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中美貿易爭端下農藥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未來會走向何方?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9-9-25 10:34:00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持續不斷,有關農藥出口的話題熱度也很高。作為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出口,在今年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能否保持平穩增長,意義重大。就我國農藥出口來看,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農藥出口影響不小。

    就目前公布的農藥出口數據來看,我國農藥行業上半年農藥進出口形勢較為嚴峻。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出口僅同比增長1.9%,出口量為73.72萬噸,不如去年同期。特朗普的誠信缺失,對華態度的反復無常為中美貿易爭端的解決增加了變數和難度,中美貿易爭端下的農藥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農藥出口形勢如何,未來又走向何方?

中美貿易爭端下農藥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未來會走向何方?

    當前外貿形勢及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農藥出口影響分析

    當前我國的外貿形勢怎么樣?最新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67萬億元,同比增長3.9%;出口7.95萬億元,同比增長6.1%;貿易順差1.23萬億元,擴大41.6%。上半年,我國外貿成績有目共睹。

    當前,單邊主義抬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貿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劇。未來,全球經貿環境風云變幻,中美貿易爭端隨著川普的頻繁變臉而撲朔迷離,導致公眾對我國外貿前景擔心加重……所有這些都昭示著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外貿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盡管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進出口總額再上新臺階,達44.73億美元,但農藥進出口總額增長幅度只有2.4%,遠低于2018年的8.3%。其中,農藥出口總額41.78億美元,僅僅增長2.6%。2018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中美貿易爭端等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對我國農藥出口影響不小。筆者試從五個視角來分析:

    1. 看數字:量跌價升, 績效看好

    我國農藥出口情況如何,數字最客觀、最有說服力。一方面,從量來看,海關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農藥出口量為140.53萬噸,同比下降13.5%,折百出口量80.97萬噸;2018年我國農藥進出口量為144.53萬噸,同比下降13.6%;折百進出口量83.26萬噸;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出口量73.72萬噸,同比增長1.9%。

    盡管今年1、3月農藥出口同比增長。但2、4、5月農藥出口同比下降,如4月我國農藥出口數量為11.21萬噸,同比下降14.47%;5月出口數量為12.60萬噸,同比下降9.40%。從海關統計數據看,2018年以來,我國農藥出口從數量上看,降勢較為明顯。中美貿易爭端對于我國農藥出口的影響顯而易見,我國農藥出口難以樂觀。我國出口農藥主要是原藥,利潤低,賺的錢很少,如果加征25%的稅,就很難有利潤。因此,中美貿易爭端對于我國農藥出口是有一定影響的。

    由于美國發起中美貿易戰,對其經濟尤其是對農業的影響很深,在中國的反制下,國內農業遭受打擊,經濟惡化速度在上升,農業和種植者信心在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農藥出口勢必受到影響,農藥出口難以樂觀。但我國是全球主要的農藥生產國,隨著“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政策的實施,國內農藥需求呈現下降趨勢,中國農藥產量過剩,三分之二產品依賴出口。而在當前中美貿易爭端前景未明,出口形勢不太樂觀形勢下,中國農藥三分之二產品靠出口的壓力不小。

    另一方面,從價上看,2018年在出口量下降13.5%的背景下,出口價格上漲25.6%(2017年出口平均價格為4.57美元/千克,2018年為5.74美元/千克,同比增長25.6%)。今年上半年,部分農藥出口價格保持上漲態勢。在中美貿易爭端激烈的情況下,美加征25%的稅,對于美國的出口價格上漲也是順理成章的 。出口價格的提升促進了農藥出口效益的增加,農藥出口從2017年的74.36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80.72億美元,同比增長8.6%;2018年我國農藥進出口金額達到85.62億美元,同比增長8.3%。農藥進出口增長主要依賴于出口的增長。在提價中,我國農藥出口績效也在不斷的提升。

    2. 看結構:原藥為主,制劑為輔,除草劑占比仍大,殺蟲劑成為領頭羊

    出口農藥的類型、品類、品種等結構的優劣,是我國農藥出口質量衡量的標準。首先,從出口農藥類型來看,2018年以來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基本上以原藥出口為主,制劑出口還是趕不上原藥出口,想平分秋色有難度。

