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未來農藥化工企業的“搬”與“留”,決定今后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道路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9-17 10:10:00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仍然離不開化工產業,且化工產業涉及到國防、民生各行各業,也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需要持續發展、大力發展。

未來農藥化工企業的“搬”與“留”,決定今后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道路

    自更為嚴格的安全環保政策實施以來,眾多化工企業面臨生死抉擇。追求“綠水青山”的環保大背景下,全國超過50%的涉化園區或將面臨關停,尤其在華東沿海省份不少區域規定不得新增技改,限批新上項目。如此一來,華東許多農藥化工企業又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要獲得生存及后續發展,未來何去何從的決斷到了非下不可的關頭。

    商場如戰場,戰機稍縱即逝。市場再好,沒有產業政策的扶持,終究是一場空。因此,未來農藥化工企業的“搬”與“留”,決定今后5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道路。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長遠著眼,各地的環境容量很不樂觀,高高的門檻已在行逐客之舉。如能夠順利入駐富有遠大前景的化工園區,或重新集成打造精細化工集中區或將成為農藥化工從業者們最佳選擇。但放眼全國到底哪里才是化工新建項目的安身之地呢?

    1. 審時度勢 ,知己知彼,轉戰他方,或迎柳暗花明

    中國業已形成的上海化工化學工業區、大亞灣經濟區、南京化工園區等較為先進的化工園區,他們代表著中國的化工技術水平,集中了中國乃至世界上化工產業的尖端產品、大宗產品、基礎產品,以及足夠的而且強勁的生產能力。所以抓大放小,通過安全、環保門檻,推進中國乃至國際層面的化工集中、集約布局是非常自然的,實現中國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的轉變。在紛紛出臺的涉及化工發展政策中,認清整治大勢最為重要,而認準投資方向也迫在眉睫。

    現有許多化工園區實力非凡,已躋身先進園區的化工企業是幸運的。而目前許多面臨轉戰搬遷新基地的企業的確困難重重,因此生存與發展首要是戰略,方向錯了,越努力越失敗。跟對園區,站位正確,結對組團謀共贏,方能容身新時代化工行業未來,謀求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2. 綠色發展,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方顯英雄本色

    中國化工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短期行為早就沒了市場,不講質量的投資還會血本無歸,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隊無法跨越高門檻,采用綠色生產技術,引用智能化生產裝置,完備綠色制造條件,成為化工企業的必由之路。

    針對農藥化工產業來講,由于農藥等精細化工所產生的“三廢”成分比較復雜,處理起來也相對比較繁雜和艱難,因此農藥等精細化工企業不僅要對“三廢”處理的環保投入高,而且處理后的“三廢”的排放也對環境的容量提出較高要求。相信所有有望接納化工企業入駐的園區,都會形成一整套適合于園區規劃環評的指標體系,將環境污染遏制在孕育期,以期讓更多的優秀企業投資興業。

    市場法則是適者生存。生態文明建設只容納“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信息化”的高效率先進企業,而排名首位的就是“綠色化”,具備綠色化發展條件的企業才有資格入選新園區,才有鳳凰涅槃的可能。

    3. 準確定位,盡早應變, 深謀遠慮,方可力挽狂瀾

    化工產業如空氣與水,不可或缺,但化工制造生存要求越來越嚴格。一波接一波的中國化工整治形勢不可逆轉,高質量發展絕不是空話,現在是農藥化工企業決定未來走向的時刻。對沿海沿江的化工企業來講,要發展就必須積極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就要研發新的綠色化工藝,投入自動化生產裝置,就要致力打造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團隊。

    化工生產搬遷就是新的提升機會。農藥產業是一個永遠朝陽的產業,是永不落伍的行業,農藥人既不能因環保壓力而輕言放棄,也不會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剛需性而裹足不前。對于想要搬遷的企業就必須選擇政策清晰、配套功能齊全、區域環境容量大、吸引外資較多、人力資源有保障的規劃區,如此定能開辟新化工,奔夢新天地,成就新未來!

