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九屆山東省農藥信息交流會在青島隆重召開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8-10 10:26:00 |
為了解讀當前形勢,提高農藥行業技術水平,促進我國農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8月7-9日,在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海濱城市青島,由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山東化學化工學會農藥專業委員會、山東省農藥信息中心主辦的第十九屆山東省農藥信息交流會隆重召開。 在以往18屆成功召開的基礎上,第19屆繼續以500人的參會規模匯聚了行業的目光。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李鐘華副會長、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花榮軍秘書長、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藥管理處楊武杰處長、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政管理處張薇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本次交流會,并分別作開幕式致辭及會議報告。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山東化學化工學會農藥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德軍先生主持開幕式。 隨著《農藥》紀錄片在全國播放,向全社會展現了農藥行業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40年不平凡歷程,這是行業的一大盛事。但是,隨著農藥工業進入新時代,全新局面又帶來了很多新問題,不管是安全環保還是供給側改革,亦或是行業新政的實施,農藥行業已步入轉型升級關鍵時期。李德軍理事長在開幕式主持中提出,創新引領未來,不僅著眼于農藥增產增效,還要著眼于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葛家成先生在致辭中也表示,新技術引領行業提檔升級對于我們農藥行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步聚焦山東農藥管理工作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楊武杰處長在致辭中介紹了山東省農藥管理工作打算。 一是聚焦綠色引領,突出高質量發展。當前,山東省農藥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加快農藥技術創新,促進行業提檔升級,增強我省農藥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力。重點支持研發高效、低風險、低殘留農藥,加快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綠色農藥的登記。推行綠色清潔生產,降低環境風險。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和先進的施藥器械。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制度等。 二是聚焦體系建設,提升監管水平。全面落實《農藥管理條例》,持續抓好農藥管理體系建設。(1)加強監管隊伍建設。按照《條例》賦予的農藥管理職責,構建權責統一、聯動高效的農藥監管體系,重點提升縣級農藥綜合執法機構的農藥執法能力。(2)夯實監管責任。切實落實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農藥生產、經營許可制度,科學選藥用藥制度,生產、經營、用藥記錄制度等。(3)抓好用藥指導服務。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農戶科學用藥的法律意識和技術水平。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業,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和大型植保機械等新技術模式,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 三是聚焦工作落實,實施“六大行動”。