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再現(xiàn)記憶中的中國農藥場景,從個人的經歷折射中國農藥的變遷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6-11 10:35:00
    

    本文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筆觸再現(xiàn)留在記憶中的中國農藥許多場景,目地是想從個人的經歷折射中國農藥的變遷。由于僅僅是個人回憶,文中所涉及的故事和事件如果與當事人有差異,那不是作者本意,敬請諒解!

再現(xiàn)記憶中的中國農藥場景,從個人的經歷折射中國農藥的變遷

    前 言

    我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有55個年頭了,這期間除了1984-1987年在國外進修期間從事治療白血病的天然產物研究之外全部集中在農藥研發(fā),應該說是農藥戰(zhàn)線上合格的退伍老兵。

    在建國70周年前夕回顧自己的平凡生涯,貫穿事業(yè)的一條主線無疑是農藥。我的理解是中國的農藥包括三部分:研發(fā)、制造、應用,我的一生就是在研發(fā)的一個角落里度過的。

    本文大部分篇幅都是講述自己的所聞所見,試圖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窺視中國農藥,希望能給讀者留下正面的印象。由于寫這篇文章完全憑借記憶,加之年代跨度大,文中所敘述的人物和事件如果與事實有差異也在所難免,敬請諒解!

    童年的記憶

    三十年代末我出生在中國北方一個偏僻又小有名氣的農村——北戴河。北戴河在我的家鄉(xiāng)是指是京沈線上的一個小站,附近一公里一個小村落也叫北戴河。公眾心目中的北戴河是指距離火車站8公里,西起古城鎮(zhèn)沿海岸線經陸莊、河東寨、王湖莊、草場、劉莊、善莊至東端金山嘴,南起海岸向北至聯(lián)峰山、駱駝石的海濱避暑風景區(qū)。1898年清政府將它列為對外國開放的避暑區(qū)。

    北戴河是中國第一個設立旅游專線鐵路、第一個旅游專用航線和第一個19洞高爾夫球場的城市,也是中國四大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解放前這里建有風格各異別墅一千五百多幢,當?shù)厝税阉凶觥把髮m”。

    我并不出生在避暑區(qū),但長期生活在避暑區(qū)的陸莊、草場,當年這里的一草一木至今仍歷歷在目:海邊林蔭道旁整潔的座椅供游人乘涼,被海風吹蝕得不對稱的樹冠顯示出大海的威力,銀色的沙灘邊緣離離小草頑強地抵御海風和干旱,人們悠然自得的在林蔭道上散步,時而在路邊座椅上休息.....。這里的人們從事打魚、種田,旅游服務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童年的許多記憶都可以和農藥聯(lián)系起來。我的出生地是一個叫蒲藍的小村落,村邊一條小河長滿蒲草、藍花和菱角,清澈的河水是孩子們游泳、釣魚、捉蝦蟹的天堂,那是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童年對農藥沒有任何概念,但有幾件事回憶起來和農藥有關,盡管有點牽強附會:

    童年回憶

    我小的時候經常到外祖母家住,外祖母在菜園沿籬笆栽種許多煙草,煙葉自然是外祖父母自用,同時外祖母會把煙梗曬干搗碎,泡水澆到菜園青蒜的根部土壤里防治地蛆,現(xiàn)在想起來農民用煙草水防治地下害蟲由來已久了;

    大概是我11歲那年夏季,從外地來一伙人向家鄉(xiāng)的河里投放一些粉末,很快藏在水里的魚浮出水面,小魚立刻飄在水面死亡,大魚在岸邊草叢里處于昏迷狀態(tài)成為這伙人的戰(zhàn)利品,他們自知這是不義之財便匆忙逃走,但美麗的小河遭到一次可怕的洗劫,后來聽說他們用的是魚藤精,是一種殺蟲劑;

    1946年夏天有一天,父親從商店買來防蚊蠅的藥叫“蠅必立死”,噴到房間蒼蠅立刻死亡,果然有效,后來才知道這是滴滴涕,應該說這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化學農藥。

    五十年代

    1954年我考入北戴河初中,它的前身是海光中學。

    海光中學是一所私立學校,學校坐落在風景區(qū)最核心的地帶。學校的北樓原名“段家樓”,是北洋軍閥段祺瑞的私人別墅,段家樓和段家墻都是當時風景區(qū)著名景點。學校南樓“吳家樓”也非常漂亮,還有彭家樓、黃家樓、希臘樓等別墅構成了學校的建筑群。距離海濱浴場最近的吳家樓被改成學生食堂,可供1600學生用餐。夏季,午飯后穿過100米的樹林就到浴場,作為規(guī)定,學生每天午飯后必須去游泳,海泳后要在沙灘紅色的小木屋里淡水淋浴換好衣服去上課。從北樓開始爬山,很快就能到聯(lián)峰山著名景點桃源洞和福飲泉,我入學時桃源洞旁一所大房子里住著一位老者和他的女兒教私塾,真是世外桃源。沿聯(lián)峰山脊東行就到蓮花石,它是聯(lián)峰山的最高峰。從蓮花峰南下便走到朱家墳,據(jù)說這是明代皇帝的兩個妃子安葬于此,這里奇花異草綠樹掩映,地面上爬滿匍匐的柏樹顯得格外典雅。從朱家墳再往西行便到了張家樓,這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別墅,這一帶的樹木非常茂密,特別是漂亮的虎皮松和云杉遮天蔽日,公共體育場綠草如茵,海濱花園有許多玻璃房子里面擺放鮮艷的花卉,與浴場也只咫尺之間。張家樓、公共體育場、海濱花園、海濱浴場構成一個風景群。

    花了不少筆墨介紹段家樓、張家樓是因為這個地段是整個避暑區(qū)的精華,它們彼此相聯(lián)又各自獨立。就在1956年他們分別被中央和國務院劃定為專屬療養(yǎng)區(qū),大批建筑仍保留原貌,只是原來的漁村王湖搬到山后的丁莊,我們的學校搬到偏遠的農田上重建。搬遷意味著消亡,不久北戴河中學撤銷了,段家樓張家樓區(qū)域永久戒嚴。普通游人再也沒機會來此觀光游覽,上面的一段描述是想還原避暑區(qū)的歷史原貌給現(xiàn)在游人留下一些想象。