    附部分化工園區簡介(以園區實際介紹為準)

    01

    山東淄博齊魯化學工業區

    山東省政府與中國石化集團的重要合作項目,是繼上海化工區、南京化工區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第三家專業化工園區。規劃48平方公里,其中齊魯石化公司等建成區22平方公里,新規劃開發面積26平方公里,主要分為核心區、精細化工園、塑料加工區、出口加工區、倉儲物流區、新材料工業園等6個功能園區。自2002年9月成立,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主導延長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碳一化工、塑料和機械加工等五大產業鏈。重點建設環氧乙烷、乙丙橡膠、丁辛醇、環氧丙烷、丙烯腈、聚丙烯復合紙、乙丙橡膠、甲乙酮、MTBE、聚異丁烯、異戊橡膠、順酐、1,4-丁二醇、對苯二甲酸、加氫石油樹脂和高檔溶劑油等項目。大力發展各類改性助劑,突出工程塑料和改性橡膠。在合成氣衍生物尿素、甲醇基礎上,形成煤化工產業鏈。

    建設包括美國伊士曼、英國BOC、瑞典柏斯托、美國英科、齊翔騰達等國內外大型企業。2013年,規模以上企業223個,總產值1,365億元(含齊魯石化),利稅174.26億元,投資完成75.57億元,從業人數8萬余人。C1、C2、C3、C4、C5、芳烴加工、苯酐、羰基合成產品、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工塑料助劑、添加劑等產品的規模檔次均居全國領先。

    02

    山東東營港經濟開發區

    2006年4月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位于東營市以北100公里處的渤海灣西南海岸,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龍頭和優先發展區,規劃控制區232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生態化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和戰略新興四大產業。

    主導培育生態化工、海洋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化工產業目前碳三、碳四產業鏈條相對完善,乙烯、芳烴產業鏈條逐步延長。

    引進實施總投資80多億元的中海油、萬通、寶港三大臨港物流園區以及中海油1,500萬噸渤海灣原油上岸終端項目建設。萬達天弘、華懋新材料、海科瑞林、愛克森、神馳石化等項目已順利投產;總投資180億元的聯合石化大型混合芳烴項目一期工程2015年下半年建成投產。

    03

    山東濟寧新材料產業園

    成立于2009年5月,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是山東省發展高端新材料產業的省級開發區。地處魯蘇豫皖交界處。高鐵、鐵路、高速、機場、京杭大運河為園區構筑了全方位立體交通網絡。濟寧是全國七大化工產業基地之一,煤炭儲量達260億噸,年產原煤9,000萬噸,稀土礦儲量1,275萬噸,水資源儲量達55億立方米,電力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焦炭、甲醇、焦油等基礎化工原料位居山東省首位。園區周邊建成機械制造、生物技術、紡織新材料、專用汽車、光電特色產業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全市擁有十余處化工科研院所、30多家大中專院校。園區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現已擁有院士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4名,博士150余名。

    打造以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為重點的四大產業集群,重點建設煤基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園。具有全球最大的生物基聚酰胺生產商山東凱賽生物,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炭黑生產企業黑貓股份,國內前三的石墨烯研發生產企業金利特,煤制乙二醇標桿企業丹化集團,國內唯一的中科院己內酯單體項目,世界500強法國威立雅固廢中心項目在園區落地生根。

    寶鋼氣體、濟礦民生、科藍凱美特、陽光化學、民生熱能、億盛實業、鍵邦化工、硅科新材料等高技術企業正健康發展。清華大學中試基地、沃騰化工、物競化工、同利化工、南天化工等高科技項目正在快速推進。總投資超過260億元的聚酯酰胺項目、乙二醇項目、中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電子化學品等高端項目即將開工建設。與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等國際化工巨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04

    河北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區域總面積268平方公里,人口4.2萬。這里作為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是京津冀都市圈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河北省“一線兩廂”經濟發展戰略。

    主導形成63萬噸PVC、15萬噸TDI、200萬噸水泥、36萬噸氯堿化工、2×350 MW的熱電聯產、60萬噸合成氨配套80萬噸尿素、2萬噸催化劑、10萬噸香精香料、20萬噸醫藥農藥中間體以及總量20萬噸的專用化學品等重大項目,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為主導的臨港產業聚集區。

    聚集中國化工集團、香港華潤集團、冀中能源集團、美國空氣公司、法國威立雅公司、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北京金隅集團、陽煤正元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化工企業和與之配套的公用工程和物流專業公司。入園企業共計118家,規模以上企業23家。2014年,開發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25.76億元。

    05

    廣西中國石油化工(欽州)產業園

    位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建設的核心工業區——國家級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2012年8月成功通過中石化聯合會審查,成為全國第4家,西南、華南經濟圈唯一一家以“中國石油化工”冠名園區。面積36平方公里,可用面積約28.6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以中石油千萬噸煉油、華誼工業氣體島、甲醇制烯烴項目為依托,重點規劃發展煉油副產品加工增值產業鏈、聚酯產業鏈、烯烴多元化產業鏈、磷化工及生物化工產業鏈等四大產業鏈。