    海關公開發布的統計報告分析指出, 2018年我國農藥制劑出口量達到93.26萬噸,占總出口量66.4%,折百出口量35.65萬噸;農藥原藥出口量達到47.27萬噸,占總出口量33.6%,折百出口量45.32萬噸。2018年原藥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56.3%,制劑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43.7%,2018年我國原藥出口額為4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8%;農藥制劑出口額為35.27億美元,同比增長5.9%。今年上半年原藥出口數量占比34.7%,出口額占比高達60.7%;制劑出口量占據65.3%,出口額占比39.3%。與2018年同期相比,原藥出口額由23.14億美元增加至25.38億美元,占比由56.8%增加至60.7%,出口數量由24.73萬噸增加至25.58萬噸;制劑出口額由17.59億美元下跌至16.40億美元,占比由43.2%下降至39.3%,出口數量由47.61萬噸小幅增加至48.14萬噸。

    從2011年到2017年,我國農藥原藥的出口額占比從63.2%下降到56.3%,農藥制劑的出口額占比則從36.8%上升到43.7%。2018年至今,原藥出口額占比又逐步增加,超過60%,制劑出口額占比則呈現縮水降低態勢。我國農藥出口仍以原藥出口為主,我國農藥制劑出口也出現了上述的變化,但原藥出口增長高于制劑。原藥為主,制劑為輔的出口格局沒有打破。

    此外,從出口農藥類別來看,2018年以來,農藥出口貿易增長與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殺蟲劑有很大關系。從農藥產品出口金額看,2018年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比增長18.5%,達到1.84億美元,殺蟲劑同比增長18.5%,達到24.35億美元;殺菌劑同比下降1.5%,為10.96億美元,除草劑同比增長5.9%,為43.55億美元;2018年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分別占總出口額的54.0%、30.2%、13.6%、2.3%。今年上半年,殺蟲劑“一馬當先”, 14.5%的金額和20.8%的數量,領漲我國農藥出口,成為品類漲幅的佼佼者,殺菌劑以6.4%出口額增長率位次之下。

    但植物生長調節劑出口額降幅27.6%,是緣由出口基數低下,除草劑出口數量、銷售額分別下滑2.2%和4.5%(由2018年的52.03萬噸下降至50.88萬噸,由2018年22.65億美元回落到21.63億美元)。2018年以來我國農藥的出口結構基本是原藥為主,制劑為輔,除草劑占比仍大,殺蟲劑成為領頭羊的基本格局。

    3. 看質量:安全綠色,質量卓越,安全綠色質量好的產品成為農藥出口新亮點

    辨別質量優不優的基本依據,首先是看出口的農藥產品,是傳統的農藥產品還是貼近國際市場需求的安全、綠色產品,誰占據主導地位,誰成為推動農藥出口增長的動力和推進器。

    其次是看市場的區域分布。新型環保劑型出口增長,安全環保制劑快速增加,成為推動我國農藥出口貿易增長的一大力量。2018年出口靠前的農藥劑型基本上是新型環保劑型(前十位劑型排序為水劑、乳油、母藥、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可溶粒劑、可溶粉劑、可分散油懸浮劑、片劑等)。這些劑型出口增長、占比均優于傳統劑型(如乳油、可濕性粉劑等),從趨勢看,新型環保劑型取代傳統劑型指日可待。

    2018年以來綠色微毒農藥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成為促進我國農藥出口的重要品種,2018年微毒農藥增幅22.9%,出口占比6.2%,低毒農藥出口占比71.6%。今年上半年,聯苯菊酯、烯草酮、百菌清等品種出口漲勢迅猛,對于上半年的農藥出口貢獻很大。

    4. 看市場:北美洲、非洲、南美洲是我國農藥主要出口地,這些大洲的國家或地區成為我國農藥出口增長的重要推動

    2018年,我國農藥出口在亞洲同比增長8.7%,有24.86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比30.8%(占總出口額比例,下同)。我國農藥出口的最大市場是亞洲市場,其次是南美洲,我國農藥出口在南美洲同比增長11.2%,有20.92億美元出口額,占比25.9%;再次是北美洲,有第三大市場之說,我國農藥出口在北美洲同比增長20.8%,出口額為13.31億美元,占比16.5%;第四大市場為歐洲,我國農藥出口在歐洲出口額同比下滑6.9%,為9.18億美元,占比11.4%;第五大市場為非洲,我國農藥出口在非洲同比增長14.7%,出口額為8.18億美元,占比10.1%;第六大市場可以說是大洋洲,我國農藥出口在大洋洲同比下降8.1%,出口額為4.27億美元,占比5.3%。

    就出口國家來看, 我國農藥主要出口到美國和巴西,這兩個區域市場成為我國農藥出口增長的關鍵市場。2018年,我國農藥出口前十國(即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尼日利亞)成為我國農藥的出口目的國。其中第一目的國為美國,2018年我國農藥出口在美國同比增長20.8%,出口額為13.10億美元,占比16.2%;在第二目的國巴西同比增長26.9%,出口額為9.89億美元,占比12.3%。