    關于農藥那些回憶

    五十年代中國農業(yè)還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tài),農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苦歲月,農業(yè)靠天吃飯,完全沒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當時我所見的病蟲害暴發(fā)景象很凄涼:

    華北地區(qū)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小麥最可怕的災害是條銹�。ㄋ追Q黃疸),大流行年份黃色的單孢子隨風傳播使麥田上空像沙塵襲來,風塵仆仆的農民衣服和臉都被染成黃色,黃疸病后果是小麥大量減產甚至絕收和饑荒。

    我的家鄉(xiāng)也曾發(fā)生過蝗災但我沒親眼所見。聽老人講蝗蟲飛來遮天蔽日,落下來瞬間一切綠色植物消失殆盡,大地一片赤裸,后果必定是顆粒無收。

    我還見過粘蟲災害,黑色的粘蟲成千上萬吃光一片莊稼會穿過道路,路面頓時黑壓壓的一片流動的大軍(英語稱作行軍蟲army worm)情景令人恐怖。

    過去說東北是個好地方,出產大豆和高粱。我在山海關中學讀高中,山海關與東北只一墻之隔,直到八十年代高粱米仍然是人民的主食。絲黑穗病農民俗稱(烏米)是高粱生產的大敵,它會造成糧食大量減產甚至絕收。還有些病蟲害也很可怕,這里不再贅述。面對嚴重的病蟲害農民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

    對農藥的感知還要從六六六說起,1950年爆發(fā)朝鮮戰(zhàn)爭,我當時正在小學讀書。在學校一次早操會上校長講話提起美國發(fā)動細菌戰(zhàn)的事并要求同學們注意,如果在操場上意外發(fā)現(xiàn)鮮艷的蜘蛛、蒼蠅等昆蟲立刻向老師報告,那是美軍從飛機上撒下的帶細菌的昆蟲,衛(wèi)生部門已準備六六六粉用來殺滅這些昆蟲。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生產的化學農藥了,但它是戰(zhàn)爭的需要而不是為農業(yè)服務,就是說五十年代前期廣大農村還沒有使用化學農藥。

    五十年代后期,中國化學農藥的研發(fā)剛處于起步階段,為防止細菌戰(zhàn),北京農業(yè)大學和沈陽化工研究院分別合成出六六六。1958年沈陽化工研究院農藥研究室(第三研究室)成立。此間天津農藥廠、上海農藥廠、山東農藥廠(張店)、杭州農藥廠、南通農藥廠、重慶農藥廠等以有機磷殺蟲劑為主打產品的農藥廠相繼成立,沈陽農藥廠是中國最早的農藥廠(建于1942年)最初主要生產糧食熏蒸劑磷化鋁。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沈陽化工研究院創(chuàng)刊第一份期刊《農藥》發(fā)行至今,對農藥領域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六十年代

    國家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建設,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

    就在這期間國家接連發(fā)生兩件重大事件,即1957年反右斗爭和1958年“大躍進”,這兩個事件對中國的歷史進程都產生深遠的影響。1960年國家進入為期三年的饑荒年代,直到1963年通過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農藥行業(yè)同國民經濟一道逐步走出困境開始新的征程。

    1962年楊石先校長在南開大學建立元素有機研究所,主要從事農藥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研究。北京農業(yè)大學黃瑞倫、胡秉芳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開展農藥教學和科學研究。

    1963年上海農藥研究所成立,此后一批專業(yè)農藥研究所和綜合研究院的農藥研究所相繼成立,并確定各自的研究方向,從而奠定了農藥研究的格局:沈陽化工研究院突出殺菌劑的綜合研究,上海農藥研究所側重農用抗生素開發(fā),江蘇省農藥所專注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研究,湖南化工研究院集中開發(fā)氨基甲酸酯殺蟲劑,浙江化工院在開發(fā)含氟農藥顯示出優(yōu)勢。還有許多地方如廣東、廣西、貴州農藥研究所也都辦的有聲有色。

    六十年代中國農藥制造以殺蟲劑為主,特別是有機氯殺蟲劑六六六、DDT居于主導地位,其次是有機磷殺蟲劑磷酸酯敵百蟲和敵敵畏,多用于衛(wèi)生防疫,五氯酚鈉主要用于殺釘螺(血吸蟲寄主)。無機殺菌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廣泛用于園藝,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福美雙、福美鋅,代森鋅、代森錳開始上市,五氯硝基苯用于棉花拌種。除草劑是農藥的后起之秀,在六十年代最早出現(xiàn)除草劑是甲基砷酸鈉、稻腳青,除草醚的試制成功應該算合成除草劑的開端。

    六十年代國際上出現(xiàn)內吸殺菌劑是該領域劃時代的事件。以往的保護性殺菌劑要求藥劑覆蓋整個植株,而內吸(take up and translocation)的含義是藥劑被植物攝取并在體內傳導,從而實現(xiàn)了部分施藥保護整個植株的效果。美國杜邦公司開發(fā)出苯并咪唑類苯菌靈,英國ICI公司開發(fā)出嘧啶類乙嘧酚,晚些時候拜耳公司開發(fā)出三唑類殺菌劑粉銹寧等,內吸殺菌劑的出現(xiàn)使得農業(yè)病害防治獲得巨大成功并對我國殺菌劑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1965年國家確定農業(yè)十大病害(小麥條銹病,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玉米大、小斑病,棉花枯、黃萎病 ,蘋果樹腐爛病和甘薯黑疤�。┳鳛橹攸c防治對象,舉全國之力開展科技攻關。經過幾年的努力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農業(yè)生產獲得應用并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十年代的重要事件

    為了適應農藥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從管理層面進行了許多基本建設:

    1963年-中國農科院王君奎先生發(fā)起成立農藥檢定所

    1966-年張澤溥先生創(chuàng)建全國農藥大田實驗網

    1958-年沈陽化工研究院開始編輯發(fā)行農藥品種手冊

    七八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是我國農藥發(fā)展的爆發(fā)期。

    進入七十年代農藥研發(fā)是一片火紅景象,農藥原藥生產廠遍地開花,劑型加工廠和銷售網點由于準入門檻過低而良莠不齊,形成千軍萬馬齊上陣的局面,整個行業(yè)只有幾百億元的產值卻有兩千多家企業(yè)在相互競爭,為農藥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留下隱患。