    已落戶石化生產企業約20家,其中外資企業3家,累計固定投資約7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500億元,稅收超70億元,包括中石油廣西石化公司、廣西玉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欽州天恒石化有限公司、中電投北部灣(廣西)熱電有限公司、廣西欽州澄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泓達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欽州勝科水務公司等主要企業。

    06

    福建泉港石化工業園區

    泉港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部、湄洲灣南岸。園區規劃面積29.6平方公里,按產業布局分為仙境、南山、氯堿、洋嶼四個片區,已開發12.82平方公里。

    主導多元化烯烴原料產業鏈、C4、C5綜合利用產業鏈、乙烯+苯產業鏈、丙烯產業鏈、苯產業鏈等9條產業鏈,已投產的有福建聯合化工公司煉油乙烯一體化1,400萬噸/年煉油和110萬噸/年乙烯項目、林德氣體2套共8萬立方米/小時空分裝置、恒河化工10萬噸/年二甲醚、泉寧化工6,300噸/年重包裝膜、鴻潤公司12萬噸/年聚苯乙烯樹脂、東鑫公司6萬噸/年環己酮,湄洲灣氯堿公司1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6萬噸/年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萬噸/年環氧丙烷、5萬噸/年聚醚、4萬噸/年1,4-丁二醇以及福橡公司10萬噸/年丁苯橡膠、5萬噸/年順丁橡膠等項目。

    入駐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林德氣體、恒河化工、泉寧化工、鴻潤公司、東鑫公司,湄洲灣氯堿公司及福橡公司等規模以上石化企業近30家,其中,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國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外合資大型石油化工企業。2014年石化產值突破800億元。

    07

    湖北武漢化學工業園

    中部地區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位于武漢市主城區東北部,東、北向緊鄰長江,向南接東湖高新區,西至青山區,處于長江武漢段下游區域。規劃面積71.6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11平方公里。

    主導形成“一核四鏈三集群”的產業體系。以80萬噸乙烯為核心,建立碳五、碳九、環氧乙烷和芳烴4條產業鏈,初步形成石化產業、化工物流和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

    現有企業316家,先后引進了韓國SK、中石化、香港華潤、法國蘇伊士、新加坡恒陽、力諾集團、山東魯華、遼寧奧克、長飛光纖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2014年底,全區累計固定資產投資506億元。

    08

    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1年、2003年,重慶市政府分別批準成立重慶長壽化工產業園區、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2010年,由國務院批準重慶長壽化工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市政府決定將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整合并入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73.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鋼鐵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五大產業。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3,000億元。

    中石化四川維尼綸廠正在投資300億元以上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產品最全、技術最先進的天然氣化工新材料基地,由德國巴斯夫獨資建設的MDI項目已于2015年4月29日點火試車。全國最大的聚甲醛生產基地——云南云天化公司投資建設了6萬噸/年聚甲醛項目。在打造重油化工一體化項目,包括乙烯、丙烯、異丁烯、丁二烯、苯、丙酮、雙酚A等產品,可為工程塑料提供關鍵原材料。

    引進英國BP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德國巴斯夫、荷蘭帝斯曼、德國林德氣體公司、美國普萊克斯公司、中化國際、中遠物流、韓國錦湖、德國德固賽、法國達爾凱、香港建滔化工集團、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09

    四川南充化學工業園

    位于南充市嘉陵區境內,處于南充城區的下風下水,是南充市依托豐富的石化資源、天然氣資源和鹽鹵資源開發建設的專業化園區,占地面積40余平方千米,依托豐富的天然氣和巖鹽資源,加快資源性產業開發。園區規劃建設面積50余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醫藥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產業。石化產業是南充傳統優勢產業,基礎雄厚。有中石油布點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煉油企業南充煉化總廠,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有西南石油大學等一批專業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輕汽油醚化、異丙醇脫瀝清等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液空集團、德國梅塞爾集團赴園區實地考察;四川晟達化學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41億元建設的PTA、聚酯及尼龍系列項目;重慶和友堿胺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1億元建設的年產13萬噸1. 4-丁二醇項目;臺灣聯成化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2億美金建設的苯酐及增塑劑系列項目。2019年2月1日起,南充化學工業園區實施封閉化管理。

    10

    遼寧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遼陽高新區”)正式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遼寧省繼沈陽、大連、鞍山、營口之后的第五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 。

