植,田塊內部較田埂邊蔭蔽,病害發生程度有明顯區別,田埂邊病 株率12%,中間行病株率85%,臨近棉花的邊行病 株率高達lo0%。 2)起壟種植田發病輕,平畦種植發病重,平畦栽植雨后易積水,土壤透氣性差,影響根系呼吸,植 株抗逆力下降,發病較起壟種植的嚴重。筆者調查 2 塊相鄰地黃田.其中起壟種植田平均病株率42.3%,而平畦種植田達59.5%。 3)降雨量大,病害發生重。一般情況下,7 月份高溫,干旱,病情擴展較慢,發病較輕;但降雨量大時,則發病嚴重。 4)有機肥用量不足,加重病害發生。施用有機肥,可提高抗病能力,發病較輕。不施有機肥的田塊平均病株率達64%,比施用有機肥地塊的病株率高10%一20%。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地黃收獲時,收集病葉,集中掩埋或燒毀并起壟種植。 2、加強水肥管理,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用5%菌毒清250倍液、80%抗菌劑402乳油1000倍液和2%農抗120水劑400倍液噴霧。 4、在發病初期,先用80%比克600倍液或80%大生800倍液噴霧2次,間隔15天,然后酌情選用50%多菌靈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噴霧,兼治地黃輪紋病。 |
![]() |
![]() |
相關閱讀 |
番茄的壓蔓控棵法 |
如何防治菠蘿凋萎病 |
造成茄子畸形的原因介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