    01、殺蟲劑

    七十年代中國農藥仍然是殺蟲劑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機氯、有機磷酸酯殺蟲劑占據(jù)70%的份額。到八十年代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逐步投產更壯大殺蟲劑的隊伍。

    有機磷殺蟲劑是在二戰(zhàn)后從德國法西斯的毒氣“沙林”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大類優(yōu)良殺蟲劑�?茖W家將沙林(甲氟膦酸異丙酯)的結構進行改造成農用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可劃分為磷酸酯如敵百蟲、敵敵畏,硫代磷酸酯如毒死蜱、丙溴磷,二硫代磷酸酯如馬拉松、氧化樂果等。國內當時生產的重要品種敵百蟲、敵敵畏,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久效磷、毒死蜱等都是有機磷殺蟲劑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并經久不衰,直到現(xiàn)在毒死蜱、三唑磷還在廣泛應用。

    七八十年代有機磷殺蟲劑工藝開發(fā)非�;钴S并各有千秋。南通農藥廠采用安徽化工研究院的亞磷酸三甲酯通過酯交換的工藝生產敵百蟲沿用至今,甲胺磷生產普遍采用廣州化工研究所開發(fā)的先異構化工藝,久效磷合成工藝是南開大學元素有機所開發(fā),首先在青島農藥廠建成工業(yè)化生產裝置。毒死蜱的合成有吡啶氯化及三氯乙酰氯與丙烯腈環(huán)合兩種工藝,浙江新農公司采用浙江工業(yè)大學徐振元教授的環(huán)合法,產品質量和收率都很亮眼。他們還改造了三唑磷生產工藝。

    氨基甲酸酯殺蟲劑分為苯系(芳香系)如甲萘威、速滅威、殘殺威等,非苯系殺蟲劑克百威、滅多威、涕滅威等。克百威用于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得到廣泛的應用。

    甲基異氰酸酯是氨基甲酸酯殺蟲劑關鍵中間體,化學性質極為活潑有劇毒。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設在印度博帕爾工廠的甲基異氰酸酯儲罐爆炸造成55萬人死亡,22萬人永久殘廢)就是由甲基異氰酸酯中毒引起,人們談虎變色。湖南化工研究院掌握甲基異氰酸酯的生產、儲藏、使用各個環(huán)節(jié)并開發(fā)出一系列農藥。

    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是在天然產物除蟲菊素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天然菊酸(第一菊酸)對日光敏感只能用于室內衛(wèi)生防疫。英國科學家艾里奧特(M.Elliott)將第二菊酸(2,2-二氯(溴)乙烯基-3,3-二甲基環(huán)丙烷羧酸)與醚(氰)醇縮合合成出氯菊酯(NRDC-143)、氯氰菊酯(NRDC-149)和溴氰菊酯(NRDC-161),從而開辟農用擬除蟲菊酯的新紀元。1974年日本住友公司開發(fā)出芳香酸類菊酯氰戊菊酯(fenvalerate),突破菊酸的局限。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在菊酯類農藥中占有特別位置,它有三個不對稱碳原子八個光學異構體,不同異構體的活性差別很大,這樣提高有效體活性非常必要,通過拆分和定向合成提高有效體的含量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重要的議事日程。南開大學黃潤秋教授開發(fā)出轉位(差向異構化)工藝使得氯氰菊酯的有效體成倍提高被行業(yè)采用。

    江蘇省農藥研究所程暄生先生開創(chuàng)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的先河,薛振祥先生的研究團隊一直引領國內菊酯類農藥開發(fā),華東師范大學顧可權教授也是開發(fā)菊酯類農藥的先驅。周其鈞先生主持揚州農藥廠工作十七年,使企業(yè)逐步形成菊酯類農藥研發(fā)制造中心,揚州農藥廠在擬除蟲菊酯領域的地位已不可動搖。

    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技術開發(fā)的源泉應該是江蘇省農藥所,但揚州農藥廠將其發(fā)揚光大而成為我國菊酯類農藥研發(fā)生產大本營。

    值得一提的是沙蠶毒類殺蟲劑殺螟丹(cartap)中間體被貴州農藥所開發(fā)成殺蟲劑殺蟲雙(bisultap),廣泛用于水稻螟蟲的防治。殺蟲雙活性不高,有效體只有18%,但在殺螟劑短缺的年代它的問世無疑是雪中送炭。

    阿維菌素(abamectin)原本是獸藥,用于動物殺螨殺蟲,1985年瑞士諾華公司開發(fā)成農用殺蟲劑,它是一種混合物(有效體B1a,>80%, B1B <20% )。阿維菌素高效廣譜且不容易產生抗性,在我國獲得極為廣泛的應用。

    我國開發(fā)阿維菌素經歷漫長的過程,嘗試了很多方法才使發(fā)酵突破6000單位(微克/毫升)�,F(xiàn)在,發(fā)酵工藝成熟效價大幅提高,成本具有競爭性。

    阿維菌素之后又開發(fā)出伊維菌素(ivermectin)作為獸藥,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即甲維鹽(emamectinbenzoate)等。阿維菌素系列在殺蟲劑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許多殺蟲劑混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02、殺菌劑

    我國保護性殺菌劑在七八十年代獲得充分發(fā)展,特別是代森錳鋅和百菌清。

    內吸殺菌劑以苯并咪唑類、三唑類為重點開發(fā)的產品類別。甲霜靈的出現(xiàn)改變了中國沒有防治藻菌綱真菌病害藥劑的被動局面,霜霉病、疫霉病和腐霉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百菌清合成采用氨氧化催化流化床生產工藝,大型流化床在工藝、催化劑、工程、設備都具有挑戰(zhàn)性并日臻成熟。