貫徹落實今年初《山東省農藥行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大力推動農藥技術創新、農藥生產轉型升級、科學選藥用藥示范、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處置、農藥產品可追溯平臺建設和農藥監管執法規范化等“六大行動”的實施,促進山東農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健康發展,切實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會議給行業帶來了高度和深度 今年是中國農藥行業歷史上最特別、最特殊的一年,面臨了2017年農藥新政出臺兩年后的關鍵轉折期,面臨了2018年環保風暴帶來的生態重建期,面臨了2019年安全事故帶來的園區整頓期,不少農藥人最近在彷徨中、糾結中、徘徊中,而本次會議的召開,正如花榮軍秘書長在致辭中所表達的,“給行業帶來了高度和深度。” 高度在于,有權威領導解讀政策,知名專家交流技術,成功企業家傳遞經驗;深度在于,會議將農藥生產中的最新技術信息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全面挖掘,涵蓋了制劑研發、助劑研究、微囊技術、體系評價、加工設備等。 高屋建瓴做好農藥行業未來規劃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李鐘華副會長分析了新時代我國農藥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國家農藥行業數據分析到社會發展規律背景,再到一帶一路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等作了高屋建瓴、高瞻遠矚、深入淺出的全面分析。李會長在報告中為大家指明了幾點: 一是高毒農藥淘汰是必然趨勢。國家對于高毒農藥的全面禁用已經有了時間表,李副會長表示,在政治站位高度,12種高毒農藥品種將全部淘汰,淘汰是必然的。以期通過5年內的全部禁用,降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因此,李副會長再次提醒企業,要早做打算。 二是行業兼并重組影響較大。李副會長提出,從目前來看,農藥行業停產限產比較普遍,原材料和原藥價格的上漲也加快了產業鏈的整合,按照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5個月行業內80家企業完成了兼并重組,影響比較大。 三是企業生存比發展更為重要。李副會長坦言,“70%的企業未來將被淘汰,怎么保證自己處于30%,這是更重要的。”從發展角度看,我國環境資源約束嚴重,在環保概念的沖擊下,過去那種大規模鋪張發展已經行不通,那么,農藥企業該往哪里去?闖關東、走西口是一條路徑。頭疼的是,目前我國很多園區已經不接收農藥企業,據李副會長介紹,大家可以考慮往寧夏、內蒙、甘肅,東北遼寧、吉林市,黑龍江安達等園區進行入園考察。而由于脆弱的地方環境,南方企業搬遷是一種挑戰,李副會長提醒企業,“搬遷不是容易的事,一定要做全方位的調研,一定要親自去看,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一定要挑選條件和自己相符合的。” 四是關注新技術。李副會長認為新技術是一種機遇,一定要特別關注。比如生物技術的影響,RNAi技術、性誘劑、食誘劑、以蚊治蚊等技術,對未來行業的影響肯定非常大。此外,還比如大數據影響,一張照片就可以自動識別病蟲草害,還可以自動推薦用藥,判斷病害的準確率超過90%,這對一線植保專家來說是一個考驗。再如遙感技術,遙感中心會借助衛星獲取土地地貌的遙感數據,準確度非常高,這對于未來與行業的跨界組合會有新的突破。 五是認識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機遇。跨國企業中國化,中國企業國際化,一帶一路政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就目前很多企業到國外建廠來看,李副會長表示,中國企業向外投資還要特別關注政治風險,如大家欲拋去橄欖枝的印度。此外,李副會長也再次強調,農藥可以走得更遠,希望大家關注農藥的非農業用途,如工業防霉、減災免疫、花卉、園林、林業等。 通過分析發展趨勢,李副會長給大家帶來的警示及建議是:一是企業數量減少是必然趨勢,淘汰是必然,只是“刀砍到誰頭上”而已,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嚴格管理會成為常態,而且會越來越嚴;二是業內洗牌和跨界打劫都是沖擊,特別是跨界打劫,行業一定要多加關注;三是優勢企業可以通過打通產業鏈、專業精準服務農戶、多元化發展,來強大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是活下去的辦法;四是企業發展驅動可以通過強化技術、加強管理、推進服務創新、聚焦品牌戰;五是企業可以發展多樣化,如統防統治、全程農事托管、全程解決方案等。 