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來,國際鉀肥市場及中國鉀肥市場如何發展? |
來源:農資市場播報 2019-9-9 9:05:00 |
目前,國際鉀肥市場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預計到2022年,鉀肥產能將出現過剩問題。面對行業發展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未來,國際鉀肥市場及中國鉀肥市場如何發展?日前,《中國農資》記者在“2019世界磷肥和復合肥產業發展大會”上找到了答案。 供需長期保持增長趨勢 近年來,在糧食供應緊張、市場壟斷格局以及主要鉀鹽進口國家缺鉀土壤面積不斷擴大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鉀鹽需求長期保持增長趨勢。記者獲悉,“未來5-10年中,國際鉀肥需求將保持2%左右穩步增長。” 對此,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石軍分析,未來鉀肥需求增長主要來自南美、南亞及東亞的化肥增長,中國、印度、巴西及印度尼西亞的需求增長約占2012-2022年總增長的三分之二(590萬噸K2O)。 對中國而言,鉀肥消費量一直大于生產量。2000年前鉀肥需求主要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90%以上。2000年后對外依存度不斷降低,2018年降低為45%左右。“未來5-10年,中國鉀肥需求將超過2000萬噸,國內產量規劃1000萬噸,仍需保持50%左右的進口量。”王石軍表示。 從供應面來看,隨著傳統幾大供應商的產能擴張,國際市場參與者不斷增多,鉀肥市場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王石軍提出:“鉀肥供應的長期穩定增長將不可避免地造成產能過剩。”多年無大型新建綠地項目及較高的行業行為規范導致過去幾年鉀肥價格和利潤都較高,引起新進入企業對多個項目的興趣,包括硫酸鉀及雜鹵石等替代品項目。到2022年,鉀肥長期供應增長保持在每年4.5%,很可能會導致持續產能過剩。 市場前景廣闊走勢看好 針對中國鉀肥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王石軍分析到,鉀肥市場前景廣闊、走勢長期看好,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溫飽問題是全球問題,是剛性需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這就意味著全球鉀肥價格必將理性回歸。其次,現階段全球鉀肥市場高度寡頭壟斷,中長期來看一些規劃和在建項目將得到穩步釋放。再次,全球鉀肥需求回暖帶動國際巨頭出貨量大幅增長。2021年全球鉀肥產能將在2017年8740萬噸的基礎上增長至9335萬噸。最后,中國是缺鉀國家,始終會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推動國際鉀肥產能合作。 另外,中國出口關稅取消,國產氯化鉀出口以及進口氯化鉀轉口的可能性較低,不會對資源型鉀肥產生影響。加工型硫酸鉀、硝酸鉀會隨著高質量發展沿著“一帶一路”覆蓋范圍內的國家和地區,運距短、運輸成本低,都將成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源動力,從而實現全球互利。 雙翼協同保障鉀肥供應 隨著保障糧食安全成為日益突出的課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走出去掌控海外鉀肥資源成為了國內鉀肥行業的重要目標。王石軍提出,目前我國世界綠地項目問題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建設成效低下。自2008年以來,中國境外鉀資源開發在北美、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約30個項目,規劃總產能近2000萬噸,投資金額近30億美元。二是國際炒作現象嚴重。目前,境外鉀資源開發推進速度依然較慢,存在散、小、慢等現象。 對此,王石軍提出以下對策。首先,境外鉀肥基地需雙方國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雙翼協同共建共贏,保障世界鉀肥的穩定供應。“要求我們從保障糧食持續安全高度控制進口鉀肥的渠道、規模、時間節點,建立優先儲備我國境外鉀肥基地的鉀肥機制,避免過量進口沖擊國內和我國在境外企業鉀鹽生產。” 其次,境外鉀肥項目要立足市場化,產學研結合突出綜合競爭力。“由于國際鉀肥長期存在產能嚴重過剩,因此必須考慮綜合優勢。鉀鹽資源世界上非常豐富,現有裝置產能隨時可以低成本釋放或者再擴能,新的境外綠地鉀肥項目必須從資源本身質量優勢、生產技術優勢、能耗環保優勢、運輸優勢等更加特殊的優勢,才能在市場上獲勝。”王石軍強調。 |
![]() |
![]() |
相關閱讀 |
越南開征防衛進口稅,市場對中國磷肥下半年出口形勢持謹慎態度 |
上游原料上漲勢頭強勁,復合肥企業漲價理由充足 |
尿素淡儲未被列入行情利好,政策接踵影響尿素開工率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