    代森錳鋅是個配位化合物。代森錳和硫酸鋅是在干燥過程中配體代森錳和金屬離子鋅形成配位化合物代森錳鋅,一定濃度的漿液在配制過程中加入必要的組分如潤濕劑等,噴出的顆粒有效成分恒定(如80%可濕粉)。噴霧干燥工藝要求極為嚴格,否則就是代森錳和硫酸鋅的混合物(混合物性能不穩(wěn)定且易著火,而代森錳鋅性能穩(wěn)定)。其他干燥方式生產代森錳鋅的質量保證仍然是個研究課題。

    1968年沈陽化工研究院張少銘先生先于德國BASF公司發(fā)明多菌靈并于1971年在北京雙橋農藥廠投產,此后又在江蘇江陰農藥廠、吳縣農藥廠、新沂農藥廠大規(guī)模生產。多菌靈的投產對中國病害防治起到重大作用。

    上海農藥所沈寅初院士在七十年代初發(fā)明井岡霉素,到1976年在全國大規(guī)模生產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紋枯病的防治,獲得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七八十年代發(fā)生在殺菌劑領域的創(chuàng)新

    03、除草劑

    化學除草劑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中國農村面貌,人工除草逐步被化學除草所取代,農民的勞動條件得到根本的改善。

    除草劑類型太多不能一一敘述,具有代表性的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百草枯,殺闊葉草除草劑:氯代乙酰胺類、脲類、苯胺類、二苯醚類,殺禾本科雜草除草劑:芳氧苯氧丙酸類和環(huán)己二酮類相繼開發(fā)成功,水旱田果園工業(yè)用地都有適合的除草劑使用。

    沈陽化工研究院首先開發(fā)脲類除草劑綠麥隆、利谷隆,氯代乙酰胺類丁草胺、乙草胺和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八十年代開發(fā)芐嘧黃�。ㄞr得時)、苯磺隆、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等。

    南開大學元素所首先在山東德州農藥廠開始氯磺隆、甲磺隆的中試開發(fā)。

    由于多菌靈、綠麥隆、芐嘧磺隆的出現(xiàn)帶動中間體光氣的開發(fā),一氧化碳與氯氣反應得到70%的氣態(tài)光氣用于農藥合成,全國相繼建立起多家光氣生產廠。

    04、七八十年代重要事件

    (1)禁用六六六、滴滴涕

    八十年代農藥行業(yè)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是有機氯殺蟲劑被淘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禁止生產使用六六六和DDT。(六六六和滴滴涕停止生產和使用是在1982年3月。)

    有機氯農藥曾有過輝煌的歷史,1939年瑞士科學家米勒應用滴滴涕防治瘧疾而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唯一的獲得諾貝爾獎的農藥。但人們后來發(fā)現(xiàn)六六六、滴滴涕是極難降解并在脂肪層蓄積的化合物,殘留問題十分突出并在世界范圍內被禁用。

    我國農業(yè)長期使用這兩種殺蟲劑造成蔬菜、茶葉高殘留而嚴重影響出口,1982年3月國務院下達全面禁止生產使用(僅保留天津大沽化工廠少量生產裝置用來生產林丹)命令,停產的實施由化工部負責并確定停產時間表。同時國家投入十多億元除進口一些殺蟲劑之外,還建設了一批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和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及配套中間體生產裝置,禁用令也給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擴產創(chuàng)造良機。

    (2)加強農藥管理建立嚴格的農藥登記制度

    眾所周知農藥是一種功能化學品,特殊的結構賦予這些化合物具有殺蟲殺菌除草或植物生長調節(jié)或者抗逆的功能被用于農業(yè)生產。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制造使用必須嚴格置于監(jiān)督管理之下,即所謂的市場準入制度。對農藥管理,世界無一例外的在國家層面設立專門機構如美國EPA(國家環(huán)保局),日本農林水產省等。

    中國在1963年成立農藥檢定所,管理是在逐步完善,比如成立農藥登記專家委員會(其成員由農業(yè)部、化工部、衛(wèi)生部、林業(yè)總局、國家環(huán)保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六部委選出的專家組成,我本人是第4-6屆委員)。農藥檢定所作為常設機構和評審委員會掛靠單位平時行使相關權利,如臨時登記規(guī)則的制定、產品臨時登記證的審批發(fā)放和藥效實驗等,產品正式登記證一定要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才能發(fā)放。藥檢所還負責平時市場檢查和打假等。根據(jù)國務院《農藥登記臨時管理條例》,目前已改成《農藥管理條例》,這套制度越來越嚴密而漸漸和國際接軌,未來可能與OECD國家(經濟合作與發(fā)展合組織)形成互認。

    (3)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農藥生產管理歸口在化工部化工司,1985年以化工司為依托成立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協(xié)助政府管理(農藥生產、企業(yè)的計劃、安全和技術進步提出指導性意見,定期舉辦行業(yè)會議)。第一任會長崔紫英,第二任會長王志廉,第三任會長王律先,第四任會長羅海章,目前會長是孫叔寶,秘書長李鐘華。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和技術進步,促進企業(yè)整合和行業(yè)自律。

    (4)中國農藥學會

    1979年5月25日楊石先、黃瑞倫、龔坤元、張立言四位先賢云集沈陽發(fā)起成立中國農藥學會,學會是個學術組織,掛靠沈陽化工研究院。第一屆理事長王大翔,副理事長程暄生、陳茹玉、張澤溥,秘書長洪傳怡,后來尚爾才接替。自此,中國農藥在信息和學術交流方面迅速活躍起來,從而促進農藥的研發(fā)、生產和應用。學會定期召開學術會議編輯出版論文集,并不定期組織去國外考察交流,對中國農藥總體水平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農藥學會深受業(yè)界的歡迎和支持。

    學會工作70-90年代辦得有聲有色,得益于尚爾才先生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徐子成教授的組織領導。

    (5)沈陽農藥安評中心

    由聯(lián)合國工業(yè)和發(fā)展發(fā)組織(UNDP)援建項目沈陽農藥安評中心始于1980年,工發(fā)組織提供資金,英國政府提供15萬英鎊特殊捐款共約一百萬美元,國內配套資金930萬元。項目包括政府間對接、外國專家咨詢、國內專家考察、人員培訓、軟件的引入、基本建設(包括土建、儀器設備的配套)、學術討論和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建設歷時多年。