認清六大變化 打通農藥登記審批關 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政管理處張薇研究員介紹了我國農藥登記現狀及趨勢展望。張薇研究員總結了農藥登記方面的幾大變化: 一是產品數量降。通過分析2011-2019年農藥登記產品數量變化,呈現了新政實施改變了原有登記產品數量增長態勢。 二是生產企業合。隨著安全生產、環保壓力與生產許可制度的改變,推動了企業兼并、重組與產業鏈重新布局。 三是產品結構穩。通過分析2013-2018年農藥登記產品類別和各主要類別農藥占比,表明三大主流產品穩中有變,綠色產品比重加大。 四是產品選擇多。通過登記數量前30的品種、2018年度登記數量前20位農藥品種和登記數量前20的制劑劑型,分析表明仍是以老產品當家,次新農藥熱門,制劑產品更加豐富。此外,2018年農藥產品大部分以次新產品為主,老產品僅僅是基數大,每年增長已經不大。 五是產品功能全。可以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助力特色經濟發展。張薇研究員介紹了2018年度登記數量前20位的作物,在小宗作物方面,2018年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1410個,涉及牡丹、地黃、芝麻、人參、百合、金銀花等10種中藥材,芋頭、萵苣、韭菜、絲瓜等蔬菜,以及枇杷、火龍果、櫻桃等特色水果,比2017年增加了200多個產品了,楊梅、人參、冬棗等部分特色小宗作物無藥可用問題得到緩解。張薇研究員表示,要實現小宗作物用藥需求,還有一段道路要走。 六是替代技術強。綠色農藥產品增長后勁足。境內企業在生物農藥研發方面占優勢;生物農藥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各類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的12.3%;農用抗生素產品以阿維菌素、井岡霉素為絕對優勢;植物源、微生物農藥產品品種多數量少、引入作物健康理念如植物誘抗劑等。 此外,張薇研究員介紹了新政實施后農藥登記的技術要點,以期通過一一分析幫助企業提高農藥登記審批通過率。 張薇研究員還強調,農藥減量增效是全球命題,比如歐盟將減量作為每年環境生態方面的一個指標,東南亞地區在農業發展政策中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對我國企業來說,如何改變原有大肥大藥局面,是未來發展命題。此外,張薇研究員也強調了環境生態多樣性保護、技術創新重要性、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免耕配套技術等未來我們所要面臨的挑戰。 制劑研發需更為量化、精準、微觀 中國農業大學吳學民教授介紹了新時代我國農藥制劑與助劑發展趨勢及創新方法。吳教授強調了制劑品牌打造的關鍵性。打造真正制劑品牌難度比較大,需要雄厚的研發實力、高水平的生產與質量監控體系、完善的管理體系、產品始終如一的高品質,力爭打造中國農藥制劑國際品牌。對此,吳教授在報告中就制劑與助劑方面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介紹,提綱挈領地對制劑助劑進行了精準的分析掃描。 吳教授提出,制劑發展正向功能化、安全環保化、易于操作化發展,農藥制劑研發思路正在發生轉變,研發更為量化、精準、微觀,未來一段時間,制劑的主要研發指標將從簡單理化性質轉向生物活性研發為代表。農藥制劑的發展趨勢與創新方向主要有:一是固液和液液非均相體系制劑開發新技術;界面性能與靶標攜帶;飛防植保技術的發展;省力化制劑的發展;控制釋放技術的發展;農藥制劑新技術的發展;種子處理劑的發展。同時,吳教授就這些發展方向對制劑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 而說到可分散懸浮劑(OD)時,吳教授表示,可分散油懸浮劑作為一種高效環保劑型,近年來發展迅速,登記也將加快。但是目前行業里非常缺乏可分散油懸浮劑助劑,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乳化和親和,這方面的開發還非常少,這是我們行業非常需要的,希望引起關注。 論劍農藥微膠囊 全面分析顯市場 沈陽中化農藥化工研發有限公司丑靖宇博士介紹了微囊技術在農藥中的應用于研究現狀。微膠囊技術發展時間很長,大約已有50年歷史,但是在農藥行業中運用得卻不是很成熟。 丑博士介紹了目前微膠囊的登記情況。截止到2019年5月份,微膠囊懸浮劑登記數量254個,微膠囊相關作用類別登記中殺蟲劑158個,數量最多,其次是殺菌劑33個、除草劑29個。農藥微膠囊應用方面,原藥品種中毒死蜱占29.5%,噻蟲嗪、吡蟲啉、噻蟲嗪+功夫占16.4%,菊酯類占14.7%,阿維菌素占8.3%,噻唑磷占5.5%,二甲戊林、酰胺類、異惡草松等占10%,其他占15.6%。