    2019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出口第一大市場仍然是亞洲市場,但出口同比下降2.8%,只有12.59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比超過30%。亞洲市場下跌由泰國、越南、印尼等亞洲國家大幅下降所引起,就出口額來看,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分別下降17.3%、35%、17.8%。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增長喜人的是拉丁美洲市場,出口額為12.23億美元,增幅為30.6%;從出口市場來看,拉美成為我國第二大農藥出口市場。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分別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農藥出口市場,但大洋洲出口降幅較大。

    從國別看,我國農藥第一大出口國美國出口額下降9.2%,而巴西是上半年出口額漲幅最高的目標國,出口至該國的農藥金額由去年同期的3.97億美元增長至5.73億美元,漲幅高達44.2%,是我國第二大農藥出口國。出口阿根廷農藥總額漲幅次之,由1.29億美元增加至1.74億美元,同比增加35.0%。出口印度農藥金額由去年的2.01增加至2.25億美元,漲幅11.8%。

    5. 看微觀:各種所有制企業表現不一,私營企業好于其他,但企業出口壓力有增無減,難度依然不小

    2018年以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農藥出口明顯減少,出口受阻。各地農藥企業普遍反映,出口壓力顯著增加,企業經營困難仍大。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國有、集體企業都遇到出口訂單減少,出口難度加大。在國有和集體企業出口下滑的情況下,私營企業和合資企業在我國農藥出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私營企業同比增長10.3%,出口額46.44億美元;中外合資企業同比增長13.7%,出口額13.82億美元;國有企業同比下降1.3%,出口額11.76億美元;外商獨資企業同比增長5.8%,出口額6.06億美元;集體企業同比下降1.4%,出口額2.58億美元。2018年私營企業成為中國農藥出口的主體,其出口占比為57.5%。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出口仍然延續了這種態勢。

    當前世界農藥市場發展的新變化

    變化一:綠色農藥發展已成主流趨勢,生物技術倍受追捧,世界農藥受基因工程的影響不可低估。

    當前,農業產品和食品的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關注,發展綠色農業已經成為主流,而發展綠色農業的前提必須是發展綠色農藥。目前,開發、研制和推廣綠色農藥,已是世界各國農業努力的重點。生物農藥具有安全、無毒副作用、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又加上化學新農藥的創制難度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大,人們對化學農藥的要求也越來越嚴,生物農藥已得到國內外農藥行業的高度重視,大力開發生物農藥已成為大勢所趨。

    上世紀80年代末,基因工程在農藥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90年代以來,已經有數百種基因作物取得了登記。目前,已經有一批抗蟲、抗病和耐除草劑的作物進入產業化。盡管目前人們對于轉基因作物各種想法和爭議,但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仍然在增加;農業生物技術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基因工程對世界農藥市場的影響日益加大,特別是化學殺蟲殺螨劑將受到轉基因作物的沖擊。農藥受基因工程的影響不可低估。

    變化二:高選擇性、高安全性的新型農藥已成為農藥發展的主流,但新品種開發上市速度減緩,難度加大。

    高效農藥需要高效乳化劑與之配套。高效農藥使用常規助劑顯然不能滿足需求,順應農藥發展趨勢,對高產農藥的基本結構進行改性,使其具有親水性,是高效乳化劑開發的重要思路。一些高效新農藥都含雜環或稠雜環,其基本結構的水性化改造產品往往就是高產的配套助劑。而有些中間體或副產物可能就包含了“油頭”母體,它們廉價易得,可發展成為高效配套助劑。高效低毒農藥的開發,也需要綠色乳化劑來配套。

    但創新一種新農藥,需要上億元的資金。近年來,由于環保壓力越來越大,農藥研究開發費用激增,農藥新品種問世的步子放慢,再加上轉基因作物的迅猛發展,世界農藥銷售額增長緩慢。近年來,世界農藥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殺蟲劑銷售平穩,除草劑略有增加,殺菌劑有較大增長。目前,世界農藥產品總的發展趨勢是開發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環境友好的化合物。一個新品種從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篩選10萬~13萬種化合物,花費10年時間、耗資2億美元以上。因此,農藥新品種開發和上市速度減緩。

    變化三:全球分工協作進展大,國內外農藥市場已經融為一體。

    跨國農藥集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的優勢資源,重新定位、配置企業的內部資源。這些公司將主要掌握科研開發和銷售,而把農藥的生產轉移到其他有成本優勢的國家,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外包市場正在形成與發展。近年來,國際農藥市場銷售額增長緩慢,發達國家市場已趨飽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成為大公司競爭的焦點,世界前十大農藥公司已有8個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內外農藥市場已經融為一體。全球農藥生產向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轉移的趨勢漸趨明顯。盡管特朗普叫囂美國企業離華,但企業就是不買他的帳,中國依然具有吸引國外企業的魅力。

