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地貪夜蛾防控初見成效,下一步怎么做? |
來源:網絡 2019-9-18 9:23:00 |
9月17日下午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副司長朱恩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書記、副主任魏啟文現場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到,今年1月,跨境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從云南開始逐步向北擴散蔓延,對我國糧食生產構成直接威脅。草地貪夜蛾擴散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重,主要危害玉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普遍關注。農業農村部和各地把防控草地貪夜蛾、確保糧食豐收當作農業農村工作的大事要事來抓,科學研判形勢,全面動員部署,壓實屬地責任,落實關鍵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草地貪夜蛾防控。 據統計,今年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西南、華南地區呈片狀發生,江淮、黃淮海、西北地區點狀見蟲,東北地區沒有見蟲。危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地,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黃淮海等玉米主產區沒有造成損失,實現了防蟲害穩秋糧的目標。 目前,南方玉米大面積收獲,北方玉米灌漿成熟即將收獲,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可以說,草地貪夜蛾對玉米主產區的威脅全面解除。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首戰告捷,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的主動擔當作為,狠抓措施落實,贏得奪取糧食豐收主動權。從工作推動上看,概括起來講,主要是做到“四個到位”。 一是責任落實到位。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威脅和發生特點,農業農村部及時制定《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明確防控策略、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建立部門指導、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5-6月防控的關鍵時期,兩次下發緊急通知,兩次召開視頻會議,部領導動員部署防控工作,并深入重點地區調研指導,督促防控責任落實。各地黨委政府及農業農村部門也高度重視,分管領導靠前指揮,層層壓實責任。 二是監測預警到位。為全面準確掌握蟲情動態,農業農村部加密布控監測網點,在中緬中越邊境地區、西南華南源頭區、江淮過渡區和北方防范區共布設10萬多個監測網點,布設性誘捕器、高空測報燈和昆蟲雷達等監測設備135萬臺套,實行全天候立體監測。組織全國2萬多名植保專業人員和近百萬農民技術員,全面開展蟲情普查。嚴格蟲情報告制度,新發生區當天即報、已發生區一周兩報,及時發布蟲情預報。 三是指導服務到位。針對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基層干部和農民識別難防控難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成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專家組,先后派出40多批次技術指導組赴各地巡回指導,及時印發50萬套掛圖,指導各地編發技術資料1509萬套份,分發到重點區域的每個村、每一個農藥經營門店。組織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專業技術人員1.4萬人、農民技術員380萬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應急處置到位。按照治早治小、分區分時、全面撲殺的要求,全力開展應急防控。會同財政部緊急下撥5億元資金,地方財政籌措3.6億元應急資金,支持各地開展防控。及時啟動突發性病蟲害臨時用藥措施,向社會公布25種應急用藥,全國累計出動植保專業服務組織2850個、動用施藥機械14.1萬臺套,防治面積2400多萬畝次,做到見蟲區域應防盡防。 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了預期目標,但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西南華南將越冬定殖,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回、周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其發生和危害將成為常態。下一步,我們將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總結經驗,及早安排部署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防控工作,加強病蟲害防控能力建設,完善災害應急扶持政策,構建防控長效機制,實現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 現場記者提問摘選如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記者:剛才提到草地貪夜蛾的首次傳入我國,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組織各地下了這么大功夫去防治,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潘文博:草地貪夜蛾作為一個農業害蟲,對糧食威脅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部署,李克強總理對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確保糧食豐收提出了明確要求,韓正副總理和胡春華副總理作出具體部署。農業農村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下大力氣防控,主要是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這個蟲子特殊,對農業和糧食生產威脅大。草地貪夜蛾原產于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適生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害重等特點,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2016年從美洲入侵到非洲,2018年傳入亞洲,在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發生。目前,發現的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甘蔗和高粱等作物。聯合國糧農組織監測,近幾年草地貪夜蛾在非洲和亞洲等多個國家造成危害,部分地區玉米減產達到20%-70%,受災教訓比較深刻。 二是我國的氣候和玉米種植分布特殊,草地貪夜蛾易繁殖危害。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春夏季的西南季風利于境外蟲源遷飛入境和境內的蟲源北遷,同時我國玉米的種植又是從西南向東北呈帶狀分布,四季都有種植,所以草地貪夜蛾非常容易找到寄主。今年1月,該蟲首次入侵云南,逐步在西南和華南地區滋生繁殖。5、6月份迅速向北擴散,正是東北玉米苗期和黃海夏玉米的播種期,最容易在玉米苗期造成危害,對玉米生產構成直接威脅。 三是今年年份特殊,穩住糧食生產意義大。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穩住糧食生產,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對發揮好農業“壓艙石”作用,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后院具有特殊的意義。特別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秋糧的大頭在玉米,防好草地貪夜蛾,就贏得了秋糧豐收的主動權。 |
![]() |
![]() |
相關閱讀 |
化肥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商家究竟賺了你多少錢?農民:學會了 |
最新:草甘膦在巴西再次引起波動 |
2019年農藥產品都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哪些產品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