    安評中心建設主要目的是為中國新農藥創(chuàng)制配套,八十年代人們對于創(chuàng)制的概念還不清楚,項目顯得超前而走了不少彎路,但在九十年代后期顯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沈陽院一班人在安評中心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學到很多新農藥創(chuàng)制方面的知識,積累不少經驗。這期間我們出國考察訪問英國ICI公司、shell公司、倫敦大學帝國學院、英國NRDC(海外署天然資源研究所)、Lang-Ashiton 農業(yè)試驗站,瑞士汽巴嘉基(Cib& Geigy)公司和山度士(Sandoz)公司農藥部研究中心。

    (6)沈陽國際農藥研討會

    1990年由工發(fā)組織主辦,沈陽化工研究協(xié)辦,在沈陽友誼賓館召開由19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農藥研討會。許多英國農藥專家包括菊酯農藥的創(chuàng)始人埃利奧特與會,國際著名大公司和發(fā)展中國家也派重要的技術專家參會。會議的官方為英語并出版會議論文集。

    (7)南開大學元素有機研究所和農藥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5年以南開大學化學系和元素有機研究所為依托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正名院士被聘為實驗室任主任,戴立信、陳茹玉、胡秉芳等十幾名知名專家為第一屆委員。

    (8)《化工大百科全書》農藥篇的編撰

    中國化工大百科全書是集全國各個行業(yè)最著名化工專家歷經三年完成的一部力著。農藥部分的編撰由我擔任特約編審,邀請陳萬義、楊華錚教授和沈陽化工研究院農藥編輯部分別擔任殺蟲、除草、殺菌篇撰稿人。

    (9)學術交流(時間不限七八十年代)

    國內(略):七八十年代農藥研究基本隊伍來自高校和幾個資深的化工研究院所,他們都經歷計劃經濟時代,因此當時的學術交流并不在意技術保密,學術交流真誠坦率風清氣正,我很懷念那個年代。

    國際:八十年代中國的農藥工作者開始走出去看看外部世界。這里回憶一下我所參加的國際會議:

    1)英國《布萊頓國際植保會》(Brighton Conference)。這是國際最為著名的農藥盛會,是由英國植保會BCPC(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主持,每年十一月在倫敦南部海濱城市布萊頓舉行。數(shù)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制造商和分銷商云集布萊頓小城。會議分為商務洽談在保羅地鐵大廈(Metro Paou Building)舉行,學術會議在布萊頓大廈(Brighton Conference)舉行,內容為殺蟲-殺菌與除草逐年交替舉行,學術會分為大會報告、分會、大字報(poster)、發(fā)表會議論文集極具參考價值。

    2)IUPAC國際農藥學術研討會。由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組織(international pureand applied chemistry)主持,舉辦地是流動的,會議規(guī)模宏大,涉及面極其廣泛,但作為農藥應用研究者我更喜歡布萊頓會。

    3)CIPAC(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PesticideAnalytical Council)國際農藥分析協(xié)調委員會會議。農藥分析標準通常由聯(lián)合國糧農該組織(FAO)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定,但是更高的標準特別是國際大公司的標準則由CIPAC制定,所以也被稱作富人俱樂部。中國許多農藥企業(yè)產品標準遠超F(xiàn)AO和WHO,因此了解CIPAC 標準很必要。

    4)專訪美國EPA、法國農業(yè)部、約請日本農林水產省專家講學(略)。訪問美國國家環(huán)保局和法國農業(yè)部專門負責農藥重新登記官員,邀請日本農林水產省農藥登記前主管中村廣明先生講學對我們了解國際農藥的登記很有幫助。

    5)中-日農藥學術研討會:七八十年代中日民間農藥學術交流很活躍,兩國農藥界組團互訪并開展學術交流,通常兩年一次分別在各自國家舉辦。

    6) 出訪

    1989年隨林蔭才副部長訪問瑞士汽巴-嘉基公司;

    1992年隨賀國強副部長訪問瑞士、丹麥、英國多家化學公司;

    1988-1998十年期間多次隨化工部化建公司(外貿公司)訪問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有關化學公司(略);

    1993年為籌建農藥工程中心(沈陽)組團去美國、日本考察;

    1993年去法國訪問法國農業(yè)部、巴黎農業(yè)大學、烏爾夫實驗室了解歐盟關于農藥登記、GLP實驗室建設和安評中心建設管理。

    1993-1998年多次訪美,并與美國羅姆哈斯(Rohm& Haas)公司達成《創(chuàng)制新農藥合作協(xié)議》第一期(1994-1997),并于1997年底續(xù)簽第二期(1998-2021)合作協(xié)議。

    7)大陸-臺灣農藥交流會

    首先是臺灣農藥企業(yè)界組團到大陸參觀訪問,并受到大陸業(yè)界熱烈歡迎。此后便形成雙方有組織的交流互訪。臺灣農藥開始進入大陸市場,大陸農藥界也從對方學到先進的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交流使雙方受益。

    九十年代至今

    九十年代農藥工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根據(jù)馬丁農藥手冊(Pesticide Manual)統(tǒng)計世界農藥大約500個品種,正常使用的200多個品種中國可以全部生產供應國內外市場。許多農藥產品如三唑酮(粉銹寧)、毒死蜱等質量超過原來開發(fā)的國際大公司。