    2019年原藥生產向中國轉移和中國企業開發國際市場在同步推進。我國農藥工業的基礎良好,在國際上具有較明顯的優勢,未來的出口增長潛力還很大。中國的許多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在農藥大量出口的同時,也引進了一些國內需要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品種。因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內外市場已融為一體。

    變化四:大公司推動市場全球化,形成了以壟斷為特征的國際市場格局。

    世界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因此,要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資金、生產和銷售(客戶)的問題。換句話說,要“在資金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資,在成本效益最高的地方生產,然后在利潤最大的地方銷售”。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公司之所以要全球化,是因為它們國內市場已經成熟,需要尋找新的機會,或是它們要尋找重要的供應商,或是在低成本的市場上采購產品。然而,農藥的開發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周期長等特點,實力較弱的公司無法承擔。因此,近年來世界農藥公司之間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重組,通過兼并與合并,使世界農藥生產更加集中,壟斷性更強,也更有實力進行新農藥的開發和生物工程的研究。

    2018年以來,海外陶氏化學和杜邦聯姻,拜耳和孟山都合并,國內先有中化國際近61億人民幣收購揚農集團;隨后,利民股份8億收購有60年歷史的河北威遠農藥、動物藥業;又有江山股份最大股東中化國際將買家敲定為福華科技,轉讓價款共計18.03億元。

    從全球農藥銷售排名前20名企業的名藥銷售狀況整體看,全球農藥發展企業的集中度較高。目前,世界農藥開發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歐,銷售額在20億美元以上的6家公司全部在這兩個地區。在新品種的開發方面,他們也處于世界前沿。當前,國際農藥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形成了以壟斷為特征的國際市場格局。以先正達、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巴斯夫、美國陶氏杜邦、孟山都等為代表的企業銷售額排名前20的企業,在2017年,公司的銷售額總規模不斷增加,達到551.23億美元,較2016年同比增加3.59%,。從企業的銷售排名看,先正達始終是全球農藥業的龍頭企業,2017年公司銷售收入總額為92.44億美元,拜耳作物科學、巴斯夫、陶氏杜邦幾家企業緊隨其后,其銷售收入也均在60億美元以上。今日的國際農藥產品市場風云變幻,跨國公司加大了世界農藥市場的整合和投資力度,區域性合作加快,大企業集團在世界農藥產量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使農藥市場受集團貿易控制和區域性貿易的程度越來越高。

    關于中美貿易爭端下我國農藥出口的建議

    建議一:看形勢,靜觀其變,變中求穩,以穩求進,積極擴大農藥出口。

    對下一步的內外部形勢發展,有幾個“不確定”:中美貿易爭端結束時間以及結果尚不確定,中美貿易爭端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尚不確定,內外因素交織的影響更加不確定。盡管外部環境比較嚴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仍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保持穩定增長仍具有力支撐。基本面、政策面都支持我國外貿發展。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進出口及國際收支預測》報告測算,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約為5.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9%;其中,出口額約為2.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6%。預計下半年我國進出口都將繼續回升,四季度表現會相對積極,但是回升的幅度不可能很大。對此,出口企業應著力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進行創新,努力增強自身競爭力。有關部門應繼續為企業度過危機營造良好的環境。

    隨著“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政策的實施,國內農藥需求呈現下降趨勢,農藥出口是消化國內農藥過剩的重要通道。預計2019年我國農藥進出口貿易將持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對于農藥出口來說,中美貿易摩擦、病蟲害壓力等因素給農藥出口帶來了不確定性,此外,我國農藥企業面臨著嚴苛的“環保+安監”壓力,需要做好應對準備。

    總之,今年農藥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保持出口穩定任務更加艱巨。在下半年出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背景下,更需要我們冷靜觀察、確保穩定。針對今年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我們更要密切跟蹤國際經濟形勢特別是中美貿易爭端的發展,及時監測國內外環境變化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綜合分析長期趨勢和短期變化,結合國內宏觀調控需要,積極研究對策,努力擴大農藥出口。

    當然,國家有關部門要解決影響農藥進出口貿易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調整增值稅稅率、加快出口退稅等)、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全面擴大開放,持續優化農藥進出口貿易環境也是極為重要的。

