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高發期,農戶們要注意做好防控措施 |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 2019-8-31 10:15:00 |
當前,華南、江南中稻和西南、東北單季稻處于抽穗至灌漿乳熟期,長江中下游單季稻處于拔節至孕穗期,華南、江南雙季晚稻處于分蘗期。8月中旬以來,稻飛虱在西南西部和江南東部稻區,稻縱卷葉螟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監測到明顯成蟲高峰,田間蟲量高于上年同期,總體中等發生,重于上年。 據統計,當前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發生面積分別為8881萬畝次和7298萬畝次,同比增加1.9%和7.2%。下階段,南方稻區降水偏多,高溫范圍減小、強度減弱,適溫高濕的天氣條件適合“兩遷”害蟲回遷降落和繁殖為害。預計稻飛虱在江南中稻區偏重發生(4級),局部大發生(5級);稻縱卷葉螟在長江中下游和江南東部稻區偏重發生(4級),沿江局部大發生(5級),發生嚴重程度較近兩年有所回升。 稻飛虱發生動態 8月中旬以來,據全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46個站點監測,稻飛虱誘蟲總量為11.9萬頭,同比減少20.7%,其中褐飛虱誘蟲量為7.7萬頭,同比增加28.8%,占稻飛虱誘蟲總量的64.7%,褐飛虱比例較上年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據各地監測,稻飛虱在西南西部和江南東部稻區監測到明顯誘蟲峰,其中云南芒市于8月11-15日連續多日單燈誘蟲量超千頭,8月14日高達11200頭;福建建甌、大田于8月14-20日監測到誘蟲峰,峰期蟲量分別為18757頭、9497頭。從各省誘蟲情況看,西南北部和江南稻區誘蟲量同比偏高,其中四川、湖北是上年同期的2-3.5倍,江西、浙江、湖南、福建同比分別增加70.1%、40.5%、24.6%和13.7%;其他省份同比減少20%-90%。 當前,稻飛虱總體中等發生,江南中稻局部漏防田塊發生較重。其中,華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單季稻區經有效防控田間蟲口密度略有下降,但仍高于上年同期,百叢蟲量一般為200-900頭,高的2500-7500頭,局部漏防田塊已出現“冒穿”現象。如福建仙游、順昌中稻部分田塊發生較重,百叢蟲量一般為2500-3500頭,高的為8000-12000頭,最高達17150頭;湖南茶陵、沅陵、永定等地平均百叢蟲量超千頭,局部防效較差或漏防田塊出現“冒穿”現象。田間短翅型成蟲一般百叢1-10頭,局部蟲量較大,湖南益陽、湘西、湘潭超過10頭;安徽沿江江南發生普遍,其中績溪縣、普濟圩農場、歙縣平均百叢蟲量分別為115頭、107頭、38頭,超過大發生預警指標。華南、江南雙季晚稻稻飛虱田間密度繼續增長,百叢蟲量一般為70-450頭,高的為550-900頭;其中湖南短翅型成蟲一般百叢1-8.8頭,湘潭超過10頭。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稻飛虱偏輕發生(2級),百叢蟲量一般低于200頭,高的200-700頭,湖北黃州、麻城、赤壁百叢蟲量超1000頭。 稻縱卷葉螟發生動態 8月中旬以來,全國稻縱卷葉螟田間蛾量總體偏低,長江中下游稻區蛾量偏高。據全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46個站點監測,燈下誘蛾總量為1.6萬頭,同比減少39.6%。其中,8月12-15日,受臺風和本地蟲源羽化的雙重影響,稻縱卷葉螟在長江中下游出現明顯蛾峰,峰日畝蛾量一般為500-1500頭,高的為2000-3000頭,高于近年同期。如江蘇蘇州相城區8月12日田間畝蛾量為2240頭,是前一天的6倍;江都、如東8月13日田間畝蛾量為500-1000頭,是前一天的3-4倍。華南和江南稻區田間畝蛾量一般為10-100頭,高的為400-800頭,低于去年同期。 當前,稻縱卷葉螟總體中等發生,長江下游和江南東部稻區偏重發生。其中,華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單季稻區經有效防控田間蟲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上年同期,畝幼蟲量一般為600-3000頭,高的為4000-7000頭。如重慶平均畝幼蟲量為1328頭,是上年同期的5.4倍;湖南平均畝幼蟲量為1486頭,同比增加38.7%。華南和江南晚稻畝幼蟲量低于上年同期,一般為400-2000頭,高的為3000-5000頭。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田間蟲卵量明顯增加,畝幼蟲量一般為500-3000頭,高的為4000-8000頭。如安徽田間蟲卵量較近年同期偏高24%-75%;江蘇金壇觀測圃百叢蟲卵量高達1950頭(粒),遠超大發生指標。田間卷葉率一般為0.5%-5.6%,高的為9%-15%,貴州東部部分重發田塊高達40%。 發生趨勢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受臺風減弱后的熱帶低壓及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未來10天華南大部、江南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受高空槽和低渦切變的影響,江淮、江漢、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區偏多5成至1倍,天氣條件利于“兩遷”害蟲的回遷降落。同時,隨著南方稻區高溫范圍減小、強度減弱,適溫高濕的天氣條件有利于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生繁殖,而對防控工作的開展不利,“兩遷”害蟲將進一步加重發生為害。各地要及時加強監測調查,適期發布中短期發生防治預報,科學指導防控,有效控制為害,減輕災害損失。 |
![]() |
![]() |
相關閱讀 |
硯山農藥超標豆“沉冤得雪” |
轉基因作物推動草甘膦新發展 |
國內農藥年需求或增3%-6%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