    遼陽高新區始建于1992年5月,各項基礎設施完備,道路平坦,路燈明亮,綠樹成蔭,各種建筑美觀大方,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遼陽高新區與歐、美、日、韓、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由財政、工商、稅務、郵政、電信、金融、保險等部門組成的系列服務體系。沈陽工業大學遼陽校區、中石油遼化研究院等駐區單位為高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智力支持。高新區還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高新區生產力促進中心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第四批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目前,遼陽高新區集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省級高新區、省科技先導區等各項優勢于一身,成為全市最大的高新技術輻射源和產業化基地。

    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化纖聯合企業——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坐落在高新區內,為高新區及周邊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和市場資源以及方方面面的人才支撐。區內還有東北地區最大的合資企業——遼寧忠旺集團,是全國500強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遼陽高新區形成了以化工、化纖、塑料為主體,電子信息、新型建材、生物制藥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產業格局。

    在國家實施振興東北戰略的關鍵時期,為充分發揮區內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優勢,推動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工和生態化工發展,進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石油資源,高新區在遼化廠區的東北部規劃了3平方公里的精細化工工業園。這里毗鄰遼化工業區,地勢較為平坦,公用工程網絡接引方便,對外運輸方便快捷。目前,已有遼寧奧克集團15萬噸環氧乙烷衍生物加工等20余個項目擬在這里建設。精細化工園區的開發建設面向海內外進行招商,這里將成為精細化工產業蓬勃發展的源泉。

    11

    遼寧葫蘆島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農藥)產業園

    2016年為推進精細化工產業發展,遼寧省經信委于3月24日與葫蘆島市政府共同在北港工業區召開了北港工業園區精細化工(農藥)產業園研討會。藺曉剛副主任重點就加快園區建設,以及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難得機遇,開展精準招商提出了意見,組織園區及相關單位赴天津、河北、江蘇等危化品企業搬遷重點地區開展招商。葫蘆島市政府副市長蔡井偉對市里落實工作進行了安排。

    葫蘆島化工產業園是由遼寧省精細化工基地管理委員會和遼寧省農業委員會聯合打造的,是遼寧省經信委通過篩選評定,最終將其認定為省14個特色產業園區之一,定位于精細化工和農藥產業園區。與葫蘆島港港區一體,東與錦州港相鄰。農藥企業在自身提升清潔低碳生產水平的同時,園區內的環保科技公司還提供高效、經濟、節能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從生產和技術兩方面實現農藥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距葫蘆島化工產業園30公里處還將新設環保產業園區,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環保服務,可以有效解決農化產業的后顧之憂。

    12

    遼寧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

    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區域,屬省級專業化工開發區,是國家級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開發區位于盤錦市西北部,成立于2008年1月,規劃面積近30平方公里。開發區主要依托中石油遼河油田和中國兵器北方華錦化工集團資源、人才、市場和品牌優勢,重點發展基礎化工、精細化工、物流配送和新型產業四大功能區。截至目前,開發區已開發面積約12平方公里,已入駐企業80余家,項目總投資實現500億元。包括科萊恩華錦催化劑(盤錦)有限公司合成氨催化劑項目、遼寧北方戴納索合成橡膠有限公司溶聚丁苯橡膠項目、遼寧北化魯華化工有限公司C5C9深加工項目、中觸媒集團有限公司分子篩催化劑項目、蘇州吉人水性涂料項目以及北理工新興產業研究院、大連化物所盤錦產業研究院、中觸媒省級精細化工研究院3個研究院項目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精細化工和新材料行業領軍企業及研發機構落戶開發區。在2017年以來升級的30家省級經濟開發區評分排名中,盤錦精細化工產業開發區位列全省第一。

    自2015年開始,開發區內規劃建設了國內首個精細化工產業孵化基地平臺。孵化基地總投資4.3億元,總占地面積407畝,共建有52棟標準廠房,同時建設實驗室、分析檢測中心、辦公區、休閑交流區、多功能區、餐廳等功能區,主要作為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小試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創新。孵化基地立足于“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理念,充分發揮專業化工開發區配套優勢,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納入千人計劃企業、擁有自主研發專利技術專利產品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成果轉化企業為招商重點,重點發展日化紡織助劑、電子化學品、生物醫藥、高附加值聚合物、化工新材料等重點精細化工領域。截至目前孵化基地共引進北京國瑞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精密拋光材料、北京鍵凱科技有限公司醫用聚乙二醇衍生物、北京格林凱默科技有限公司醫藥用催化劑、天津斯芬克司生物醫藥等科技型項目41個,引進“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6人,集聚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9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博士23人,海外歸國創業人員6人。