    建議二:看大勢,有取有舍,順勢而為,培育競爭新優勢,切實提高農藥出口競爭力。

    從國家和行業層面來說,必須適應國際農藥發展大勢,積極參加FA0/WHO農藥管理聯席會議(JMPM)、FAO/WHO農藥質量標準聯席會議(JMPS)、FAO/WHO農藥殘留標準聯席會議(JMPR)等國際會議,了解國際農藥的一些動態,積極參與國際農藥標準管理互動,提高我國農藥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就農藥企業自身來說,也必然要順應國際農藥發展大勢,主動適應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大力推動安全、綠色發展,加大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農藥品種的研發,鼓勵產學研融聯合,積極開拓創新,研發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農藥品種,引進高技術農藥產品,吸收先進技術、標準、管理經驗以及農藥中間體。

    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綠色環保型殺蟲劑氯噻啉、烯啶蟲胺是國家農藥創制及產業化示范項目,除蟲效果優于同類產品。該公司引進的世界先進的甲叉法酰胺類除草劑生產工藝是國家推廣的清潔生產示范技術,經過技術攻關,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要改變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全過程經營方式,根據行業專業分工、相互協作的原則,集中力量發展自身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環節,同時通過與具有互補性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而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實現利潤最大化。

    利用智能智造技術改造老品種的生產工藝。紹興東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革命性地顛覆了傳統化工裝置,利用微反應器生產乙烯利,有效解決安全環保事件頻發、產品質量低、收率低、工藝放大難、用人多、占地大等我國傳統化工生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要開發提高農藥利用率的適用制劑,創建民族品牌,增強我國農藥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將通過生產結構的調整,促進農藥工業由小規模、分散化的經營向專業化、高起點、大批量的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的競爭實力,在我國農藥企業間培養出團體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行互補,形成一支集中對外的高效率團隊,聯合生產、聯合建立境外農藥銷售網絡、聯合提供售后服務網絡、聯合創建農藥品牌,提升我國農藥企業和農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對于農藥出口企業來說,應順勢而為,通過各種途徑和努力消化成本上升壓力,提高出口競爭力,增強出口定價話語權,特別是在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防范匯率風險等方面開展扎扎實實的工作;有實力的農藥企業還可以積極參與國內產業并購和重組,從而推動中國制造的順利轉型。

    建議三:重策略,調整結構,有保有壓,促進市場多元化,努力提高農藥出口水平。

    近年來,世界農藥市場結構大致是這樣,以2017年為例,當年除草劑仍為全球最大產品類型,其銷售額為232.30億美元,同比增長3.2%,占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42.9%。殺菌劑的銷售額為154.87億美元,同比下降0.7%,占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28.6%。殺蟲劑的銷售額為135.23億美元,同比增長4.3%,占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24.9%。2017年全球作物保護類農藥的市場規模為542.19億美元,同比增長2.5%;剔除通貨膨脹和匯率波動的影響后,同比下降0.5%。非作物保護農藥的銷售規模為73.11億美元,較上年有顯著的提升。

    2018年以來,從數據上有所變化,但結構沒有大的改變。而中國農藥出口基本覆蓋了全球農藥市場,涉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我國農藥進出口金額達到85.62億美元,同比增長8.3%。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

    長期以來,美國是我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但農藥進出口企業不要存在任何幻想,不能光盯著美國,應積極開展國際多邊合作,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的外貿增長點,深化我國農藥國際交流合作,加大巴基斯坦、菲律賓、柬埔寨、孟加拉、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出口力度,穩定農藥出口增速,降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提高開拓市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采取積極措施,降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千方百計鞏固傳統市場,不遺余力開拓新興市場,對原關稅壁壘較高、潛在市場容量大的國家和地區,組織力量重點突破。如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40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或代表處,取得境外農藥登記證3000多個,積極面向全球客戶提供植物保護產品和服務。

    針對中美貿易爭端要研究預案,及時應對,化解風險。2019年下半年我國農藥出口將仍然身受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加上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以原藥(包括母液)為主,大約占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但原藥是作為農藥加工的原材料,缺乏自有品牌,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

    目前,在農藥國際貿易當中,中國農藥企業大多從事的是“買與賣”的簡單國際貿易,而沒有形成與世界農藥生產大國地位相稱的整體品牌形象等。因此,加大農藥創新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深入研究國外農藥登記制度,加快農藥出口知名品牌的打造以及培養國際銷售人才隊伍,完善農藥售后服務體系,是應對中美貿易爭端風險、提高我國農藥出口效益的重要途徑。

    注:

    文中數據來源于國家商務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中國貿促會以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公開發布的歷年數據。

相關閱讀
臺賬不規范甚至不做臺賬?農藥經營門店面臨全面檢查
百草枯水劑停止銷售后,這些產品開始搶占相關市場
陶氏益農殺蟲劑在巴西推出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