    01、九十年代農藥品種系列

    (1)殺蟲劑

    1)新煙堿類

    以吡蟲啉為代表的新煙堿殺蟲劑的問世無疑是九十年代殺蟲領域最重要事件。吡蟲啉(imidacloprid)1991年由拜耳公司在日本研發(fā)中心開發(fā),對同翅目害蟲如蚜蟲、飛虱、葉蟬、粉虱有特效的內吸殺蟲劑。我國幾乎與國外同步應用新煙堿殺蟲劑吡蟲啉,沈陽化工研究院于1992年12月23日取得農藥登記,不久(1992年12月31日)江蘇省農藥所也獲準登記。1993年新專利法開始實行,任何仿制專利農藥都必須遵守新專利法。由于取得合法農藥登記手續(xù),吡蟲啉生產在中國得以實現(xiàn),中國開始吡蟲啉的黃金時代。吡蟲啉在中國的生產、應用和出口極大地改善中國同翅目害蟲(俗稱小蟲子)的防治和出口形勢,為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吡蟲啉系列產品啶蟲脒(acetamiprid)、噻蟲啉(thiacloprid)、呋蟲胺(dinotefuran)也相繼問世。1991年先正達公司的前身諾華(Novartis)開發(fā)出噻蟲嗪(thiamethoxam)、1993年開發(fā)出吡蚜酮(pymetrozine),拜耳公司開發(fā)出噻蟲胺(clothianidin),陶氏2012年開發(fā)出氟啶蟲胺腈(sulfoxaflor),2014年拜耳開發(fā)出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

    在中國, 除吡蟲啉之外噻蟲嗪、吡蚜酮等多個品種也有生產、應用和出口。

    以上所有這些殺蟲劑作用機制均為昆蟲神經系統(tǒng)乙酰膽堿受體(nAChR)拮抗劑,彼此產生交互抗性。新煙堿殺蟲劑對蜜蜂的毒性還在爭論之中。

    2) 魚尼丁受體調節(jié)劑(Ryanodine Receptor Modulator)

    日本農藥株式會社和美國杜邦公司開發(fā)出鄰氨基苯甲酰胺殺蟲劑氯蟲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康寬),先正達開發(fā)出鄰苯二甲酰胺類氟蟲苯甲酰胺(flubendiamide)(壟歌)。在中國,康寬也用于水稻田防止螟蟲得到極大的市場份額,相反壟歌由于水生生物高毒被擋在水田市場之外,市場份額小得多。

    茚蟲威(indoxacarb),杜邦1996年開發(fā)的茚蟲威,上市時是個混合物(S體︰R體=3︰1)其中S體為有效體,目前商品化茚蟲威為高S體,浙江工業(yè)大學徐丹倩教授工藝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S-體95%以上。

    3) 氟蟲腈在中國起初登記用于水稻田防治取得很好的防效,由于對甲殼類如蝦蟹劇毒被禁止在水稻上使用。

    4) 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以2,6-二氟苯甲酰脲為代表的幾丁質抑制劑品種很多,目前倍受關注的是殺螨劑乙螨唑(etoxazole),國內許多廠家登記。

    (2)殺菌劑

    1)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

    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是又一個仿生合成的例證。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真菌(蘑菇)代謝物嗜球果傘素(strobilurine)對引起植物病害的四大菌綱(子囊菌綱、擔治菌綱、半知菌綱、藻菌綱卵菌亞綱)真菌均有防治效果,通過仿生合成開發(fā)出一系列產品。1992年先正達公司的前身英國捷利康(Zeneca)首先開發(fā)出ICI-5504即嘧菌酯(azoxystrobin),BASF公司開發(fā)出BAS-490即醚菌酯(kresoxim-methyl),兩個產品幾乎同時上市,嘧菌酯很快做大市場,而醚菌酯則效果并不理想,巴斯夫公司立刻推出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BAS-500。吡唑醚菌酯與嘧菌酯并駕齊驅成為殺菌劑的佼佼者;日本鹽野義公司推出醚菌胺(metaminostrobin)SSF-126市場反響平平。1993年沈陽化工研究院創(chuàng)制組集中精力開發(fā)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并篩選出烯肟菌酯(enestroburin)071和烯肟菌胺(fenamistrobin)020,后來又相繼開發(fā)出唑菌酯(pyraoxystrobin)、丁香菌酯等,成為國內開發(fā)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的先頭部隊。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生逢其時,2003年巴西爆發(fā)具有毀滅性的亞洲大豆銹病,當時又沒有有效藥劑控制。先正達和巴斯夫分別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與三唑類殺菌劑混劑,從而迅速占領巴西大豆殺菌劑市場并賺的滿鍋滿盆,緊接著拜耳和杜邦也推出類似產品爭奪市場。要知道,占領巴西大豆殺菌劑市場等于占領世界市場(2006年世界大豆殺菌劑市場8.02億美元,巴西市場為6.504億美元,占世界的81.1%)。

    國內嘧菌酯制造經過激烈競爭逐步集約化,而吡唑醚菌酯專利過期晚(2016年6月),國內企業(yè)剛剛開始廝殺,目前申請登記有上百家之多,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

    2)吡唑酰胺類殺菌劑

    鑒于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在大豆銹病上的抗性迅速發(fā)展,新類型吡唑酰胺類殺菌劑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問世。2010年拜耳公司首先開發(fā)出聯(lián)苯吡菌胺(bixafen), 2012年BASF推出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2013年先正達上市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這類殺菌劑均指向巴西大豆銹病市場,從而又一次出現(xiàn)大公司爭奪的局面。不幸的是這類殺菌劑在巴西大豆出現(xiàn)災難性的抗性。苯并烯氟菌唑優(yōu)異的防效使先正達公司歡欣鼓舞,但僅僅兩年后抗性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爆發(fā),以至于豆農懷疑藥劑的質量有問題。

    由于這類化合物專利太近使得國內企業(yè)沒有機會仿制,科研單位一直進行開發(fā),但市場指向并不明朗,中國大豆銹病不造成危害。

    (3)除草劑

    以下重點介紹超高效除草劑和三酮類除草劑。

    超高效除草劑

    超高效除草劑的開發(fā)集中在美國,和種植結構有關,美國可耕地很多,作物種植分大豆帶、玉米帶、小麥帶然后休閑,因此不存在后茬藥害問題。

    顧名思義超高效即用量極少效果顯著,而且都是殺闊葉草除草劑,作用方式為乙酰乳酸脫氫酶(ALS)酶抑制劑。

    超高效除草劑共三類:磺酰脲類、咪唑啉酮類、三唑并嘧啶類。

    磺酰脲類除草劑

    1980年杜邦公司首先開發(fā)磺酰脲類除草劑氯磺�。╟hlorsulfuron),此后甲磺�。╩etsulfuron-methyl)、芐嘧磺隆(bensulfuron)、苯磺隆(tribenuron)等,其他大公司如先正達等緊跟其后。全世界掀起磺酰脲類除草劑高潮,先后共有三十多個品種推向市場。