    同時,為對接“中國制造2025”,開發區還打造了2025高端制造雙創園,占地面積665畝,其中一期占地90畝,已建成8棟高標準生產車間,同時配套綜合服務及展示區、生產區、生產配套區等功能,聚焦發展新一代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方向。目前,已有北京德寶恒生醫療器械供應鏈管理項目、遼寧格瑞帕洛孚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儲能電池等項目落戶園區。

    13

    遼寧阜新氟產業開發區

    遼寧阜新氟產業開發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專業氟化工產業開發區,是由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和阜新市政府共同建設的。開發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伊嗎圖鎮,于2008年起步建設,2012年8月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3年開發區被中國氟硅協會授予“中國氟產業示范基地”。2015年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合作建設的氟化工研發中心落成,2016年與陳慶云院士達成意向,在開發區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017年與沈陽化工大學合作建設氟化工研究院正式揭牌。

    氟產業開發區發展狀況:近兩年來,氟產業開發區呈加速發展態勢,開發區管委會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本著“做優存量、做大增量”的總體部署,強力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強力推進避險搬遷,擴大土地儲備,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項目洽談力度,圍繞招大項目、招成藥項目,加強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地戰略對接和交流合作,積極承接沿海沿江等發達地區化工及精細化工等產業轉移。氟托、眾輝、升聯、龍田等江浙一帶企業紛紛入駐。目前,開發區共有44家企業;其中,化工企業36家,生產及試生產企業24家;規上企業19家。2017年以來,新引進企業達15家。2017年產值首次突破10個億。2018年產值實現17.66億元。2019年預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個,產值將突破30億元,2020年突破50億元,2022年力爭達到100億元。

    產業定位及重點發展方向:氟產業開發區按照“打造以含氟化學品為特色的東北最具優勢的精細化學品園區”的戰略定位,以發展高質量含氟精細化學品及高端氟化工產品為特色,重點發展醫藥、農藥中間體,特別是原料藥、成藥,以及其他精細化學品及基礎化工原料。2018年國家工信部產業轉移指導目錄中,將化學原材料;化學藥品制劑;高端氟化工產品;不含致癌芳氨的染料、顏料和綠色涂料;綠色農藥新品種、新制劑;高性能合成樹脂等明確為阜新優先承接發展的涉化產業。遼寧省十三五規劃將氟產業開發區確定為省農藥重點發展基地。氟產業開發區重新調整產業規劃,在規劃環評中,將醫藥、農藥中間體、原藥、成藥及制劑項目作為開發區重點發展產業。

    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經過10余年的發展,氟產業開發區已開創出一條產業定位清晰、基礎設施完善、空間布局合理、機制體制靈活、產業加速集聚的健康優質發展之路,成為推動阜新經濟振興的重要引擎。

    14

    遼寧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

    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位于環渤海經濟圈——渤海遼東灣畔,遼寧省營口市南部,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2008】53文件批復,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24平方公里。園區內落戶企業79戶,世界500強企業6家。

    產業基礎: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年加工重質原油達到200萬噸,年生產重交瀝青100萬噸及其他產品。江蘇恒力集團投資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聚酯項目。中海營口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一期達產6億立方米/年,二期達產15億立方米/年,目前已經具備供氣條件。正威國際集團華威聚酰亞胺有限公司投資年產1000噸純樹脂;年產500噸高溫自潤滑摩擦材料;年產50噸復合膜。遼寧海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資年產30萬噸/年潤滑油項目。營口佳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資聚碳酸酯項目。恒洋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碳酸甲乙酯、二乙酯、丙烯酯、乙烯酯)。

    投資環境: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基礎設施構架已經形成,具備了承接大型石化項目和精細化工項目的能力。仙人島港區30萬噸原油碼頭、5萬噸級和3萬噸級成品油及液體化工碼頭,仙人島港區700萬立原油及成品油罐區,中絲液體化工10萬立液體化工罐區已投入使用。園區已建成道路57.8公里,給水管線38公里。現有第一污水處理廠,規模15000立方米/日;規劃第二污水處理廠,一期規模5萬立方米/日。現有兩座220千伏變電站,容量分別為2×18萬千伏安、1×18萬千伏安;現有四座66千伏變電站,容量均為2×4萬千伏安,已經形成雙回路電源。中海油渤海油氣田錦州25-1的天然氣,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仙人島,日供氣量20萬立方/日。2016年底華能仙人島熱電廠一號機組試運行并網發電,近期規模2×50兆瓦抽背機組,遠期規模2×300兆瓦級供熱機組。現有特勤消防站1座,港區消防站1座。現有海防堤3公里,堤頂海拔高程4.5米至5.0米。現有15公里工業管廊,與30萬噸原油碼頭和5萬噸(包括3萬噸)成品油碼頭連接。

