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萵筍野蛞蝓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9-7-26 17:01:00 |
野蛞蝓又叫無殼蜒蚰螺、鼻涕蟲,在萵筍各種植產區常常出現,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加強對該蟲害的防治。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萵筍野蛞蝓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等相關知識,供農戶們參考。 危害癥狀: 蛞蝓以齒舌刮食幼芽、嫩葉、嫰莖,幼苗受害可造成缺苗斷壟,嚴重時成片被毀;成株期葉片出現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僅殘存葉脈,植株受其排泄的糞便污染,易誘發菌類侵染而導致腐爛,降低產量和質量。 發生規律: 1、野蛞蝓從孵化到雌雄同體生殖腺分化為幼稚期;從雄生殖道發育到性成熟為幼期;從形成精子到雌生殖道發育至卵成熟及產卵進入成蟲期。交配后8~10天產卵,每雌產卵300粒,土壤含水量60%~85%利其生殖。黏重土,低洼處蛞蝓多。喜溫暖、潮濕環境,畏忌陽光,裸露在干燥條件下即死亡。 2、野蛞蝓的成、幼體適宜活動的溫度15~25℃,相對濕度85%以上,春、秋季多露或雨后發生為害重,夏季高溫干旱或冬季潛入隱蔽處土下休眠。 3、蛞蝓白天潛藏作物根部濕土下或陰暗處,夜晚活動取食,陰雨天可晝夜為害。 防治方法: 1、棚室通風透光,清除田間及棚室周圍雜草。用雜草、菜葉等在棚室內做誘集堆,天亮前集中捕捉。 2、在蔬菜出苗或移栽后,在蛞蝓發生初期,每畝用6%密達顆粒劑500克拌細干土15~20千克,于傍晚均勻撒在受害植株的行間壟上;也可采取條施或點施,藥點間距40~50厘米為宜,或每畝用10%多聚乙醛顆粒劑1千克拌適量細干土撒施。 |
![]() |
![]() |
相關閱讀 |
大棚蔬菜到冬季應如何抗寒 |
柑桔花芽分化的過程、影響因素及促進措施 |
柑橘赤衣病的發病特點及預防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