    我國農藥市場保留下的磺酰脲類除草劑品種不多,日產公司開發(fā)的煙嘧磺隆(nicosulfuron)很成功在玉米田廣泛應用至今。苯磺隆用于小麥田,芐嘧磺隆、吡嘧磺隆用于水稻田。

    咪唑啉酮類除草劑

    是美國氰胺公司(后BASF)開發(fā)主要用于大豆田的除草劑,最有名的咪唑乙煙酸(imazethapyr)(咪草煙)、甲氧滅草煙(imazamox)。

    咪唑乙煙酸在中國大豆田曾廣泛應用,由于后茬殘留問題只可用于春大豆防治一年生雜草。

    三唑并嘧啶類除草劑

    是陶氏化學開發(fā)的系列產品,唑嘧磺草胺(闊草清flumetsulam)DE-498在中國上市,后茬問題沒有銷路。其他DE511、DE-516等沒有登陸中國市場,倒是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稻杰”(與闊草清結構相反,是三唑磺酰胺)在中國銷售紅火。

    三酮類除草劑

    磺草酮、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是HPPD(對羥基苯丙酮酸雙氧化酶)抑制劑,一類非常安全的除草劑類,目前許多新品種出現(xiàn),應當在中國開發(fā)推廣應用。

    02、農藥劑型加工

    進入九十年代,農藥劑型加工研究得到快速發(fā)展并逐步取代農藥劑型的老三樣:粉劑、可濕粉、乳油的統(tǒng)治地位。新劑型懸浮劑(SC)包括水懸劑和油懸劑、微乳劑(ME)、水乳劑(EW)、可分散粒劑(WDG)等。目前懸浮劑已在國內大量推廣使用,可分散粒劑由于其高含量和優(yōu)越的使用性能也得到快速推廣。

    03、農藥展銷會

    由中國貿促會主持的(CAC)農藥展銷會每年三月定期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主辦人馬春燕女士。CAC會背后的強大后盾是中國世界農藥第一大生產國和第一大出口國的實力。CAC把英國布萊頓會議的商業(yè)部分完全取而代之。每年大批國外農藥分銷商參會,國際化名至實歸。

    由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主持的(ACE)每年9月中旬在上海世博展覽中心召開,會議強調國家產業(yè)政策、導向,為行業(yè)整頓提供輿論平臺,商品展銷也是會議重要內容,學術會議水平與英國布萊頓會議相差很大,應該引起會議的主辦者關注。

    04、行業(yè)形勢

    農藥行業(yè)現(xiàn)狀

    (1)規(guī)模大:中國農藥品種、產量、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根據(jù)2016年統(tǒng)計中國生產農藥總產量為377.8萬噸,向180個國家出口140萬噸占總產量的37%,占全球農藥貿易額的20%。

    (2)進步快:自九十年代以來國內重點農藥企集中開發(fā)新品種,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現(xiàn)規(guī)�;�、自動化、連續(xù)化生產。例如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江蘇優(yōu)士化學有限公司的菊酯生產線,上海泰禾農化集團控股的江蘇新河農用化工有限公司的百菌清生產線、諾普信農化有限公司在東莞的農藥劑型加工廠都普遍采用DCS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

    (3)成效顯著:重大品種工藝改造成效顯著:

    1) 采用甲叉法生產氯代乙酰胺類除草劑

    氯代乙酰胺類除草劑是重要的除草劑,類型包括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異丙甲草胺等。傳統(tǒng)的生產工藝采用氯甲醚法,產品質量和收率不高,氯甲醚也不是個討人喜歡過的化合物。華邦穎泰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甲叉法(國外普遍采用的工藝),產品收率和質量大幅提高,工藝改造效果顯著。

    2)五硫化二磷新工藝

    傳統(tǒng)的五硫化二磷生產會產生大量膠體硫懸浮在廢水里,惡臭并極難處理而成為有機磷酸酯殺蟲劑的攔路虎。浙江工業(yè)大學徐振元團隊開發(fā)新工藝回收元素硫,徹底避免廢水的產生。

    3)雙甘膦法生產草甘膦

    天然氣-氫氰酸-亞氨基二乙腈-雙甘膦-草甘膦的工藝路線是美國孟山都公司采用的路線,缺點:步驟長和氫氰酸是危險化學品,優(yōu)點:原料來源充足適于大規(guī)模生產。目前國內草甘膦生產兩條路線各有千秋。

    4)百草枯(paraquat dichloride)

    即聯(lián)吡啶-氯甲烷的季銨鹽20%水劑。百草枯出現(xiàn)遠早于草甘膦,早在1955年就發(fā)現(xiàn)聯(lián)吡啶季銨鹽除草活性,1962年英國ICI公司將其投放市場。

    百草枯最大的優(yōu)點是沒有殘留問題,作物收割后在前茬作物殘株和野草上噴過百草枯立刻可以栽種后茬作物,為搶農時贏得時間而深受農民歡迎。

    百草枯合成最早采用鈉熔融法(熱法)工藝問題很多,山東省農藥所2010年開發(fā)出氨氰法。氨氰法使得百草枯生產工藝大大簡化,安全性得到徹底保障,產品收率和質量明顯提高,這是百草枯生產一次革命性的變革。氨氰法很快推廣到全行業(yè)并掀起百草枯熱潮。

    百草枯的大量應用也帶動上游產品吡啶的大規(guī)模生產。不幸的是水劑這種劑型帶來嚴重的中毒后患,政府勒令禁用水劑這種劑型,而開發(fā)其他安全劑型的嘗試并未成功,2017年被禁用。

    5)環(huán)戊二烯法生產吡蟲啉

    吡蟲啉生產工藝歷經多次變動,到目前行業(yè)普遍采用宋寶安院士開發(fā)的環(huán)戊二烯工藝路線,但這種工藝仍有改進(降低三廢)的呼聲。

    6)草銨膦新工藝

    拜耳工藝是三氯化磷-氯甲烷加成法,國內格氏試劑法,四川利爾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出新工藝。