    15

    遼東灣新區石化園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東灣新區石化園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盤錦遼東灣新區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渤海灣底,大遼河入海口右岸。于2005年12月成立,依托全市石化產業基礎和臨港區位優勢,以綠色、環保、循環、可持續為發展理念,規劃面積48.7平方公里,是盤錦市發展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的重要載體,也是遼寧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按照世界級石化基地的目標開發建設的兩大基地之一,是目前中國北方最大的石化基地。

    園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化標準,高起點定位規劃,突出產業集聚和循環經濟效應,以煉化一體化項目和多元化烯烴原料加工項目為支撐,以潤滑油基礎油、高性能材料和精細化工為特色,堅持一體化、精細化與多元化發展。園區按照功能劃分為石化片區和精細化工片區。石化片區主要承接煉化項目及以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為源頭的四大產業鏈;精細化工片區則主要依托園區資源和盤錦市現有產業配套,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和新材料。

    華錦阿美、寶來巴賽爾、臺灣長春、臺灣聯成、盤錦北燃、瑞德化工、遼寧華路等一批優質企業項目落戶園區。2018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7.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億元。引進內資3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

    16

    吉林市化工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于2008年10月經省政府批準成立,規劃59.8平方公里。著力打造千億級化工產業園區。主導產業是中國化工產業誕生地和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經過50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化工產業體系,有各類化工企業200余家,產品包括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產品、生物化工產品等,其中生產規模較大、在國內外市場占有一定份額的產品60余種,主要為丙烯腈、乙醇、ABS、苯乙烯、丁苯橡膠、環氧乙烷等。

    擁有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為代表的大型企業或集團40余家。2012年4月,以30萬噸環氧丙烷產業鏈項目為突破口,引進德國德固賽、林德等世界500強企業,成功促成這些國際化工巨子與中油吉化、吉林神華等國內頂級企業的合作,開創一次性引進國際化全產鏈項目先河。2014年,共建設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柴油質量升級、統泰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臺、聚源化工40萬噸聚醚、大地化工含硫廢液綜合利用、碳纖維產業園、東風化工玻璃纖維氈熱塑性復合材料等項目85項,總投資195.3億元。

    主導發展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以煤基多聯產為主體的化工產業新區、高科技產業集聚區和現代化創新型綠色生態示范區。

    入園項目中有世界500強企業3家、央企2家、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占比高達80%。

    17

    國家級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93.06平方公里,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吉林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核心區域,是東北最具競爭力的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具有化工產業區域環境影響報告批復資質,主導產業為精細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是省內少數幾個具有承接化工項目資質和能力的區域之一。

    吉林經開區地處東北交通主干線的樞紐,距省會城市長春僅85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僅有60公里,區內有火車站、高鐵站、長琿高速公路出口,松花江吉林港在規劃建設之中,“公、鐵、空、水”四位一體的交通網絡即將形成。城市功能完備,配套設施完善。規劃區內道路、供水、雨排水、污排水、供電、通訊、蒸汽等城市基礎設施基本完成。

    精細化工產業。關聯企業64家,產品覆蓋78大類200余個品種,綜合產能300萬噸,經濟體量占到全區50%以上。眾鑫化工減水劑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印尼雅萬高鐵項目減水劑原材料供應商。康乃爾苯胺外售量全球最大。30萬噸烯烴基本建成,將有效帶動十余家關聯企業整體發展。

    新材料產業。骨干企業發展到6家,作為國內首家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與江蘇連云港、山東威海鼎足并立國內三大集聚區,原料供應、技術研發、成本控制、產業配套等優勢突出。原絲年產能1.5萬噸(產能和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碳絲年產能2860噸,終端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整體產業穩步發展。

    生物產業。“生物乙醇–環氧乙烷–醇醚”產業鏈條已經形成,骨干企業發展到7家,綜合產能115萬噸,稅收貢獻占全區3成以上。燃料乙醇產量現居亞洲第一,正向百萬噸級邁進;環氧乙烷產能達到18萬噸,原料短缺瓶頸有效破解。

    醫藥產業。骨干企業發展到6家,產品涵蓋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生物制藥、中西成藥等品類,綜合產能2萬噸。萬華精細化工達產達效,四環雙150噸醫藥中間體、康乃爾圣業原料藥基本建成,2萬噸牛磺酸開工建設,金恒制藥新藥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維生素E產能世界第五。

