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草地貪夜蛾防控應抓住低齡幼蟲的最佳時期,可選這些藥劑
來源:網絡    2019-6-28 10:27:00
    

    草地貪夜蛾起源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于美洲大陸,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速度快、繁殖能力強、防控難度大的特點。2018年在非洲造成高達3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全球預警的重要農業害蟲。2019年1月13日確認傳入我國云南省,截至5月10日已在我國13個省份發現。專家分析預測,草地貪夜蛾將從我國華南玉米區向黃淮海夏玉米主產區及西北、東北玉米主產區等地蔓延,有可能形成局部蟲災。

草地貪夜蛾防控應抓住低齡幼蟲的最佳時期,可選這些藥劑

    一、形態特征

    成蟲:翅展32~40 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邊緣有窄褐色帶。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雜色,具環形紋和腎形紋,輪廓線黃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頂角向內各具一大白斑,環狀紋后側各具一淺色帶自翅外緣至中室,腎形紋內側各具一白色楔形紋。

    幼蟲:一般有6個齡期,體長1~45 mm,體色有淺黃、淺綠、褐色等多種,最為典型的識別特征是末端腹節背面有4個呈正方形排列的黑點,三齡后頭部可見的倒Y形紋。

    卵:通常100~200粒堆積成塊狀,多由白色鱗毛覆蓋,初產時為淺綠或白色,孵化前漸變為棕色。卵粒直徑0.4 mm,卵高0.3 mm。卵多產于葉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見于近喇叭口處。適宜溫度下,2~3d孵化。

    蛹:被蛹,體長15~17 mm,體寬4.5 mm,化蛹初期體色淡綠色,逐漸變為紅棕及黑褐色。常在2~8 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時也在果穗或葉腋處化蛹(形態特征圖片由趙勝園博士提供)

    二、發生規律與田間為害狀

    草地貪夜蛾無滯育現象,適宜發育溫度廣,為11℃~30℃,在28℃條件下,30 d左右即可完成1個世代。雌、雄蟲均可多次交配,單頭雌蟲可產卵塊10塊以上,卵量約1,500粒。在玉米上,1~3齡幼蟲通常隱藏在心葉、葉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齡幼蟲還會吐絲,借助風擴散轉移到周邊的植株上繼續為害;四至六齡幼蟲對玉米的為害更為嚴重,取食葉片后形成不規則的長形孔洞,可將整株玉米的葉片取食光,也會鉆蛀心葉、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響葉片和果穗的正常發育。苗期嚴重被害時生長點被破壞,形成枯心苗。

    三、應急防治措施

    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最佳時期,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噴灑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選用防控夜蛾科害蟲的新型高效低毒藥劑噴霧防治。防治指標: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率大于10%。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及國外應急防控該害蟲的化學藥劑有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蟲酰胺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科研團隊通過室內藥效試驗和田間小區試驗,防效較好的藥劑有氯蟲苯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化學農藥以及多殺菌素、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農藥。

相關閱讀
節后市場靜待重啟,唑草酮、戊唑醇等部分產品價格有所上調
2014農藥行業“漲”字仍是關鍵詞
小麥病蟲害防治種衣劑拌種的合理使用分析介紹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