    創(chuàng)新的背景、愿景、問題

    01、背景、愿景

    九十年代以前中國的農藥行業(yè)仍停留在仿制國外品種為主的狀態(tài),自主創(chuàng)新的品種很少,產品雷同非常嚴重,這里有政策導向和經濟發(fā)展水平,更有認識上的誤區(qū)。

    隨著中國經濟更深的融入世界經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來了。1992年中國修改了專利(保護化合物),這對農藥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就是說從1993年1月1日起任意仿制國外專利產品屬于違法行為,形勢倒逼從政府、大專院校、科研、生產企業(yè)開始重視技術創(chuàng)新,從而出現(xiàn)了北南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

    這里重點介紹北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建設的情況:

    為了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促進產學研聯(lián)合,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九十年代開始國家計委科技司在全國范圍內選拔有基礎的高校、科研單位和少數(shù)企業(yè)建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農藥行業(yè)有幸被選入建立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沈陽-天津。其中沈陽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啟動(總投資6000萬元包括國家計委撥款3000萬元,化工部配套2000萬元完全沒有兌現(xiàn),依托單位沈陽化工研究院自籌1000萬元,同時承擔化工部缺位的配套資金2000萬元,共3000萬元)。建設歷時三年,于1998年9月17日通過驗收。同時以南開大學為依托的天津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也如火如荼的開展建設并通過驗收。

    國家科委發(fā)起建立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上海農藥研究所、江蘇省農藥研究所、浙江化工研究院、湖南化工研究院為建設單位,所屬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資金,其余由依托單位自籌,經過幾年的緊張建設陸續(xù)完成驗收。自此我們通常所說的北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相繼建成。

    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辦公室最初由化工部科技總院王龍根處長主持,辦公室主任由總院副院長李鐘華博士接任。

    北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花了十年時間試圖創(chuàng)制一批農藥新品種,但并沒有改變我國農藥產業(yè)的格局,仿制農藥仍然穩(wěn)穩(wěn)地占據(jù)舞臺。但新農藥創(chuàng)新已深入人心,按現(xiàn)代程序創(chuàng)制新農藥開始起步,同時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技術人員為中國農藥真正走向創(chuàng)制打下基礎。

    談到中國農藥科技創(chuàng)新一定要提到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新辦公室。辦公室最初是參與指導和管理南方農藥創(chuàng)新基地,但實質上它是科技部農藥攻關(農藥支撐)項目辦公室。辦公室以化工部科技總院為依托代行科技部管理“國家科技攻關”“科技支撐項目”連續(xù)四個五年計劃(9-12五年計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辦公室工作內容:根據(jù)國家科技部總體規(guī)劃制訂每個五年計劃農藥發(fā)展具體目標,并通過全國招標形式落實到具體單位。課題選擇通過專家評審擇優(yōu)錄取,專家組成員參與從招、投標、中標后列為研究課題,然后經過中評估、驗收的全過程。辦公室對專題、課題、項目逐級驗收并寫出總結上報科技部,科技部驗收分為研究內容、資金管理兩條線,嚴格高效。

    第11-12個“五年計劃”農藥研究方向是個轉變時期,政府通過部分引導資金使得行業(yè)從仿制向創(chuàng)制轉變,這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在此期間以南方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辦公室為引領的“科技支撐計劃”側重應用研究;以李正名、錢旭紅、宋寶安院士為首的“973計劃”則著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到“十二五”,“973計劃”部分參與“科技支撐計劃”,這兩個項目基本隊伍是以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為主的研發(fā)人員,企業(yè)參與度不深。項目開發(fā)中后期面臨投資建廠和市場的嚴峻考驗,從而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很值得深思:農藥是一門應用科學,其行為主體是企業(yè),不賺錢的項目企業(yè)是沒有興趣的,因此創(chuàng)制的初衷要充分考慮市場前景。產學研是一種很好的組織形式,根據(jù)合作協(xié)議,開發(fā)中后期重點應由企業(yè)承擔,完成企業(yè)為主體的創(chuàng)制格局。

    就農藥領域而言,進入新世紀獨立的化工科研單位受改革的大潮沖擊很大,許多中青年農藥研究人員紛紛加入企業(yè)的創(chuàng)制隊伍形成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四梁八柱,這是非�?上驳默F(xiàn)象。北南農藥創(chuàng)制中心為企業(yè)創(chuàng)制新農藥提供經驗和人力資源。

    02、問題

    農藥是化工行業(yè)的一個分支,化工行業(yè)的特點是高度集約化大生產。例如世界最大的化工企業(yè)德國BASF公司年銷售額近700億美元,主要生產裝置集中在路德維希港有長6公里寬3.5公里的生產區(qū),使得產品上下游配套,“三廢”處理、倉儲運輸都顯示出極大優(yōu)勢。

    我國的農藥企業(yè)很少依托大的化工企業(yè),2000多家企業(yè)在低水平重復,最近報導申請登記吡唑醚菌酯的報告有253件,登記草銨膦的193件,重復生產的局面并未改觀,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供給側改革的大潮真的該喚醒沉睡的“農藥企業(yè)家”們了!對照日本農藥,日本農藥除住友化學農藥規(guī)模稍大,其余大多在3-5億美元銷售額(相當中國重點農藥企業(yè)規(guī)模),但是日本農藥企業(yè)從來沒有出現(xiàn)無序競爭的現(xiàn)象,他們幾乎完全靠自己開發(fā)創(chuàng)制新品種立足于世界的農藥市場。中國農藥與之相比反差還是很大。

    中國兩大化工巨頭“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的合并能否加快農藥行業(yè)兼并重組做強的步伐?有待時間的檢驗。觀察“中化國際”“江山股份”“穎泰生物”“福華通達”等公司的變遷都能看到資本進入農藥行業(yè)的影子,這或許對農藥的集約化有所幫助,或許如房地產行業(yè)“寶能”與“萬科”的股權之爭,形成劣幣逐出良幣的翻版。

相關閱讀
FMC殺菌劑波爾多液再登記獲歐盟通過
百草枯禁用后草銨膦占市,除了殺價還能拼什么?
今年全國農藥檢定所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