    服務體系高效。堅持“軟環境”建設無止境的宗旨,推行“保姆式、跑步式、精準式”的工作標準和“全天候”、“一站式”、“代(帶)辦制”的工作方法,加快實行“只跑一次”、“辦事不出區”的服務體制改革,為項目落地與建設提供全方位的專項服務。

    18

    寧夏精細化工園區

    2005年6月由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設的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利用陶樂鎮為中心的城鎮基礎設施和蒙陜等周邊地區礦產資源的潛在優勢,發展壯大河東地區經濟。位于紅崖子鄉北側的鄂爾多斯臺地邊緣,東以石墩溝為界與內蒙鄂托克后旗接壤,西臨203省道,南至中馬路與上馬路中間草原圍欄處,北與烏海市巴音陶亥鄉隔河相望,距平羅縣城60公里、石嘴山市陸路口岸28公里、銀川90公里,規劃占地面積22.6平方公里。規劃為7個單元小區:特種合金、能源化工、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產業化協作配套及建筑陶瓷等五個專業區,一個文化生活區,一個工業品物流專業區。

    利用蒙陜等地的煤炭、硅石、石灰石、氯堿、鹽礦產資源,通過發展焦油下游類、甲醇下游類、化工助劑類、日用化工類、油漆涂料類、電石下游類及其它中間體精細化工產品。

    現主要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產業、特種合金及精細化工產業為主。規模以上企業7家,其中能源化工重點企業5家,精細化工重點企業2家。寧夏金海永和泰煤化有限公司是園區重點骨干企業之一。

    19

    甘肅化工石化區

    2017年8月,甘肅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聯合印發《甘肅省石化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著力推進石油化工、無機化工、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轉型提質增效,著力培育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專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等中高端產品,著力建設提升支撐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的標準化規范化化工園區,著力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集約化、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著力做好承接中東部和沿海石化產業轉移,加快全省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到2020年,力爭全省石化工業經濟總量占全國總量比重不降低,進一步鞏固省內龍頭支柱產業地位,初步建成國家重要的戰略性能源化工基地。

    經濟總量。石化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75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達到8 %左右,高于全國石化工業發展速度1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53億元,固定資產總額達到3000億元以上。

    產品結構。石化中高端產品比重由25 %提高到35%以上,精細化工產品比重由30%提高到45%以上,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原油年(下同)產量達到1100萬噸左右;天然氣產能達到5億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900萬噸;乙烯產能達到80萬噸;現代煤基化工產品產能達到910萬噸(煤焦油400萬噸、甲醇310萬噸、烯烴100萬噸、芳烴100萬噸);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產能達到18萬噸;聚氯乙烯(PVC)產能達到62萬噸;化肥產能達到200萬噸。

    加快建設蘭州石化煉化產業園、蘭州新區石化產業園區、白銀高新技術開發區光氣化產品產業園、白銀高新技術開發區銀東無機鹽產業園、劉川氟化工與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著力打造蘭白石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平涼工業園區、華亭工業園區和西峰工業園區,著力打造平慶能源化工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和金川工業園,著力打造金昌化工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玉門石化工業園、酒泉瓜州縣柳溝煤化工產業園和酒鋼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著力打造酒嘉石化產業示范基地。力爭到2020 年,全省14個重點化工園區有7個以上完成循環化改造任務,培育5戶循環經濟龍頭企業(循環經濟產業產值占企業產值比例超過 50%)、2-3 戶產值超 500 億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實現循環經濟產業規模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20

    內蒙古工業園區

    內蒙古托克托工業園區成立于2003年,2006年6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是自治區20戶重點開發區之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32.6平方公里。園區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0.3億元。發展電力、生物制藥、化工、金屬冶煉四大產業。已建及在建重點項目有大唐托電的園區自備電廠、石藥萬噸青霉素、中牧2300噸黃霉素、金達威6噸維生素B12、升華拜克120噸阿維菌素、蒙豐特鋼特種無縫鋼管、華奧化工磷酸二氫鉀項目等。內蒙古拜克生物有限公司主營鹽霉素、阿維菌素原藥、恩拉菌素、多拉菌素、米爾貝肟、腺嘌呤核苷、PQQ價格、達托霉素、莫西克汀等,成立于2004年6月,注冊資本1.8億元,占地面積362畝,現已建成二期項目,一期項目于2006年1月建成,為年產120噸阿維菌素(生物農藥)原料藥項目。

    呼和浩特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自治區級開發區,成立于2002年3月,規劃面積5km2,已全部開發,遠期規劃面積18km2,累計基礎設施投入9.4億元。發展化工、電力、乳業、物流四大產業。已建及在建重點項目有中化三聯塑膠(內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4萬噸聚氯乙烯和24萬噸燒堿項目,內蒙古三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燒堿、20萬噸聚氯乙烯和3萬噸三氯乙烯項目等。

