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種植增加密度易倒伏,試試這兩種調節劑 |
來源:網絡 2019-7-4 10:06:00 |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飼料、經濟兼用作物,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增加密度是提高作物單產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增加密度將導致植株間競爭加劇,群體通風透光不良,易倒伏,導致產量、品質下降,倒伏成為制約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由于倒伏而導致的玉米產量損失為5%~25%,甚至可以達到100%。一般情況下,玉米倒伏包括由于自然及自身原因導致的根部的倒伏、莖稈的倒伏及莖稈折斷,其中,莖稈的折斷最為嚴重,占30%~60%。 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使用可明顯的影響且有效的調節與控制植物各階段的生長和發育,其在玉米生產上中起著重要作用。烯效唑作為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調控作物的生長發育,其主要原因是抑制內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從而延緩植物生長,增加莖粗而被廣泛應用。Schluttenhofer等研究發現,噴施烯效唑顯著降低玉米株高但強烈抑制莖伸長,也減少了糧食產量、穗長、穗軸重。而胺鮮酯(DA-6),是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的一類新型、廣譜性植物生長促進劑,有顯著提高作物產量,增加其抗逆性,促進農作物提早成熟等優點,同時可同多種試劑配成復配劑一起使用。吳燕等研究發現,與對照相比,噴施胺鮮酯在氮代謝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滁菊幼苗生長,表現在株高、莖粗及鮮重顯著增加。 試驗目的 基于之前的研究以及相關文獻,將烯效唑、胺鮮酯進行復配,研究不同配比濃度的烯效唑、胺鮮酯復配對玉米矮化、光合特性、品質、產量、內源激素的影響,以探明最佳時期、最適濃度的復配劑對玉米矮化的生理生化機制,以期為玉米矮化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和理論基礎,可進一步豐富玉米化控理論。 應用方法 建議施尿素、P2O5、氯化鉀分別為750 kg/hm2、450 kg/hm2和150 kg/hm2,磷鉀肥全部作基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產。在拔節期進行葉面噴施40 mg/L 5%烯效唑復合50 g/L 98%胺鮮酯配比復配劑。 預期效果 (1)抑制玉米植株高度、增大莖稈粗度、增加葉面積方面有明顯作用,同時其產量提高; (2)有較高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及蒸騰速率(Tr),有助于后期籽粒的灌漿,且明顯改善了玉米籽粒的品質,顯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賴氨酸、可溶性糖、粗淀粉的含量; (3)隨著籽粒生育進程的推進,IAA、GA3和ZT含量有所增加,ABA含量大幅度提高。 應用案例 試驗于2013—2014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烏蘭烏蘇氣象站試驗田進行。 試驗品種為新疆主栽品種‘鄭單958’。供試藥劑為5%烯效唑由江蘇省建湖縣農藥廠生產;98%胺鮮酯由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玉米等行距種植,小區面積28 m2,3次重復。施尿素、P2O5、氯化鉀分別為750 kg/hm2、450 kg/hm2和150 kg/hm2,磷鉀肥全部作基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產。在拔節期進行葉面噴施40 mg/L 5%烯效唑復合50 g/L 98%胺鮮酯配比復配劑。 ① 拔節期噴施此復配劑的玉米株高為207 cm,而清水對照的為289 cm,降低株高效果極顯著;② 玉米葉面積極顯著增加,藥劑處理后為236 cm2,而清水對照僅為151 cm2;③ 拔節期噴施此復配劑的玉米增產175 kg/hm2;④ 施藥后,有較高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及蒸騰速率(Tr),有助于后期籽粒的灌漿;⑤ 明顯改善了玉米籽粒的品質,顯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賴氨酸、可溶性糖、粗淀粉的含量;⑥ 隨著籽粒生育進程的推進,IAA、GA3和ZT含量有所增加,ABA含量大幅度提高。 基金項目 該項研究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D42B01)資助。 |
![]() |
![]() |
相關閱讀 |
農藥上市公司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44家盈利2家虧損 |
代森錳鋅市場行情:高溫趕走需求 |
擴作!這些農藥產品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