原藥功能方面,殺蟲劑占72.4%,除草劑占11.4%,殺菌劑占13%,其他占3.2%。使用方向方面,大田農用57.8%,衛生害蟲39.1%,其他3.1%。產品登記公司看,國外公司登記達25.6%,國內企業登記74.4%。 就農藥微膠囊產業化現狀方面,丑博士介紹到,和其他劑型種類相比,微膠囊化產品數量相當有限,主要研究與應用方向主要是封閉環境的衛生用藥、糧庫、地下害蟲、種子處理等,開放環境的大田用藥。會上,丑博士還分別從種子處理用途和大田制劑使用微膠囊方面,分別介紹了微膠囊對它們帶來的好處及目的。 在種子處理用途方面,微膠囊技術可以增強其安全性,減小種子處理有效成分對種子的刺激,增大包衣種子的抗逆性,使種衣劑更加安全,如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可以延長持效期,如吡蟲啉、氟蟲腈·毒死蜱等;可以改善原藥性質缺陷,如丁硫克百威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具有良好的包衣種子流動性及防效;可以實現特殊功能,如苯醚甲環唑保水型緩釋種子處理劑能促進小麥生長,增強植株耐病性,最終提高小麥產量。 大田制劑使用微膠囊的目的,一是改善原藥的性質缺陷,如防致敏、防飄移、防揮發、防氧化、防紫外線光;二是解決藥物與水相隔離而使水基化制劑得以實施;三是需要延長殘效和降低藥害的芽前除草劑,如乙草胺、二甲戊靈、異惡草松、仲丁靈、氟樂靈、乙氧氟草醚等。 對于微膠囊存在的問題,丑博士進行了介紹:一是緩釋制劑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囊材和添加劑增大了農藥成本,操作過程的復雜性也增加了人工成本;二是制備方法、釋放機理和質量檢測等還處于早期研究階段,游離有效成分含量和釋放速率兩個指標項目的具體檢測方法未作統一的規定,技術不夠成熟;三是農藥使用者缺乏對微膠囊農藥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等,特別是一些技術不過關的微膠囊農藥流入市場導致良莠不齊,劣質產品給微膠囊農藥抹黑。 丑博士對未來微膠囊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一是深入緩釋、控釋農藥理論研發,對緩釋、控釋農藥廣泛發展應用提供充足的理論技術支持;二是國家加大支持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支持推廣、示范的力度,建立相關的補助試點,增加對緩釋、控釋農藥的相關宣傳工作,讓人民群眾廣泛了解;三是嚴格緩釋、控釋農藥等級制度,制定相關質量標準,加強市場管理,清楚市場上偽劣、不合格產品,規范緩釋、控釋農藥市場。 此外,會議還從助劑研究、體系評價、加工設備、減施增效、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深挖技術信息,同時,會議還開設了諾力昂技術專場、廣州方中技術專場、上海法孚萊設備專場,會參會代表提供更多深入了解精準技術的機會。 李德軍理事長表示,中國農藥工業面對新形勢,我們要跳出格局看農藥。世界格局在發生變化,過去我們仰望大公司,現在我們同臺競技,我國很多農藥有國際眼光,而且在規則制定中,我們也已經有了話語權。因此說,不同時代到來了,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意識。從國內來講,國家每年都提三農問題,然而就李德軍理事長所認為的,三農問題并不只是三農問題,而是社會問題。農藥工業與農業緊密相關,作物種植模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農藥的組織模式和經營模式,因此,李德軍理事長提醒企業,“一定要關注土地問題,關注農業轉型和種植模式變化以及農村三權分立問題”。 中國農藥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口,如果用一個悲觀的詞匯來形容,那就是“風聲鶴唳”,行業比較緊張。而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也是行業一個新生的過程,化繭成蝶的過程,一個全新面貌即將呈現。令我們高興的是,我國農藥工業這幾年轉型升級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績,同時也特別欣喜的是,我們行業很多年輕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志向高遠、勇于攀登,正在積極猛烈地邁向更高的山峰,讓我們看到了百花齊放、后生可畏的好現象,看到了我國農藥工業的希望與明天! |
![]() |
![]() |
相關閱讀 |
化學農藥的使用:利益與危害的博弈 |
緊急!今年小麥蚜蟲或嚴重暴發!農民怎么辦?答案來啦! |
2013年國內農藥市場需求穩中有升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