    內蒙古呼倫貝爾嶺東工業園區于(原名呼倫貝爾嶺東工業園區)2002年6月成立,2003年7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2003年11月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農藥及農牧林產品深加工)高新技術特色工業產業化基地”。園區規劃面積6.7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投入4590萬元。以農、牧、林、畜產品加工及相關產業為主導方向,以增量擴張、新產品開發、產業延伸和新項目落地為發展方向,以發電、化工、制藥、建材、鋼鐵等其它產業組合為努力方向。內蒙古宏裕農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是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定點的農藥合成與制劑生產廠家,企業總資產1.1億元人民幣,占地20萬平方米,已形成年合成和加工7000多噸農藥的生產規模,產值可達1.5億元人民幣。公司共有員工82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8人,大、中專以上學歷40人。公司下設一個化工研究所,有95%以上乙草胺原油、99%乙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90%以上氯嘧磺隆原藥、20%氯嘧磺隆可溶性粉劑、90%~95%異丙草胺原油、72%異丙草胺乳油(施地收)、乙羧氟草醚原藥、10%乙羧氟草醚乳油、75%滴丁·乙乳油、12.5%稀禾定乳油、48%滅草松乳油、40%異丙草·莠懸乳劑等。

    內蒙古阿榮旗工業園區(原名呼倫貝爾阿榮旗工業園區)成立于2002年9月,2006年4月被自治區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已開發0.52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10.6平方公里。園區累計基礎設施投入8700余萬元,部分完成“七通一平”,基本保證入駐項目的建設需求。大連松遼化工集團1500噸農藥加工項目、洛娃集團1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

    內蒙古達拉特經濟開發區(原名鄂爾多斯樹林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2001年3月,是自治區級開發區,也是自治區20戶重點開發區之一。規劃面積1.27平方公里,已開發1.2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5.39億元。開發區重點發展能源重化工產業。已建及在建項目有億利集團年產40萬噸PVC項目,神華億利4×20MW煤矸石電廠項目,冀東年產120萬噸水泥項目,河北新奧集團年產60萬噸甲醇、40萬噸二甲醚項目等。

    內蒙古鄂爾多斯蘇里格經濟開發區籌建于1999年4月,2001年7月被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2006年更名為內蒙古鄂爾多斯蘇里格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0.7559平方公里,已全部開發,遠期規劃8.86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92億元。重點發展化工、輕工業、新材料產業。

    內蒙古烏海經濟開發區是內蒙古1998年批準是自治區20戶重點開發區之一,烏達園區是烏海經濟開發區的一部分,規劃面積11.44平方公里,以金屬鈉和液氯深加工為主的鹽化工產業,以鐵合金、鎂合金為主的冶金產業,以原煤加工和發電為主的能源產業。烏海經濟開發區海南園區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為主導的四大支柱產業,初步建立起“煤—煤焦—煤焦油—煤化工產品”、“煤—電—電石—電石化工產品”、“煤—電—特色冶金產品”等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產業鏈,已形成年產400萬噸煤焦、75萬噸電石、50萬噸硅鐵、10萬噸硅錳、9萬噸純堿、4.5萬噸硅鉻合金、2.5萬噸石灰氮、15萬噸煤焦油、2萬噸碳黑、2萬噸燒堿、1萬噸工業硅、7000噸雙氫胺、5000噸粗苯、1000噸白碳黑的生產能力。

    內蒙古烏海經濟開發區海渤灣園區設立于2001年9月,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28.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2.8億元。重點發展能源、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特色冶金、加工業、高新技術產業。

    內蒙古阿拉善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7年8月,是自治區20戶重點開發區之一。2002年1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遠期規劃面積64.8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投入9.1億元。重點發展以鹽化工、煤化工為主導,特色鋼鐵、天然氣化工、有機原料、合成材料、塑料加工及助劑為支柱的七大產業。已建及在建重點項目有:中鹽吉蘭泰鹽化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金屬鈉項目、年產5萬噸氯酸鈉項目、40萬噸PVC項目,慶華集團300萬噸煤化項目,泰豐公司2萬噸/年靛藍,泰達公司3萬噸/年氫氧化鉀項目,慶華集團200萬噸/年還原鐵項目等。

相關閱讀
12月農藥進出口一降一升,出口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勢頭
質檢總局對農藥許可細則進行修訂
隨著農藥管理新政頒布 部分高毒農藥將“壽終正寢”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